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喜织得、云华一缕。

吴湖帆清代〕《霜叶飞 为糜耕云题醉叶楼图,次吴梦窗韵

散花心绪。何从遣、凭高凝望秋树。断魂流水脉无言,风卷疑红雨。

怅叶落、纷如坠羽。龙山修禊增怀古。仗胜集留题,舞袖式鸥盟,醉意恰传心素。

应记惠麓泉清,桃溪路幻,梦笔江恨须赋。我家梅景负园林,伴侣神仙语。

喜织得、云华一缕。名轩图画曾飞去。更认看晴霜下,半幅楼台,寄情深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云华一缕

喜 xǐ《國語辭典》

喜 [ xǐ ]

  1. 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2. 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1. 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2. 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3. 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4. 姓。如元代有喜同。
  1. 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2. 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织 ( 織 ) zhī/zhì
织 [ zhī ]
  1.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布。编~。~女(❶织布、织绸的女子;❷指织女星)。棉~物。
  2. 引申为构成:罗~罪名。
  3.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锦。~文(即“织锦”)。~贝(织成贝文的锦)。
织 [ zhì ]
     ◎ 古同“”,旗帜。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云华(雲華)yún huá
(1).云朵,云片。 唐 张锡 《晦日宴高文学林亭》诗:“年光开柳色,池影泛云华。”《云笈七籤》卷一○二:“﹝ 太上老君 ﹞著光明之衣,照虚空之中,如含日月之光也;或在云华之上,身如金色,面放五明,自然化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高明府 继允 有 苏州 薛筠郎 ,貌美艺嫻,《赋秋月》云:‘风韵乱传杵,云华轻入河。’”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五:“《去国答‘人道’》:蜂蜜成时百花谢,再回头,灿烂云华。”
(2).云母的别称。 南朝 梁 沈约 《奉和竟陵王药名》:“玉泉亟周流,云华乍明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云母》﹝集解﹞引《别录》:“云华五色具。”
(3).茶的别称。 唐 皮日休 《寒日书斋即事》诗之二:“深夜数甌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漢語大詞典》
一缕(一缕)
唐 牟融 题竹 数点渭川雨,一缕湘江烟。
宋 孔平仲 晚出 披豁向青天,望销云一缕。
宋 陈师道 山口阻风 九泽不满眼,五丈才一缕。
宋 牟巘 和无逸子敬独姥山 维址呀洞户,云气一缕烟。
元 宋无 游三茅华阳诸洞 其二 数声金磬秋坛霁,敲碎遥天一缕云。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