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岳收灵气,三省官僚纪奏章。
于慎行〔明代〕《葛端肃公挽章四首 其一》
朱轮几日下明光,一夜台星遽掩芒。名德累朝耆旧尽,风流前辈典刑长。
百年海岳收灵气,三省官僚纪奏章。莫讶台乌来去少,荒原终日咽长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百年 bǎi nián
(1).指人寿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 陈澔 集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 汉 徐干 《中论·夭寿》:“ 颜渊 时有百年之人,今寧復知其姓名也?”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 宋 陈亮 《祭林圣材文》:“胡不百年,终此大数!”《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宣赞 随了叔叔,与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
(2).指器物寿命长,经久耐用。《周礼·考工记·函人》:“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
(3).指百岁的人。《尚书大传》卷一:“见诸侯问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好恶。” 汉 扬雄 《长杨赋》:“矜劬劳,休力役,见百年,存孤弱。”
(4).谓时间长久。《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汉 班固 《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北史·韩显宗传》:“今令伎作之家习士人风礼,则百年难成;令士人儿童效伎作容态,则一朝可得。”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5).一生;终身。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 宋 苏轼 《渚宫》诗:“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寿冢》:“百年恍惚真疑梦,万事纷紜已到头。”
(6).死的婉词。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张天翼 《清明时节》:“这么着 罗二爷 才硬要 谢老爷 迁坟,好让他自己百年之后葬到那个正穴里。”
(7).指世代。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庆诞》:“只有一女,年方二八,欲招 王十朋 为壻,以继百年。” ——《漢語大詞典》
(2).指器物寿命长,经久耐用。《周礼·考工记·函人》:“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
(3).指百岁的人。《尚书大传》卷一:“见诸侯问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好恶。” 汉 扬雄 《长杨赋》:“矜劬劳,休力役,见百年,存孤弱。”
(4).谓时间长久。《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汉 班固 《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北史·韩显宗传》:“今令伎作之家习士人风礼,则百年难成;令士人儿童效伎作容态,则一朝可得。”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5).一生;终身。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 宋 苏轼 《渚宫》诗:“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寿冢》:“百年恍惚真疑梦,万事纷紜已到头。”
(6).死的婉词。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张天翼 《清明时节》:“这么着 罗二爷 才硬要 谢老爷 迁坟,好让他自己百年之后葬到那个正穴里。”
(7).指世代。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庆诞》:“只有一女,年方二八,欲招 王十朋 为壻,以继百年。” ——《漢語大詞典》
海岳(海嶽)hǎi yuè
亦作“ 海岳 ”。
(1).大海和高山。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吕尚 长於用兵,短於为国,不能仪玄黄以覆载,拟海岳以博纳。”《旧唐书·房玄龄传》:“臣老病三公,旦夕入地,所恨竟无尘露,微增海岳。” 陈毅 《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怒潮翻海岳,雄鬼起风埃。”
(2).见“ 海岳高深 ”。
(3).谓四海与五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海岳降神,才英秀发。”《新唐书·车服志》:“毳冕者,祭海岳之服也。”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声容六变合,海岳百灵纷。” ——《漢語大詞典》
(1).大海和高山。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吕尚 长於用兵,短於为国,不能仪玄黄以覆载,拟海岳以博纳。”《旧唐书·房玄龄传》:“臣老病三公,旦夕入地,所恨竟无尘露,微增海岳。” 陈毅 《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怒潮翻海岳,雄鬼起风埃。”
(2).见“ 海岳高深 ”。
(3).谓四海与五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海岳降神,才英秀发。”《新唐书·车服志》:“毳冕者,祭海岳之服也。”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声容六变合,海岳百灵纷。” ——《漢語大詞典》
收 shōu《國語辭典》
收 [ shōu ]
动- 拘押、捉拿。如:「收押禁见」、「收捕罪犯」、「收妖降奸」。
- 收回、取回。如:「收复」、「资源回收」、「鸣金收兵」。
- 获得、索取。如:「收入」、「收支」、「征收税款」。
- 接到、接受。如:「收信」、「签收」、「验收」、「查收」、「接收」。
- 割取成熟的农作物。如:「秋收冬藏」、「收割稻子」。
- 保存储藏。如:「收藏」、「这张字画,要小心收好!」
- 聚敛、缩合。如:「收敛」、「收缩」、「把伞收起来,摆到门外。」、「疮伤已经收口儿了。」
- 容纳、接纳。如:「收容」、「收留」、「这本诗集收了他的诗。」
- 整饬、整理。如:「收拾行李」、「院子的杂物,赶快收一收,客人快来了。」
- 埋葬。如:「收埋尸体」。《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 购买。如:「大肆收购一番。」、「专收便宜货。」
- 结束、停止。如:「收工」、「收摊」、「收假」。
- 控制、约束。如:「收不住脚」、「收心不想」。
灵气(靈氣)líng qì
(1).指人对外物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管子·内业》:“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
