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稍 shāo/shào《國語辭典》
稍 [ shāo ]
副- 略微。如:「请稍候」、「稍纵即逝」。
- 颇、甚。《文选·江淹·恨赋》:「紫台稍远,关山无极。」唐·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诗:「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 已经。唐·赵冬曦〈和尹懋秋夜游灉湖〉诗二首之一:「山暗云犹辨,潭幽月稍来。」
- 正、方才。宋·陈师道〈寄晁无斁春怀〉诗:「稍听春鸟语叮咛,又见官池出断冰。」
- 俸禄。《仪礼·聘礼》:「赴者至,则衰而出,唯稍受之。」汉·郑玄·注:「稍,廪食也 。」
- 钱财、赌本。《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公子宽坐,容在下回家去,再取稍来决赌何如?」
- 姓。如汉代有稍腾。
稍 [ shào ]
- (一)之又音。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 出名,有名望:~人。~达。
- 名声:令~(好名声)。丑~。
-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 姓。
群 qún《國語辭典》
群 [ qún ]
名- 相聚一起的人或物。如:「鳥群」、「三五成群」、「鶴立雞群」。《禮記·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唐·白居易〈與元九書〉:「群分而氣同,形異而情一。」
- 量詞。計算群聚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群牛」、「一群小孩」。《紅樓夢·第二七回》:「只見寶釵出來了,寶玉、襲人一群人都送了出來。」
- 聚集、聚合。《國語·齊語》:「令夫士,群萃而州處。」《荀子·勸學》:「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 眾多。如:「群英」、「群經諸子」。《禮記·中庸》:「體群臣也。」唐·王勃〈滕王閣序〉:「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
- 成群的。如:「群島」、「群峰」、「群居」。
- 群集、成群。如:「群起而攻之。」《楚辭·屈原·九章·懷沙》:「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涧 ( 澗 ) jiàn
涧 [ jiàn ]
- ◎ 山间流水的沟:溪~。山~。
沥 ( 瀝 ) lì
沥 [ lì ]
- 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血(滴血为誓,示必报之仇)。呕心~血。
- 滤,漉:~酒。
- 液体的点滴:余~。~液(喻文章、言论的精华)。
渐 ( 漸 ) jiàn/jiān
渐 [ jiàn ]
-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 加剧:疾大~。
- 疏导:~九川。
-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 流入:东~于海。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 应允,认可:~可。允~。特~。
- 承认其优点:赞~。嘉~。
- 预先答应给与:~诺。
-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 或者,可能:也~。或~。
- 处,地方:何~人。
-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 这样:如~。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 姓。
-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一林
唐 钱起 宿远上人兰若 香花闭一林,真士此看心。
唐 元稹 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大夫本题言赠于梦中诗赋以寄一二僚友故今所和者亦止述翰苑旧游而已次本韵 祗园一林杏,仙洞万株桃。
唐 郑谷 江际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唐 陆龟蒙 和袭美题支山南峰僧次韵 万壑烟霞秋后到,一林风雨夜深禅。
唐 皮日休 鲁望悯承吉之孤为诗序邀予属和欲用予道振其孤而利之噫承吉之困身后乎鲁望视予困与承吉生前孰若哉未有已困而能振人者抑为之辞用塞良友 几箧诗编分贵位,一林石笋散豪家。
唐 伍乔 九江旅夜寄山中故人 此时遥羡闲眠侣,静掩云扉卧一林。
宋 苏轼 木山,并叙 城中古沼浸坤轴,一林瘦竹吾菟裘。
宋 陆游 秋兴二首 其二 水落才馀半篙绿,霜高初染一林丹。
宋 戴复古 山中夜归 落尽一林月,山中夜半归。
宋 刘豫 杂诗六首 其三 碧山几点塞天阔,红叶一林秋意深。
元 朱德润 晓晴 万里碧云平野,一林落叶无声。 ——《骈字类编》
唐 元稹 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大夫本题言赠于梦中诗赋以寄一二僚友故今所和者亦止述翰苑旧游而已次本韵 祗园一林杏,仙洞万株桃。
唐 郑谷 江际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唐 陆龟蒙 和袭美题支山南峰僧次韵 万壑烟霞秋后到,一林风雨夜深禅。
唐 皮日休 鲁望悯承吉之孤为诗序邀予属和欲用予道振其孤而利之噫承吉之困身后乎鲁望视予困与承吉生前孰若哉未有已困而能振人者抑为之辞用塞良友 几箧诗编分贵位,一林石笋散豪家。
唐 伍乔 九江旅夜寄山中故人 此时遥羡闲眠侣,静掩云扉卧一林。
宋 苏轼 木山,并叙 城中古沼浸坤轴,一林瘦竹吾菟裘。
宋 陆游 秋兴二首 其二 水落才馀半篙绿,霜高初染一林丹。
宋 戴复古 山中夜归 落尽一林月,山中夜半归。
宋 刘豫 杂诗六首 其三 碧山几点塞天阔,红叶一林秋意深。
元 朱德润 晓晴 万里碧云平野,一林落叶无声。 ——《骈字类编》
通 tōng《國語辭典》
通 [ tōng ]
形-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如:「水管不通了。」
- 流畅、畅达。如:「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 顺利。如:「星运亨通」。
- 灵活、不闭塞。如:「圆通」、「开通」。
- 渊博。如:「通人」、「博学通儒」。
- 共同的。如:「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 整个、全部。如:「通宵」、「通盘考量」。《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 全、都。如:「通通上去」。《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 到达。如:「通到」、「通往」。《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 往来、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无」。《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 报告、通晓。如:「通知」、「通报」。《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 明白、了解。如:「通晓」、「精通」。《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如:「私通」、「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如:「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 量词:➊ 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➋ 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