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有时(有時)yǒu shí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漢語大詞典》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漢語大詞典》
仰面 yǎng miàn
抬脸向上。例如:仰面朝天。 ——《漢語大詞典》
一长(一長)yī cháng
一种长处。 汉 王充 《论衡·自纪》:“食千钟之禄,无一长之德,乃可戏也。” 宋 张实 《流红记》:“恨无一长,不能图报,早暮愧惧,莫知所为。”《荡寇志》第一一二回:“但此人或有一长可取,亦未可知。”
(1).一个首领。《逸周书·武顺》:“三伯一长曰佐,三佐一长曰右,三右一长曰正,三正一长曰卿,三卿一长曰辟。”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唐 孔颖达 疏:“龙是鱼鮪之长,凤是飞鸟之长,麟是走兽之长,龟是甲虫之长,饮食所须唯此四物,四物之内各举一长。”
(2).一旦滋长。《陆象山语录》卷下:“此风一长,岂不可惧?” ——《漢語大詞典》
(1).一个首领。《逸周书·武顺》:“三伯一长曰佐,三佐一长曰右,三右一长曰正,三正一长曰卿,三卿一长曰辟。”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唐 孔颖达 疏:“龙是鱼鮪之长,凤是飞鸟之长,麟是走兽之长,龟是甲虫之长,饮食所须唯此四物,四物之内各举一长。”
(2).一旦滋长。《陆象山语录》卷下:“此风一长,岂不可惧?” ——《漢語大詞典》
吁 xū/yù《國語辭典》
吁 [ xū ]
叹- 表示惊叹、疑怪的意思。《玉篇·口部》:「吁,疑怪之辞,惊语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吁!汉帝之德,侯其袆而。」唐·韩愈〈进学解〉:「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
- 叹息。如:「长吁短叹」。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五六:「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宋·刘宰〈野犬行〉:「过者且勿叹,闻者且莫吁。」
- 忧愁。《诗经·周南·卷耳》:「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青天 qīng tiān
(1).指天。其色蓝,故称。《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唐 孟浩然 《越中逢天台太一子》诗:“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女媧氏 ﹞炼成三百六十五块半‘五色石’,补好了青天。” 老舍 《四世同堂》四:“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 北平 的青天底下。”
(2).晴天。喻光明美好的世界。《太平天囯歌谣·天囯起义在金田》:“带领穷人除 清 妖,从此穷人见青天。” 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六幕:“今天咱们翻了身,今天咱们见青天!”
(3).喻指清官。《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只见几家隣舍,一齐跑上去告道:‘相公的言语,委是青天。’”《金瓶梅词话》第十回:“正是:名标书史播千年,声振黄堂传万古。贤良方正号青天,正直清廉民父母。”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刘清》:“ 刘松斋 清 ,以县吏起家,著‘青天’名。” 巴金 《随想录〈小人·大人·长官〉》:“我常常想:倘使我自己不争气,是个扶不起的 阿斗 ,事事都靠 包青天 、 海青天 ,一个青天,两个青天,能解决多少问题呢?” ——《漢語大詞典》
(2).晴天。喻光明美好的世界。《太平天囯歌谣·天囯起义在金田》:“带领穷人除 清 妖,从此穷人见青天。” 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六幕:“今天咱们翻了身,今天咱们见青天!”
