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深夜莫凭栏,月高清影寒。

孙云鹤清代〕《菩萨蛮 秋夜同碧梧姊联句

玉阶人静啼虫寂。银屏梦断砧声急。疏树带微霜。

小楼秋思长。

一窗灯欲烬。叶叶西风紧。深夜莫凭栏,月高清影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深夜凭栏月高清影

深夜 shēn yè
指半夜以后。《宋书·颜延之传》:“慌若迷途失偶,黶如深夜彻烛。” 明 刘基 《半山寺》诗之一:“深夜狐狸穿破塚,佛灯争似鬼灯明。”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周围的窗户全给黑布遮上,一丝阳光也透不进来,舞池两边的卡座上一盏盏暗弱的灯光,使人们感到已经是深夜时分了。”  ——《漢語大詞典》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凭栏(凭欄)píng lán
亦作“ 凭阑 ”。 身倚栏杆。 唐 崔涂 《上巳日永崇里言怀》诗:“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 南唐 李煜 《浪淘沙令》词:“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国后园》诗之二:“忽忆登高去年客, 慈恩 湖阁共凭阑。”《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凭栏四顾,水天一色。”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凭栏默想透山海,静寂时有草虫鸣,心境平更平。”
亦作“ 凭阑 ”。 靠着栏杆。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春水渡溪桥,凭阑魂欲消。”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怒髮衝冠,凭栏处、瀟瀟雨歇。” 清 朱彝尊 《曹赞善移居》诗之二:“正欲凭阑看洗象,玉河新水一时高。”  ——《漢語大詞典》
月高(月高)
唐 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 其一 遥忆谈玄地,月高人未眠。
唐 刘禹锡 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 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
唐 杜牧 张好好诗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唐 翁承赞 奉使封王次宜春驿 云断自宜乡树出,月高犹伴客心悬。
唐 罗隐 秋日酬张特玄 风急几闻江上笛,月高谁共酒家楼。
唐 灵一 江行寄张舍人 月高星使东看远,云破霜鸿北度迟。
元 朱德润 和虞先生榆林中秋对月 月高星藏光,天静四山出。  ——《骈字类编》
清影 qīng yǐng
清朗的光影;月光。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唐 羊滔 《游烂柯山》诗之二:“亙壑躡丹虹,排云弄清影。” 宋 张先 《相思儿令》词:“愿教清影长相见,更乞取长圆。”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其( 杨咏泰 )诗云:‘……书完含笑顾清影,一刻千秋此俄顷。携儿挈女完所天,长别金闺藏金井。’”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