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碧裳留夜月,娉婷玉面起朝酲。
满架犹烦雪作英,年年向此眼偏明。春迟故欲牡丹伴,韵胜还驰雅客名。
缥缈碧裳留夜月,娉婷玉面起朝酲。却嫌梅蕊无才思,零落苍苔为笛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缥缈(縹緲)piāo miǎo
亦作“ 縹眇 ”。亦作“ 縹渺 ”。
(1).高远隐约貌。《文选·木华〈海赋〉》:“羣仙縹眇,餐玉清涯。” 李善 注:“縹眇,远视之貌。”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城尖径仄旌斾愁,独立縹緲之飞楼。”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掛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縹渺孤鸿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縹緲,惊飞栖止不定。”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市街》:“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随风飘扬;随水浮流。 唐 李白 《愁阳春赋》:“縹緲兮翩緜,见游丝之縈烟。” 宋 陈允平 《垂杨》词:“飞花满地谁为扫,甚薄倖,随波縹緲。” 元 许有壬 《太常引·池荷》词之二:“红衣縹緲,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着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驰魂宕魄的天乐。”
(3).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雅调之清越也,有若縹緲鸞虹,譻譻嫋空。”《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歌声縹緲,直入云霄。”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金石鏗鏘,宫商縹緲。” 李瑛 《笛声》诗:“从哪里飘来一缕笛音,在这僻静的深山缭绕?比幽谷的溪水还清脆,比云中的莺啼还缥缈。”
(4).虚浮;渺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轻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 周振甫 注:“縹緲附俗:虚浮、不切实而依附俗説。” 清 杜荣寿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底事隔年先异兆,人与莲花同縹緲。”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而非乐此縹渺之空谈也。”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5).峰名。 清 吴伟业 《缥渺峰》诗:“兹峯非云高,高与众山别,其下多嵌空,天风吹不折,插根虚无际, 縹緲 为险絶。”注:“ 縹緲峯 : 顾野王 《舆地志》:‘ 縹緲峯 , 洞庭 之最高者。’ 卢熊 《苏州府志》:‘ 包山 最高者为 縹緲峯 。’” ——《漢語大詞典》
(1).高远隐约貌。《文选·木华〈海赋〉》:“羣仙縹眇,餐玉清涯。” 李善 注:“縹眇,远视之貌。”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城尖径仄旌斾愁,独立縹緲之飞楼。”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掛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縹渺孤鸿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縹緲,惊飞栖止不定。”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市街》:“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随风飘扬;随水浮流。 唐 李白 《愁阳春赋》:“縹緲兮翩緜,见游丝之縈烟。” 宋 陈允平 《垂杨》词:“飞花满地谁为扫,甚薄倖,随波縹緲。” 元 许有壬 《太常引·池荷》词之二:“红衣縹緲,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着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驰魂宕魄的天乐。”
(3).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雅调之清越也,有若縹緲鸞虹,譻譻嫋空。”《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歌声縹緲,直入云霄。”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金石鏗鏘,宫商縹緲。” 李瑛 《笛声》诗:“从哪里飘来一缕笛音,在这僻静的深山缭绕?比幽谷的溪水还清脆,比云中的莺啼还缥缈。”
(4).虚浮;渺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轻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 周振甫 注:“縹緲附俗:虚浮、不切实而依附俗説。” 清 杜荣寿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底事隔年先异兆,人与莲花同縹緲。”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而非乐此縹渺之空谈也。”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5).峰名。 清 吴伟业 《缥渺峰》诗:“兹峯非云高,高与众山别,其下多嵌空,天风吹不折,插根虚无际, 縹緲 为险絶。”注:“ 縹緲峯 : 顾野王 《舆地志》:‘ 縹緲峯 , 洞庭 之最高者。’ 卢熊 《苏州府志》:‘ 包山 最高者为 縹緲峯 。’” ——《漢語大詞典》