(3).喻指清官。《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只见几家隣舍,一齐跑上去告道:‘相公的言语,委是青天。’”《金瓶梅词话》第十回:“正是:名标书史播千年,声振黄堂传万古。贤良方正号青天,正直清廉民父母。”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刘清》:“ 刘松斋 清 ,以县吏起家,著‘青天’名。” 巴金 《随想录〈小人·大人·长官〉》:“我常常想:倘使我自己不争气,是个扶不起的 阿斗 ,事事都靠 包青天 、 海青天 ,一个青天,两个青天,能解决多少问题呢?” ——《漢語大詞典》
漫漫 màn màn
(1).广远无际貌。《管子·四时》:“五漫漫,六惛惛,孰知之哉!” 尹知章 注:“漫漫,旷远貌。” 汉 刘向 《九叹·忧苦》:“山修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 宋 范成大 《题山水横看》诗之一:“烟山漠漠水漫漫,老柳知秋渡口寒。”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六场:“长路漫漫北风紧,带锁配枷实难行。”
(2).长貌;久貌。《后汉书·蔡邕传》“ 宁子 有清商之歌, 百里 有豢牛之事” 李贤 注引《三齐记》载 宁戚 歌曰:“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晋 潘岳 《寡妇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孤寂的空房中,她想起日后这漫漫的岁月,有时痛不欲生,几要自杀。”
(3).平缓貌。《广雅·释训》:“漫漫,平也。” 南朝 梁 沈约 《早发定山》诗:“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 宋 王安石 《寄韩持国》诗:“渌遶宫城漫漫流,鹅黄小蝶弄春柔。”
(4).遍布貌。《太平御览》卷八引《尚书大传》:“ 舜 歌曰:‘卿云烂兮,糺漫漫。’”今本《尚书大传》作“縵縵”。 唐 戴叔伦 《苏溪亭》诗:“ 苏溪亭 上草漫漫,谁依东风十二阑。”《白雪遗音·八角鼓·春云淡淡》:“春云淡淡,春雾漫漫。”
(5).众多貌。 战国 楚 宋玉 《钓赋》:“漫漫羣生,孰非吾有。”
(6).放任,放纵。《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归以吾言谓而王,王前事漫漫,今当自谨,独不闻 燕 齐 事乎?言吾为而王泣也。”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7).昏愦糊涂。《太平御览》卷二二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里语曰:‘县官漫漫,寃死者半。’” 南朝 梁 江淹 《泣赋》:“心蒙蒙兮恍惚,魄漫漫兮西东。” 清 刘大櫆 《〈张弘勋诗集〉序》:“其与友相接,漫漫昏昏,无可相切磋之具。”
(8).浩荡貌。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八:“有酒有酒兮告临江,风漫漫兮波长。”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诗:“东风漫漫吹桃李,尽日独行春色里。” 清 龚自珍 《京师春尽夕大雨书怀晓起柬比邻李太守吴舍人》诗:“春风漫漫春浩浩,生人死人满春抱。”
(9).容光焕发的样子。
(10).慢慢。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太僕停嗔息怒,听老汉漫漫的説与你听。” 清 袁于令 《双莺》第五折:“我们且漫漫的傍了垂杨,一路访去。” 清 蒋士铨 《桂林霜·投辕》:“求爷通报过了,小人漫漫的再禀。” 张天翼 《儿女们》:“耳朵里听着他们哇啦哇啦吵着的声音漫漫的远下去远下去。” ——《漢語大詞典》
(2).长貌;久貌。《后汉书·蔡邕传》“ 宁子 有清商之歌, 百里 有豢牛之事” 李贤 注引《三齐记》载 宁戚 歌曰:“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晋 潘岳 《寡妇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孤寂的空房中,她想起日后这漫漫的岁月,有时痛不欲生,几要自杀。”
(3).平缓貌。《广雅·释训》:“漫漫,平也。” 南朝 梁 沈约 《早发定山》诗:“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 宋 王安石 《寄韩持国》诗:“渌遶宫城漫漫流,鹅黄小蝶弄春柔。”
(4).遍布貌。《太平御览》卷八引《尚书大传》:“ 舜 歌曰:‘卿云烂兮,糺漫漫。’”今本《尚书大传》作“縵縵”。 唐 戴叔伦 《苏溪亭》诗:“ 苏溪亭 上草漫漫,谁依东风十二阑。”《白雪遗音·八角鼓·春云淡淡》:“春云淡淡,春雾漫漫。”
(5).众多貌。 战国 楚 宋玉 《钓赋》:“漫漫羣生,孰非吾有。”
(6).放任,放纵。《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归以吾言谓而王,王前事漫漫,今当自谨,独不闻 燕 齐 事乎?言吾为而王泣也。”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7).昏愦糊涂。《太平御览》卷二二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里语曰:‘县官漫漫,寃死者半。’” 南朝 梁 江淹 《泣赋》:“心蒙蒙兮恍惚,魄漫漫兮西东。” 清 刘大櫆 《〈张弘勋诗集〉序》:“其与友相接,漫漫昏昏,无可相切磋之具。”
(8).浩荡貌。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八:“有酒有酒兮告临江,风漫漫兮波长。”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诗:“东风漫漫吹桃李,尽日独行春色里。” 清 龚自珍 《京师春尽夕大雨书怀晓起柬比邻李太守吴舍人》诗:“春风漫漫春浩浩,生人死人满春抱。”
