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要 yào/yāo《國語辭典》
要 [ yào ]
名- 關鍵、重點。如:「提要」、「綱要」、「摘要」。
- 索取、討取。如:「要帳」、「要飯」。
- 收為己有。如:「這件衣服我要了。」
- 請求、拜託。如:「他要我替他辦一件事。」
- 需要。如:「我要一枝筆。」
- 重大的、重要的。如:「要港」、「要人」、「要職」。
- 切當的。參見「要道 」條。
- 概括、總括。用於文言文。如:「要言之,為人應以誠字居心。」《史記·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豈可緄乎?」
- 應該。如:「你要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
- 即將。如:「我要出門了。」、「天要下雨了。」
- 表示提醒或命令人做某事。如:「不論環境如何困厄,我們都要腳踏實地,好好做人。」、「別忘了要告訴他,要仔細檢查,別再出錯。」
- 表示想、希望做某事。唐·韓愈〈竹逕〉詩:「若要添風月,應除數百竿。」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二齣》:「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
- 如果。表示假設的關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 要麼的簡稱。表示選擇的關係。如:「這件事要就是不做,要就是一口氣將它完成。」
要 [ yāo ]
名- 人體軀幹的中段部分。《說文解字·舁部》:「要,身中也。」《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通「腰」。
- 盟約。《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久要,舊約也。』」
- 姓。如漢代有要競。
- 約定、約束。《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 邀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 求取。如:「要求」。《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 脅迫。如:「要挾」。《論語·憲問》:「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 攔阻、截擊。《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期。』」
收 shōu《國語辭典》
收 [ shōu ]
动- 拘押、捉拿。如:「收押禁见」、「收捕罪犯」、「收妖降奸」。
- 收回、取回。如:「收复」、「资源回收」、「鸣金收兵」。
- 获得、索取。如:「收入」、「收支」、「征收税款」。
- 接到、接受。如:「收信」、「签收」、「验收」、「查收」、「接收」。
- 割取成熟的农作物。如:「秋收冬藏」、「收割稻子」。
- 保存储藏。如:「收藏」、「这张字画,要小心收好!」
- 聚敛、缩合。如:「收敛」、「收缩」、「把伞收起来,摆到门外。」、「疮伤已经收口儿了。」
- 容纳、接纳。如:「收容」、「收留」、「这本诗集收了他的诗。」
- 整饬、整理。如:「收拾行李」、「院子的杂物,赶快收一收,客人快来了。」
- 埋葬。如:「收埋尸体」。《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 购买。如:「大肆收购一番。」、「专收便宜货。」
- 结束、停止。如:「收工」、「收摊」、「收假」。
- 控制、约束。如:「收不住脚」、「收心不想」。
山林 shān lín
(1).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 赵树理 《三里湾·国庆前夕》:“咱们社里还有副业、有水利、有山林、有菜园、有牲口……每部门都得有正副负责人。”
(2).借指隐居。 南朝 梁 沈约 《与谢朏敕》:“尝谓山林之志,上所宜弘。” 宋 苏轼 《王安石赠太傅制》:“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宋史·种放传》:“ 种放 , 河南 洛阳 人也……每往来 嵩 华 间,慨然有山林意。”
(3).指隐居之地。 明 都穆 《谭纂》卷上:“ 洪熙 初年, 仁庙 尝幸 文渊阁 ,间公曰:‘今山林亦有人乎?’”
(4).园林。《汉书·东方朔传》:“ 竇太主 曰:‘愿陛下时忘万事,养精游神,从中掖庭回舆,枉路临妾山林,得献觴上寿,娱乐左右。’”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公主园中有山,谦不敢称第,故託山林也。”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四:“词赋工无益,山林跡未赊。”
(5).山林体文章的省称。 明 代与“台阁体”相对。 清 黄宗羲 《辞张郡侯修郡志书》:“盖文章之道,臺阁、山林,其体阔絶。” ——《漢語大詞典》
(2).借指隐居。 南朝 梁 沈约 《与谢朏敕》:“尝谓山林之志,上所宜弘。” 宋 苏轼 《王安石赠太傅制》:“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宋史·种放传》:“ 种放 , 河南 洛阳 人也……每往来 嵩 华 间,慨然有山林意。”
(3).指隐居之地。 明 都穆 《谭纂》卷上:“ 洪熙 初年, 仁庙 尝幸 文渊阁 ,间公曰:‘今山林亦有人乎?’”
