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安定 ān dìng
(1).使平安稳定;使平静稳定。《书·盘庚中》:“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安定神思。” 明 张居正 《再辞恩命疏》:“卿受遗辅政,有安定社稷之功。”
(2).平静稳定。《史记·留侯世家》:“诸侯安定, 河 渭 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度,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唐 李德裕 《请授王宰兼行营诸军攻讨使状》:“自闻狂寇侵軼,尚未安定。” 宋 司马光 《上庞枢密论贝州事宜书》:“明圣王之诛,不在快志多杀,要欲布陈条理,期於安定而已。” 明 唐顺之 《故礼部左侍郎薛瑄从祀议》:“臣闻众心安定而成俗,俗必有尚,众志鼓舞而成尚,尚必有倡,倡之者始之也。”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一:“ 秦妈妈 一见了 余静 ,心里就安定了。” ——《漢語大詞典》
(2).平静稳定。《史记·留侯世家》:“诸侯安定, 河 渭 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度,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唐 李德裕 《请授王宰兼行营诸军攻讨使状》:“自闻狂寇侵軼,尚未安定。” 宋 司马光 《上庞枢密论贝州事宜书》:“明圣王之诛,不在快志多杀,要欲布陈条理,期於安定而已。” 明 唐顺之 《故礼部左侍郎薛瑄从祀议》:“臣闻众心安定而成俗,俗必有尚,众志鼓舞而成尚,尚必有倡,倡之者始之也。”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一:“ 秦妈妈 一见了 余静 ,心里就安定了。” ——《漢語大詞典》
郡王 jùn wáng
爵位名。其名始于 西晋 。 唐 宋 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除皇室外,臣下亦得封郡王。 清 代宗室封爵第三级称为多罗郡王,简称郡王。 唐 韩愈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夫人姓 卢氏 , 范阳 人……少府监 西平 郡王赠工部尚书之夫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绍兴 年间,行在有个 关西 延州 延安府 人,本身是三镇节度使 咸安 郡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前年有一位郡王奉旨管理神机营,他便对人家説:‘我今天得了这个差使,一定要把神机营整顿起来。’”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官爵封建》及《通志·职官六·历代王侯封爵》。 ——《漢語大詞典》
世泽(世澤)shì zé
祖先的遗泽。主要指地位、权势、财产等。语本《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明 吴承恩 《挽陈拙翁》诗:“龙楼动褒表,世泽正丕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余既识其前后岁月,而慨夫能守世泽之难也。” ——《漢語大詞典》
贻 ( 貽 ) yí
贻 [ yí ]
- 赠给。
- 遗留,留下:~害。~误(使受到坏的影响)。~训。~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太宗 tài zōng
古官名。即 周 之大宗伯。《书·顾命》:“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 孔 传:“太宗上宗,即宗伯也。”《逸周书·尝麦》:“即假于太宗、少宗、少祕于社。”参见“ 大宗伯 ”。 ——《漢語大詞典》
正备(正備)zhèng bèi
准备。《再生缘》第五回:“诸位将军须正备,快随本帅去交锋。”《再生缘》第七回:“如今事已如此,也説不得了,只好密报族中,以便大家各为正备。” ——《漢語大詞典》
藩邸 fān dǐ
藩王之第宅。《北齐书·昭帝纪》:“月餘,﹝ 高演 ﹞乃居藩邸,自是詔勑多不关帝。”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於藩邸时,每戏游城南 韦 杜 之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闻藩邸有道士,知人休咎,心向往之。” ——《漢語大詞典》
仪 ( 儀 ) yí
仪 [ yí ]
-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 礼物:贺~。谢~。
-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