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架上挂湘裙,便是屏风阻。

曾廉清代〕《生查子·纱窗

江上晚晴天,伫立知何处。向日是纱窗,只隔桃花树。

花落满前庭,悄悄无人语。架上挂湘裙,便是屏风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湘裙便是屏风

架 jià《國語辭典》

架 [ jià ]

  1. 泛指一般有线条组织,具支撑或搁置作用的结构体。如:「鹰架」、「屋架」、「骨架」、「衣架」、「葡萄架」、「书架」。唐·白居易〈秦中吟·伤宅〉:「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2. 身段和姿势。如:「架势十足」。
  3. 量词。计算飞机或机器等的单位。如:「百架飞机」、「一架机器」、「两架电视机」。
  1. 搭设。如:「架桥」、「架帐棚」、「架梯子」。
  2. 以一物加在另外一物之上。如:「把砖头架上去。」、「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3. 搀扶。往往带有强制的意思。如:「绑架」、「架住他!别让他跑了!」
  4. 互相殴打、争吵。如:「打架」、「吵架」、「劝架」。
  5. 抵挡。如:「招架」、「用手架住他的来拳。」
  6. 虚构、捏造。《金瓶梅·第七四回》:「各人衣饭,他平白怎么架你是非?」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挂 ( 掛 ) guà《國語辭典》

挂 [ guà ]

  1. 區別、劃分。《說文解字·手部》:「挂,畫也。」清·段玉裁·注:「古本多作畫者,此等皆有分別畫出之意。」《淮南子·氾論》:「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縷,手經指挂,其成猶網羅。」
  2. 謀求。《莊子·漁父》:「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
  3. 懸吊。《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挂帆席,望濤遠決,冏然鳥逝。」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通「掛」。
  4. 登記。宋·蘇軾〈次韻范純父涵星硯月石風林屏詩〉:「上書挂名豈待我,獨立自可當雷霆。」
  5. 觸犯、違背。《文選·曹植·責躬詩》:「舉挂時網,動亂國經。」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九》:「青樓金蕊先以事挂法,一時交好,無能為之道地。」→「掛」的異體字(04216)​
湘裙 xiāng qún
湘 地丝织品制成的女裙。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嚲香袖以无言,垂湘裙而不语。” 明 高明 《琵琶记·强就鸾凤》:“湘裙展六幅,似天上 嫦娥 降尘俗。”  ——《漢語大詞典》
便是 biàn shì
(1).即是,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僕便是鬼。’”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若祗以平日之所飫闻习见者为平常,而以其罕闻骤见者为怪异,则怪异平常便是两事,经世出世便是两心。”
(2).即使;纵然。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便是 熊渠 、 养由基 、 李广 主名不审,无害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红楼梦》第四九回:“便是不会,也没难处。”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
(3).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我离了他家门便是。”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贾仁 的便是。”《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布衣 近日馆于舍亲 卜 宅,尊客过问,可至浮桥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4).只因为。《水浒传》第二一回:“那老儿见是 宋江 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儿都踏湿了,教 青青 回家,取伞和脚下。又见晚下来。望官人搭几步则个。’”
(5).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三:“鐘声欲絶东方动,便是寻常上学时。”  ——《漢語大詞典》
屏风(屏風)píng fēng
(1).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太宗 令 虞监 写《烈女传》以装屏风,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只好算个画里鸳鸯,便做他屏风上的侍妾。” 茅盾 《手的故事》:“ 陆紫翁 和 周老九 挑中了右面那架屏风背后的好地方,悄悄说着话。”
(2).即荇菜。又名凫葵,茎呈紫色。《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王逸 注:“屏风,水葵也。”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鳧葵,即莕菜,生水中,俗名水葵。”
(3).中草药防风的别名。  ——《漢語大詞典》
阻 zǔ《國語辭典》

阻 [ zǔ ]

  1. 险要的地方。如:「天阻」、「险阻」。《说文解字·阜部》:「阻,险也。」《文选·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2. 障碍。如:「路阻」、「通行无阻」。
  1. 妨碍、隔断。如:「阻隔」、「阻碍」。唐·杜甫〈遣兴〉诗五首之五:「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2. 拦、挡。如:「拦阻」、「遏阻」。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二下·楚游日记》:「风与水交逼,而火复为阻,遂舍之出。」
  3. 推辞、拒绝。如:「推三阻四」。《诗经·邶风·谷风》:「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4. 依恃、依仗。《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文选·潘岳·马汧督诔》:「蠢蠢犬羊,阻众陵寡。」
  5. 怀疑、疑惑。《左传·闵公二年》:「是服也,狂夫阻之。」三国魏·嵇康〈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阴自阻疑,密表系都。」
  1. 艰险难行。《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以壁削路阻,不得达。」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