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寄谢陶柴桑,今朝真已矣。

黎民表明代〕《隐园杂咏十七首 其十六 萃止居

眷然京华游,岁暮心无已。寄谢陶柴桑,今朝真已矣。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寄谢柴桑今朝已矣

寄谢(寄謝)jì xiè
(1).传告,告知。 唐 白居易 《读史》诗之二:“山林少羈鞅,世路多艰阻。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宋 陆游 《醉眠》诗:“寄谢敲门人,予方有公事。”
(2).犹答谢;报答。《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妾一身所有,皆出皇上所赐。只有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以此寄谢圣恩,愿勿忘七夕夜半之约。”  ——《漢語大詞典》
陶 táo《國語辭典》

陶 [ táo ]

  1.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如:「黑陶」、「彩陶」。
  2. 姓。如晋代有陶潜。
  1. 制造陶器。如:「陶冶」。《孟子·告子下》:「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2. 比喻培养、教育。如:「陶铸性情」、「熏陶」。
  3. 畅通。《文选·枚乘·七发》:「陶阳气,荡春心。」

陶 [ yáo ]

  1. 皋陶:人名。相传为舜之臣,掌刑狱之事。
柴桑 chái sāng
(1).古县名。 西汉 置,因县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东汉 末, 诸葛亮 见 孙权 于此,共图抗 曹 。 晋 以后历为 浔阳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废。 晋 郭璞 《江赋》:“鼓洪涛於 赤岸 ,沦餘波乎 柴桑 。”
(2).借指 晋 陶潜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称。 清 钱谦益 《吴封君七十序》:“指 娄水 为 潯阳 ,即家园为 庐 阜,饮 柴桑 之酒,一觴独进;鼓 少文 之琴,众山皆响。” 陈三立 《次韵黄知县苦雨》:“陆沉共有神州痛,休问 柴桑 漉酒巾。”
(3).《宋书·隐逸传·陶潜》载, 潜 晚年隐居故里 柴桑 ,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赵翼 《哭亡儿耆瑞》诗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题墓,归到 柴桑 孰舁舆?”  ——《漢語大詞典》
今朝 jīn zhāo
(1).今晨。《诗·小雅·白驹》:“縶之维之,以永今朝。”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今朝还自画蛾眉,怕听人催,喜听人催。”
(2).今日。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僕射姑。”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对不起,我是今朝才搬来的。” 周立波 《艾嫂子》:“ 艾嫂子 ,你今朝子打扮得好俏呵。”
(3).指目前,现今。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二:“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朝。指当时所在的王朝。《敦煌曲子词·望远行》:“行人南北尽歌謡,莫把 尧 舜 彼(比)今朝。” 宋 范仲淹 《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如近代之 陆龟蒙 、 陈陶 ,今朝 雍丘 邢敦 、 钱唐 林逋 ,或执节坚介,或放词雅远,皆四方之闻人。”  ——《漢語大詞典》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1.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1.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1.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2.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3.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4.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5.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已矣 yǐ yǐ
(1).完了;逝去。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 陵 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於我已矣。” 宋 王安石 《伤杜醇》诗:“悲哉 四明山 ,此士今已矣!” 明 刘基 《江神子》词:“千古 钟期 今已矣,空惨愴对瑶琴。”
(2).语气词。用于句末,与“矣”同义。《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上》:“传为经作,而经不为传作。信传而诬经,其陋儒已矣。” 清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一:“‘已’为语终之词,则与‘矣’同义;连言之则曰‘已矣’。”
(3).叹词。罢了,算了。《庄子·人间世》:“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 汉 贾谊 《吊屈原赋》:“已矣!国其莫我知兮,子独壹鬱其谁语?”《汉书·苏武传》:“收族 陵 家,为世大戮, 陵 尚復何颜乎?已矣!令 子卿 知吾心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