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拓 tuò/tà/zhí《國語辭典》
拓 [ tuò ]
動- 開展、擴充。如:「開拓」、「拓展」。
- 開墾。如:「拓荒」。
拓 [ tà ]
動- 用紙墨摹印碑刻、銅器、甲骨等。方法是先在物體上蒙上一層薄紙(通常是棉紙或宣紙),再用髮束等物,予以拍打,依陰陽紋顯現凹凸紋路,然後上墨,以顯出所欲摹印的文字或圖像。如:「拓印」、「拓本」。通「搨」。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滕 téng《國語辭典》
滕 [ téng ]
動- 水流向上噴湧。《玉篇·水部》:「滕,《詩》曰:『百川沸滕。』水上涌也。」
- 國名。西周諸侯國之一。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滕縣一帶。
- 姓。如明代有滕宗智。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名-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動-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图画(圖畫)tú huà
(1).绘画。《史记·外戚世家》:“上居 甘泉宫 ,召画工图画 周公 负 成王 也。” 唐 张泌 《春日旅泊桂州》诗:“溪边物色宜图画,林伴鶯声似管絃。”《西游记》第四九回:“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神影,这才是鱼篮 观音 现身。”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昔在 汉 氏,若 武梁祠 、 鲁灵光殿 ,皆图画伟人事蹟。”
(2).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汉书·赵充国传》:“乃召黄门郎 扬雄 即 充国 图画而颂之。” 五代 齐己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3).指地图。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比喻壮丽的河山。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鬱孤如旧游。”
(5).谋划。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復为图画成败。” 宋 秦观 《谋主》:“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 ——《漢語大詞典》
(2).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汉书·赵充国传》:“乃召黄门郎 扬雄 即 充国 图画而颂之。” 五代 齐己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3).指地图。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比喻壮丽的河山。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鬱孤如旧游。”
(5).谋划。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復为图画成败。” 宋 秦观 《谋主》:“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 ——《漢語大詞典》
团团(團團)tuán tuán
(1).圆貌。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 宋 王安石 《黄菊有至性》诗:“团团城上日,秋至少光辉。”
(2).引申为肥胖。 唐 欧阳询 《嘲长孙无忌》诗:“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3).指圆月。 宋 苏轼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诗》:“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我岂不足歟?要此清团团。” 宋 孔平仲 《月夜》诗:“长风送荡漾,浩露洗团团。”
(4).簇聚貌。 前蜀 韦庄 《登汉高庙闲眺》诗:“天畔晚峰青簇簇,槛前春树碧团团。” 宋 梅尧臣 《贺永叔得山桂》诗:“团团緑桂丛,本自幽巖得。”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撒团团翠云,堆一溜秋光。”
(5).围绕、旋转貌。 唐 顾云 《筑城篇》:“画阁团团真铁瓮,堵阔巉巖齐石壁。”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之十:“应笑谋生拙,团团如磨驴。”《水浒传》第七三回:“三个上得山来,天尚未明,来到山头看时,团团一遭土墙。”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
(6).犹慱慱。忧苦不安貌。 汉 张衡 《思玄赋》:“志团团以应悬兮,诚心固其如结。” 唐 李贺 《汉唐姬饮酒歌》:“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7).全部;到处。《西游记》第十四回:“諕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一个十全的家业,团团都做在船上。”《水浒传》第五回:“ 周通 道:‘这贼秃不是好人,倒着了那厮手脚,却从那里去了?’团团寻踪迹,到后山,见一带荒草平平地都滚倒了。”
(8).犹层层。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有时,被敌人团团包围,甚至被人‘压顶’……他( 周仆 )却毫不沮丧。”
(9).球状物。 艾明之 《雨》:“他撕下一片锅巴,捏成团团,一面嚼着,一面回到房间来。” ——《漢語大詞典》
(2).引申为肥胖。 唐 欧阳询 《嘲长孙无忌》诗:“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3).指圆月。 宋 苏轼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诗》:“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我岂不足歟?要此清团团。” 宋 孔平仲 《月夜》诗:“长风送荡漾,浩露洗团团。”
(4).簇聚貌。 前蜀 韦庄 《登汉高庙闲眺》诗:“天畔晚峰青簇簇,槛前春树碧团团。” 宋 梅尧臣 《贺永叔得山桂》诗:“团团緑桂丛,本自幽巖得。”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撒团团翠云,堆一溜秋光。”
(5).围绕、旋转貌。 唐 顾云 《筑城篇》:“画阁团团真铁瓮,堵阔巉巖齐石壁。”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之十:“应笑谋生拙,团团如磨驴。”《水浒传》第七三回:“三个上得山来,天尚未明,来到山头看时,团团一遭土墙。”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
(6).犹慱慱。忧苦不安貌。 汉 张衡 《思玄赋》:“志团团以应悬兮,诚心固其如结。” 唐 李贺 《汉唐姬饮酒歌》:“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7).全部;到处。《西游记》第十四回:“諕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一个十全的家业,团团都做在船上。”《水浒传》第五回:“ 周通 道:‘这贼秃不是好人,倒着了那厮手脚,却从那里去了?’团团寻踪迹,到后山,见一带荒草平平地都滚倒了。”
(8).犹层层。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有时,被敌人团团包围,甚至被人‘压顶’……他( 周仆 )却毫不沮丧。”
(9).球状物。 艾明之 《雨》:“他撕下一片锅巴,捏成团团,一面嚼着,一面回到房间来。” ——《漢語大詞典》
凑 ( 湊 ) còu《國語辭典》
- 「凑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