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野意平分悲客气,时光同出达行心。

郭之奇明代〕《赋得秋凉入郊墟 馆课 其二

草际轻烟云际阴,萧萧秋望自秋吟。也知赢肃分天地,无奈登临尽古今。

野意平分悲客气,时光同出达行心。何当选厉依兹节,一趁西飘扫若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野意平分客气时光同出行心

野意 yě yì
(1).山野意趣。 唐 皎然 《题周谏别业》诗:“昂藏独鹤闲心远,寂歷秋花野意多。” 宋 王安石 《王浮梁太丞之听讼轩有水禽三巢于竹林之上恬而自得邑人作诗以美之因次元韵》:“野意肯从威令至,旧巢犹有主人知。”
(2).指乡村风味的食品。 明 袁宏道 《食笋时方正月》诗:“凭将野意酬君子,饱食西窗读《楚辞》。”《红楼梦》第三九回:“ 贾母 又笑道:‘我纔听见 凤哥儿 説,你带了好些瓜菜来……’ 刘老老 笑道:‘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  ——《漢語大詞典》
平分 píng fēn
平均分配;对半分。《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司马穰苴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 唐 白居易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郡楼对翫千峯月,江界平分两岸春。” 清 李渔 《怜香伴·遄发》:“行来渐渐和他远,平分得相思一半。” 周立波 《懒蛋牌子》三:“平分土地时,穷哥们的势力一天天重了。”  ——《漢語大詞典》
悲 bēi《國語辭典》

悲 [ bēi ]

  1. 哀伤。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 思念、顾念。《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日归,我心西悲。」《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
  1. 哀痛。如:「忍悲」、「含悲」、「乐极生悲」。唐·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2. 佛学中拔除众生痛苦的行为、心境。如:「慈悲」。
  1. 哀伤的。《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2. 凄厉的。如:「悲曲」、「悲声」。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客气(客氣)kè qì
(1).谓言行虚骄,并非出自真诚。《左传·定公八年》:“公侵 齐 ,攻 廪丘 之郛……主人出,师奔。 阳虎 伪不见 冉猛 者,曰:‘ 猛 在此,必败。’ 猛 逐之,顾而无继,伪颠。 虎 曰:‘尽客气也。’” 杜预 注:“言皆客气,非勇。” 杨伯峻 注:“客气者言非出於衷心。”《宋书·颜延之传》:“虽心智薄劣,而高自比拟,客气虚张,曾无愧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守愚 曰:‘公生长富贵,故持论如斯,寒士不贫贱骄人,则崖岸不立,益为人所贱矣。’余曰:‘此 田子方 之言, 朱子 已驳之,其为客气不待辨。’” 章炳麟 《箴新党论》:“彼虽恃其客气,外以风节自高,则不得不有所饰伪。”
(2).指文章虚夸浮泛。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其书文而不实,雅而无检,真迹甚寡,客气尤烦。” 清 阮元 《与友人论古文书》:“是故两 汉 文章,著於 班范 ,体制和正,气息渊雅,不为激音,不为客气。”
(3).一时的意气;偏激的情绪。 宋 司马光 《赵滋札子》:“今 滋 数乘客气以傲使人,争小胜以挑强胡。” 元 姚燧 《癸巳九日》诗:“客气已为强弩末,宦情空遶大刀头。”《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粤民谋抵制日货事》:“吾民之以散沙腾笑也久矣,所恃者一时奋迅之客气耳。”
(4).中医术语。指侵害人体的邪气。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证上》:“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憹。” 方有执 注:“客气,邪气也。”
谦让;讲究礼仪。 清 李渔 《玉搔头·媲美》:“你二人都不消客气,寡人决不为旧人情好,薄待新人;也决不为新人义重,冷落旧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同你从小儿就在一起的,不要客气,我也不许你客气。”  ——《漢語大詞典》
时光(時光)shí guāng
(1).时间;光阴。 唐 张祜 《破阵乐》诗:“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郭小川 《甘蔗林--青纱帐》诗:“时光像泉水一般涌啊,生活像海浪一般推进。”
(2).日子。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八:“因循过时光,浑是痴肉臠。” 元 赵汸 《咏锯匠解木》:“汝去我来何日了,亏他扯拽度时光。” 赵树理 《孟祥英翻身》九:“分开家以后,除分了二斤萝卜条以外,只凭野菜度时光。”  ——《漢語大詞典》
同出 tóng chū
(1).谓出处相同。《老子》:“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 王弼 注:“同出者,同出於玄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然此与 李庆子 遇狐叟事,大旨相类,不应俗人雅魅,迭见一时,又同出於 山 左。”
(2).谓同父所生。《国语·晋语四》:“同出九人,唯 重耳 在。” 韦昭 注:“同出,同生。”
(3).俱已出嫁。《尔雅·释亲》:“妻之姊妹,同出为姨。” 郭璞 注:“同出,谓俱已嫁。”  ——《漢語大詞典》
达 ( 達 ) dá
达 [ dá ]
  1. 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达人)。
  2. 通晓:洞~。练~。
  3. 遍,全面:~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4. 到:到~。抵~。通宵~旦。
  5. 实现:目的已~。
  6. 传出来:传(chuán)~。转(zhuǎn )~。
  7.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官贵人。
  8. 姓。
行心 xíng xīn
谓修养心性。 唐 储光羲 《题眄上人禅居》诗:“真王清浄子,燕居復行心。” 唐 张辞 《谢令学道诗》:“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行心不到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