(4).园林。《汉书·东方朔传》:“ 竇太主 曰:‘愿陛下时忘万事,养精游神,从中掖庭回舆,枉路临妾山林,得献觴上寿,娱乐左右。’”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公主园中有山,谦不敢称第,故託山林也。”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四:“词赋工无益,山林跡未赊。”
(5).山林体文章的省称。 明 代与“台阁体”相对。 清 黄宗羲 《辞张郡侯修郡志书》:“盖文章之道,臺阁、山林,其体阔絶。” ——《漢語大詞典》
趣 qù/cù《國語辭典》
趣 [ qù ]
名- 兴味。如:「趣味」、「雅趣」、「有趣」、「相映成趣」。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三:「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 行动或意志的倾向。如:「志趣」。
- 旨意、意味。如:「旨趣」。《列子·汤问》:「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有兴味的。如:「趣事」、「趣闻」。
- 行动归向。《列子·力命》:「农赴时,商趣利。」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通「趋」。
趣 [ cù ]
动- 催促。《礼记·月令》:「趣民收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数使使趣齐兵,欲与俱西。」通「促」。
- 立刻、赶快。《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密 mì《國語辭典》
密 [ mì ]
形- 不稀疏的。如:「稠密」、「綿密」、「濃密」。
- 不宣露的。如:「隱密」、「密函」、「密令」。《易經·繫辭上》:「幾事不密則害成。」
- 暱近的、親近的。如:「親密」、「密友」。
- 細微周到。如:「細密」、「周密」、「嚴密」。
- 隱藏不公開的事。如:「保密」、「祕密」、「機密」。
- 姓。如漢代有密忠。
- 暗中。如:「密報」、「密告」、「密訪」。
置 zhì《國語辭典》
置 [ zhì ]
动- 释放、赦免。《国语·郑语》:「褒人褒姁有狱,而以为入于王,王遂置之。」《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击反虏者,深入多杀为功,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
- 废弃。《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夫以贱匹贵,国之害也;置大立少,乱之本也。」《国语·周语中》:「今以小忿弃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无乃不可乎!」
- 安放。如:「本末倒置」。《书经·说命上》:「爰立作柤,王置诸其左右。」
- 建立、设立。《墨子·明鬼下》:「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史记·卷五·秦本纪》:「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 购买、添加。如:「置产」。
- 驿车、驿站。《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宋·苏轼〈荔枝叹〉:「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轩槛(軒檻)xuān jiàn
栏板。《汉书·史丹传》:“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 唐玄宗 《鹡鸰颂》诗序:“左清道率府长史 魏光乘 ,才雄白凤,辩壮碧鸡,以其宏达博识,召至轩槛,预观其事,以献其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夕葵园孟氏》:“棃花数本,高出轩槛。” ——《漢語大詞典》
曲 qū/qǔ《國語辭典》
曲 [ qū ]
名- 拐弯的地方。如:「山曲」、「河曲」。唐·李白〈惜余春赋〉:「汉之曲兮江之潭。」
- 事理不直。如:「是非曲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 心中的隐情。如:「衷曲」、「心曲」、「互通款曲」。
- 偏僻的小地方。如:「乡曲」。唐·蒋防《霍小玉传》:「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宅是也。」
- 局部、一部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 养蚕的器具。《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
- 姓。如汉代有曲证。
- 弯折。如:「曲膝」、「曲突徙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通「屈」。
- 不直的。如:「曲线」、「曲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曲刃钩之,直兵推之。」
- 不正的、偏邪的。如:「歪曲」、「邪曲」。《战国策·赵策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
- 勉强的。如:「委曲求全」。《镜花缘·第四六回》:「甥女主意已定,务望舅舅曲从。」
- 周全、尽心尽力。如:「曲尽孝道」。《易经·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曲 [ qǔ ]
名- 乐歌。如:「歌曲」、「小曲」、「舞曲」、「曲高和寡」。唐·杜甫〈赠花卿〉诗:「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文体名。中国古典韵文之一。元时最盛行,故称为「元曲」。分散曲、剧曲二种。
- 量词。计算歌曲、乐曲的单位。如:「高歌一曲」。五代十国南唐·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词:「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