(9).容光焕发的样子。
(10).慢慢。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太僕停嗔息怒,听老汉漫漫的説与你听。” 清 袁于令 《双莺》第五折:“我们且漫漫的傍了垂杨,一路访去。” 清 蒋士铨 《桂林霜·投辕》:“求爷通报过了,小人漫漫的再禀。” 张天翼 《儿女们》:“耳朵里听着他们哇啦哇啦吵着的声音漫漫的远下去远下去。” ——《漢語大詞典》
风烈(風烈)fēng liè
(1).风猛烈。《论语·乡党》:“迅雷风烈必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鉦鼓大作,虎士电怒,风烈火扬,城摧众陷。”
(2).风教德业。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 齐王 ﹞问 楚 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餘论也。”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 钦之 ﹞知 和州 ,声振天下。呜呼!得非承其祖之风烈邪!”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书后又一纸》:“后代有 齐国 ,亦无一达人。惟 田横 之卒,五百人从之,斯不愧祖宗风烈。”
(3).风操;风范。《新唐书·张九龄传》:“ 建中 元年, 德宗 贤其风烈,復赠司徒。”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张咏传》:“公风烈如此,而不至於宰相,然有 忠定 之才,而无宰相之位,於公何损?” 明 李东阳 《裕远庵记》:“盖是墓也,有节妇之风烈,封君之矩范。” 清 戴名世 《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 翟义 、 李敬业 ﹞身虽已残,家虽已破,甘心屠刳而不悔,而其风烈犹有以耸动英雄豪杰之心。”
(4).犹风尚。《隋书·地理志中》:“今此数郡,其人尚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先王之制作,古人之风烈,悉入 金 营。”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吾土 孔子 为圣之时,后生染其风烈,虽奋力抵拒者,只排其阶级礼教之谈。” ——《漢語大詞典》
(2).风教德业。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 齐王 ﹞问 楚 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餘论也。”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 钦之 ﹞知 和州 ,声振天下。呜呼!得非承其祖之风烈邪!”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书后又一纸》:“后代有 齐国 ,亦无一达人。惟 田横 之卒,五百人从之,斯不愧祖宗风烈。”
(3).风操;风范。《新唐书·张九龄传》:“ 建中 元年, 德宗 贤其风烈,復赠司徒。”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张咏传》:“公风烈如此,而不至於宰相,然有 忠定 之才,而无宰相之位,於公何损?” 明 李东阳 《裕远庵记》:“盖是墓也,有节妇之风烈,封君之矩范。” 清 戴名世 《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 翟义 、 李敬业 ﹞身虽已残,家虽已破,甘心屠刳而不悔,而其风烈犹有以耸动英雄豪杰之心。”
(4).犹风尚。《隋书·地理志中》:“今此数郡,其人尚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先王之制作,古人之风烈,悉入 金 营。”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吾土 孔子 为圣之时,后生染其风烈,虽奋力抵拒者,只排其阶级礼教之谈。” ——《漢語大詞典》
烈 liè《國語辭典》
烈 [ liè ]
形- 威猛、强劲。《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后汉书·卷七○·郑太传》:「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埶,犹以烈风扫彼枯叶。」
- 刚直、正义。如:「烈士」。《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 严厉、严酷。《淮南子·齐俗》:「曾参之养亲也,若事严主烈君。」汉·高诱·注:「烈,酷也。」
- 光明、显赫。《诗经·周颂·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国语·晋语九》:「君有烈名,臣无叛质。」三国吴·韦昭·注:「烈,明也。」
- 味道或成分很浓、很重。如:「烈酒」。唐·沈亚之〈梦游仙赋〉:「袭烈蕙之芳风,送丽音于辽耳。」
- 功业。《孟子·公孙丑上》:「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 为正义而牺牲性命的人。如:「革命先烈」。
- 毒、祸害。《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若汤之旱,则桀之余烈也。」
- 姓。如秦代有烈裔。
- 燃烧。《孟子·滕文公上》:「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元·李寿卿《度柳翠·楔子》:「明朝是汝父周年,自当来烈纸焚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