碧 bì《國語辭典》
碧 [ bì ]
名- 青绿色的美石。《说文解字·玉部》:「碧,石之青美者。」《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唐·成玄英·疏:「碧,玉也。」
- 青绿色的。如:「碧草」、「碧波荡漾」。唐·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唐·李商隐〈常娥〉诗:「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裳 cháng/shang《國語辭典》
裳 [ cháng ]
名- 古代下身穿的衣服称为「裳」。即裙子。《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汉·毛亨·传:「上曰衣,下曰裳。」
裳 [ shāng ]
- (一)之又音。
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动-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夜月
唐 方干 夜听步虚 瑞草秋风起,仙阶夜月明。
唐 胡曾 杂曲歌辞 独不见 窗残夜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
唐 曹唐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 其一 五湖夜月幡幢湿,双阙清风剑佩轻。 ——《骈字类编》
唐 胡曾 杂曲歌辞 独不见 窗残夜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
唐 曹唐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 其一 五湖夜月幡幢湿,双阙清风剑佩轻。 ——《骈字类编》
娉婷 pīng tíng
(1).姿态美好貌。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货财足非恡,二女皆娉婷。” 宋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词:“一川明月疎星,浣纱人影娉婷。”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迎施》:“真娇艳,果娉婷,一段风流画不成。” 茅盾 《追求》五:“两位都是颀长,肥臀,细腰,但 陆女士 似乎更多一点娉婷的姿态。”
(2).美人;佳人。 唐 乔知之 《绿珠篇》:“ 石 家 金谷 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则见展翅忙呼万岁声,惊的那娉婷将鑾驾迎。” 清 李渔 《意中缘·借兵》:“专望你提精劲,救娉婷,锄梟獍。” ——《漢語大詞典》
(2).美人;佳人。 唐 乔知之 《绿珠篇》:“ 石 家 金谷 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则见展翅忙呼万岁声,惊的那娉婷将鑾驾迎。” 清 李渔 《意中缘·借兵》:“专望你提精劲,救娉婷,锄梟獍。” ——《漢語大詞典》
玉面 yù miàn
(1).尊称人的容颜。《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
(2).美好的容貌。 南朝 梁简文帝 《乌栖曲》之四:“织成屏风金屈膝,朱脣玉面灯前出。” 唐 李白 《浣纱石上女》诗:“玉面 耶溪 女,青蛾红粉妆。”《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徐柯 《过平原有见》诗:“玉面珠璫坐锦车,蟠云作髻两分梳。”
(3).白色的脸。指玉面狸。 宋 朱松 《牛尾狸》诗之一:“压槽玉面天涯见,琢雪庖霜照眼明。”
(4).白色的脸。指玉花骢的脸。 元 张昱 《昔游》诗:“冠翘鶡尾朱袍盛,马顿金羈玉面斜。” 明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玉面、银鬃、秀膊、青花。”
(5).指梅花。 宋 《虞美人》词:“冰肤玉面 孤山 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 ——《漢語大詞典》
(2).美好的容貌。 南朝 梁简文帝 《乌栖曲》之四:“织成屏风金屈膝,朱脣玉面灯前出。” 唐 李白 《浣纱石上女》诗:“玉面 耶溪 女,青蛾红粉妆。”《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徐柯 《过平原有见》诗:“玉面珠璫坐锦车,蟠云作髻两分梳。”
(3).白色的脸。指玉面狸。 宋 朱松 《牛尾狸》诗之一:“压槽玉面天涯见,琢雪庖霜照眼明。”
(4).白色的脸。指玉花骢的脸。 元 张昱 《昔游》诗:“冠翘鶡尾朱袍盛,马顿金羈玉面斜。” 明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玉面、银鬃、秀膊、青花。”
(5).指梅花。 宋 《虞美人》词:“冰肤玉面 孤山 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 ——《漢語大詞典》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动-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 量词:➊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朝酲 cháo chéng
谓隔夜醉酒早晨酒醒后仍困惫如病。《汉书·礼乐志》:“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 南朝 梁元帝 《刘生》诗:“菊苑聊夜饮,竹叶解朝酲。” 宋 苏舜钦 《春睡》诗:“别院帘昏掩竹扉,朝酲未解接春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