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动-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罢兵(罷兵)bà bīng
停战。《庄子·盗跖》:“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絳侯 等既诛诸 吕 , 齐王 罢兵归, 婴 亦罢兵自 滎阳 归。” 唐 马戴 《征妇叹》诗:“但见请防胡,不闻言罢兵。”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俄而省河两岸,义勇呼声震天。酋大惧,乃以罢兵修好,请自此不言入城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代表会议第三次会议录》:“民军 清 兵於十一日起,七日之内,一律罢兵,不可再生衝突。” ——《漢語大詞典》
初度 chū dù
谓始生之年时。《楚辞·离骚》:“皇覧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因称生日为“初度”。 宋 赵蕃 《欧阳全真生日》诗:“南风属初度,杯酒相献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会媪初度,因从其子婿行,往为寿。” 徐特立 《徐乾三十初度》诗:“三十初度日,一九四五年。” ——《漢語大詞典》
岭 ( 嶺 ) lǐng/líng
岭 [ lǐng ]
- 山,山脉:山~。分水~。~脊(山脊)。
- 特指中国大庾岭等五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亦称“岭外”、“岭表”)。
- 〔~嵤〕山深貌。亦作“岭巆”。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 回答:答~。喊他不~。~承。
-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 姓。
-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 对待:~付。~变。~酬。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奏疏 zòu shū
(1).奏章。《宋史·朱倬传》:“每上疏,輒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奏疏》:“按奏疏者,羣臣论諫之总名也。奏御之文,其名不一,故以奏疏括之也。” 清 龚自珍 《饮少宰王定九丈宅命赋诗》:“公之奏疏祕中禁,海内但见力力持朝纲。”
(2).向帝王上书言事。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当时之事,岂无急於沮 延龄 论 陆贄 两事也。谓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宋史·虞策传》:“入为吏部尚书,奏疏 徽宗 ,请均节财用。” ——《漢語大詞典》
(2).向帝王上书言事。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当时之事,岂无急於沮 延龄 论 陆贄 两事也。谓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宋史·虞策传》:“入为吏部尚书,奏疏 徽宗 ,请均节财用。” ——《漢語大詞典》
早 zǎo《國語辭典》
早 [ zǎo ]
名- 天刚亮的时候。如:「一大早」、「大清早」、「从早到晚」。
- 参见「早安 」条。
- 姓。如晋代有早衍。
- 晨间的。如:「早饭」、「早操」、「早班」。
- 较原时间提前的,未到预定时间的。如:「早退」、「急什么,离开演的时间还早呢!」《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 不晚。如:「天色还早,您多坐会儿吧!」
- 初时的、先时的。如:「早期」、「早稻」。
- 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如:「我们早说好了。」、「他早走了。」
- 已经。宋·秦观〈阮郎归·退花新绿渐团枝〉词:「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谢了又谢,……到得城中,天色却早晚了。」
- 还未到适当时间的。如:「早婚」、「早夭」、「早产」。
- 到达某一程度还有段距离的。如:「你想赶上他,还早得很呢!」
名家 míng jiā
(1). 战国 时诸子百家之一。以正名辨义为主,主要代表为 邓析 、 惠施 、 公孙龙 等。《庄子·天下》有名家辩辞的记录。《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汉书·艺文志》:“名家者流,盖出於礼官。” 梁启超 《论诸家之派别》:“名家言起於 郑 之 邓析 ,而 宋 之 惠施 及 赵 之 公孙龙 大昌之。”
(2).犹名门。《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昔 甘茂 之孙 甘罗 ,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晋 陆机 《吴趋行》:“八族未足侈,四姓实名家。” 宋 欧阳修 《刘公墓志铭》:“自其皇祖以尚书郎有声 太宗 时,遂为名家。”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妃子世胄名家,德容兼备。”
(3).谓有专长而自成一家。《汉书·艺文志》:“ 汉 兴有 齐 鲁 之説。传《齐论》者……惟 王阳 名家。”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惟君之先,以儒学名家。”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赵安定提研制》:“《研谱》称 唐 人最重 端溪 石,每得一佳石,必梳而为数板,用精铁为周郭。 青州 人作此,至有名家者,歷代宝□。” 清 任泰学 《质疑·经义》:“传之解经,注之解传,各自名家,其实未必尽得。”
(4).指有专长的著名人物。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大家名家之目,前古无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诗有大家,有名家。大家不嫌庞杂,名家必选字酌句。” 冰心 《晚晴集·空巢》:“请名家写一篇书评比登天还难。” ——《漢語大詞典》
(2).犹名门。《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昔 甘茂 之孙 甘罗 ,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晋 陆机 《吴趋行》:“八族未足侈,四姓实名家。” 宋 欧阳修 《刘公墓志铭》:“自其皇祖以尚书郎有声 太宗 时,遂为名家。”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妃子世胄名家,德容兼备。”
(3).谓有专长而自成一家。《汉书·艺文志》:“ 汉 兴有 齐 鲁 之説。传《齐论》者……惟 王阳 名家。”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惟君之先,以儒学名家。”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赵安定提研制》:“《研谱》称 唐 人最重 端溪 石,每得一佳石,必梳而为数板,用精铁为周郭。 青州 人作此,至有名家者,歷代宝□。” 清 任泰学 《质疑·经义》:“传之解经,注之解传,各自名家,其实未必尽得。”
(4).指有专长的著名人物。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大家名家之目,前古无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诗有大家,有名家。大家不嫌庞杂,名家必选字酌句。” 冰心 《晚晴集·空巢》:“请名家写一篇书评比登天还难。”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