(2).聪慧或秀美的气质。 晋 傅玄 《鸿雁生塞北行》:“退哀此秋兰,草根絶,隋化扬。灵气一何忧(优)美,万里驰芬芳。”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淮山 桂偃蹇, 蜀郡 桑重童。枝条亮眇脆,灵气何由同?” 刘学锴 等集解:“灵异之气。” 明 吴承恩 《画松》诗:“风云暗淡藏灵气,月露庄严有异姿。”《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实在天地间的灵气,独钟在这些女子身上了。”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惜‘化名’为‘顽石’,灵气之不钟于鼻子若我辈者,竟莫辨其为‘新进作家’抑‘老作家’也。”
(3).仙人的气质。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 燕昭 无灵气, 汉武 非仙才。”
(4).指仙灵之气。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陆吾》:“门明是对,司帝之门,吐纳灵气,□熊魂魂。”《云笈七籤》卷一一七:“往往神仙幽人游憩其上,奇氛灵气,弥覆其顶。” 巴金 《长生塔》:“在这里面,皇帝不仅可以避免一切人间的诅咒,还可以接触天空的神圣的灵气。”
(5).犹王气。 明 梁有誉 《姑苏怀古》诗:“金虎跡荒灵气灭,水犀军散霸图空。” 明 汤显祖 《黄金台》诗:“ 昭王 灵气久疎芜,今日登臺弔 望诸 。”
(6).指美好的名声。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 箕山 之侧与 潁水 之湄。” ——《漢語大詞典》
(2).聪慧或秀美的气质。 晋 傅玄 《鸿雁生塞北行》:“退哀此秋兰,草根絶,隋化扬。灵气一何忧(优)美,万里驰芬芳。”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淮山 桂偃蹇, 蜀郡 桑重童。枝条亮眇脆,灵气何由同?” 刘学锴 等集解:“灵异之气。” 明 吴承恩 《画松》诗:“风云暗淡藏灵气,月露庄严有异姿。”《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实在天地间的灵气,独钟在这些女子身上了。”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惜‘化名’为‘顽石’,灵气之不钟于鼻子若我辈者,竟莫辨其为‘新进作家’抑‘老作家’也。”
(3).仙人的气质。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 燕昭 无灵气, 汉武 非仙才。”
(4).指仙灵之气。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陆吾》:“门明是对,司帝之门,吐纳灵气,□熊魂魂。”《云笈七籤》卷一一七:“往往神仙幽人游憩其上,奇氛灵气,弥覆其顶。” 巴金 《长生塔》:“在这里面,皇帝不仅可以避免一切人间的诅咒,还可以接触天空的神圣的灵气。”
(5).犹王气。 明 梁有誉 《姑苏怀古》诗:“金虎跡荒灵气灭,水犀军散霸图空。” 明 汤显祖 《黄金台》诗:“ 昭王 灵气久疎芜,今日登臺弔 望诸 。”
(6).指美好的名声。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 箕山 之侧与 潁水 之湄。” ——《漢語大詞典》
三省 sān xǐng
省察三事。《论语·学而》:“ 曾子 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泛指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后汉书·郎顗传》:“伏惟陛下躬日昃之听,温三省之勤,思过念咎,务消祗悔。” 南朝 梁 江淹 《讨沈攸之尚书符》:“符至之日,幸加三省。” 明 谢谠 《四喜记·月桂同攀》:“孝名儿乾坤永垂,一日里三省吾身。”
(1).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自 南北朝 至 唐 ,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一》:“初, 唐 因 隋 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待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2).借指朝廷决策机构。 清 姚鼐 《送方坳堂解官后将之上江》诗:“三省最迟麾出把,九州独许盖先倾。”
(3).特指我国东北三省。《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红旗飘》:“齐心合力打 日本 ,收回三省救同胞。” ——《漢語大詞典》
(1).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自 南北朝 至 唐 ,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一》:“初, 唐 因 隋 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待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2).借指朝廷决策机构。 清 姚鼐 《送方坳堂解官后将之上江》诗:“三省最迟麾出把,九州独许盖先倾。”
(3).特指我国东北三省。《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红旗飘》:“齐心合力打 日本 ,收回三省救同胞。” ——《漢語大詞典》
官僚 guān liáo
(1).指官员;官吏。《国语·鲁语下》:“今吾子之教官僚,曰陷而后恭,道将何为?”《后汉书·孔融传》:“隐覈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 唐 戴叔伦 《送谢夷甫宰馀姚县》诗:“邑中残老小,乱后少官僚。”《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 单司户 选吉起程,别了一府官僚,挈带妻妾,还归 临安 宅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一员官》:“通郡官僚虽七十有二,其实可称为官者, 吴同知 一人而已。”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我宁可死了,也不能做他们那些军阀官僚的玩物!”
(2).指官僚作风,官僚主义。 段荃法 《凌红蝶》:“咱当干部的可千万不敢耍官僚。” 浩然 《艳阳天》第三三章:“您这帽子真不小。您说说,我怎么官僚了?” ——《漢語大詞典》
(2).指官僚作风,官僚主义。 段荃法 《凌红蝶》:“咱当干部的可千万不敢耍官僚。” 浩然 《艳阳天》第三三章:“您这帽子真不小。您说说,我怎么官僚了?” ——《漢語大詞典》
纪 ( 紀 ) jì/jǐ
纪 [ jì ]
- 记载:~年。~元。~行(xíng)。~实。~念。~传(zhuàn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
- 记年代的方式:一~(古代指十二年)。世~(一百年)。
-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纪以下为“世”,纪以上为“代”。
- 法度:~律。违法乱~。
- 散丝的头绪:丝缕有~。
- 姓。
奏章 zòu zhāng
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 宋 欧阳修 《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铭》:“其后公薨,史官修 真宗 实録,得内出奏章,乃知朝廷之士,多公所荐者。” 元 萨都剌 《题进士索士岩诗卷》诗:“迫宴封几事,平明出奏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头回看见京报有他的奏章,説是已经降了多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