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类枯叶,两鬓如烂银。
赵蕃〔宋代〕《寒雨感怀呈斯远三首 其二》
少读隐逸传,雅意烟霞人。居官早自缚,半世几没身。
青衫类枯叶,两鬓如烂银。人知趋走苦,己重疾病湮。
归微三径资,尚窃太仓陈。邻里有伏腊,弟兄无越秦。
况此交友高,而能朝夕亲。君还志远游,所愿犹逡巡。
我乃叹寡与,未易论苦辛。勿道车马乏,勿嫌风雨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青衫 qīng shān
(1).古时学子所穿之服。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 楚 臣既放,魂往 江 南。弟子曰:玉释佩,马解驂。濛濛緑水,褭褭青衫。乃召巫史:兹忧何止?”
(2).借指学子、书生。 宋 刘过 《水调歌头·寿王汝良》词:“斩 楼兰 ,擒 頡利 ,志须酬。青衫何事,犹在 楚 尾与 吴 头。”
(3). 唐 制,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 唐 白居易 《琵琶引》:“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后因借指失意的官员。 宋 王安石 《杜甫画像》诗:“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宋 苏轼 《古缠头曲》:“青衫不逢 湓浦 客,红袖谩插 曹纲 手。” 吴梅 《风洞山·宣意》:“感飘零,红粉与青衫,无人弔。”
(4).泛指官职卑微。 宋 欧阳修 《圣俞会饮》诗:“嗟余身贱不敢荐,四十白髮犹青衫。” 金 元好问 《黄金行》:“人间不买诗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5).借指微贱者的服色。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青衫覆却赭黄袍,将一顶鶡皮冠把龙头轻罩。”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四:“折来红豆悲难定,湿尽青衫泪不乾。”
(6).指仙人。
(7).《梁书·侯景传》:“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后因以“青衫”借指 侯景 。 唐 周昙 《六朝门·谢举》诗:“ 朱异 早能同远见,青衫寧假帝登楼。”
(8).借指京剧中的正旦。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参见“ 青衣 ”。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学子、书生。 宋 刘过 《水调歌头·寿王汝良》词:“斩 楼兰 ,擒 頡利 ,志须酬。青衫何事,犹在 楚 尾与 吴 头。”
(3). 唐 制,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 唐 白居易 《琵琶引》:“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后因借指失意的官员。 宋 王安石 《杜甫画像》诗:“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宋 苏轼 《古缠头曲》:“青衫不逢 湓浦 客,红袖谩插 曹纲 手。” 吴梅 《风洞山·宣意》:“感飘零,红粉与青衫,无人弔。”
(4).泛指官职卑微。 宋 欧阳修 《圣俞会饮》诗:“嗟余身贱不敢荐,四十白髮犹青衫。” 金 元好问 《黄金行》:“人间不买诗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5).借指微贱者的服色。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青衫覆却赭黄袍,将一顶鶡皮冠把龙头轻罩。”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四:“折来红豆悲难定,湿尽青衫泪不乾。”
(6).指仙人。
(7).《梁书·侯景传》:“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后因以“青衫”借指 侯景 。 唐 周昙 《六朝门·谢举》诗:“ 朱异 早能同远见,青衫寧假帝登楼。”
(8).借指京剧中的正旦。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参见“ 青衣 ”。 ——《漢語大詞典》
类 ( 類 ) lèi
类 [ lèi ]
- 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群。~别。~书。分~。人~。
- 相似,好像:~似。~同。
枯叶(枯葉)kū yè
干叶,败叶。《后汉书·郑太传》:“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势,犹以烈风扫彼枯叶。” 唐 温庭筠 《遐水谣》:“狼烟堡上霜漫漫,枯叶号风天地乾。” 宋 陆游 《太息》诗:“秋砧满孤村,枯叶拥破驛。” 明 刘基 《枣下何纂纂行》:“严风萧瑟枯叶飞,蜂蝶不来人亦稀。” ——《漢語大詞典》
两鬓(两鬓)
魏晋 陶潜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南北朝 庾信 尘镜诗 何须照两鬓,终是一秋蓬。
唐 白居易 晚春酤酒 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
宋 杨万里 晓寒二首 其二 春光唤入百花丛,寒力平欺两鬓蓬。
宋 戴表元 丁丑岁初归鄞城 城郭三年别,风霜两鬓新。
元 刘秉忠 东胜道中 两鬓黄尘秋色里,又投东胜过黄河。 ——《骈字类编》
南北朝 庾信 尘镜诗 何须照两鬓,终是一秋蓬。
唐 白居易 晚春酤酒 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
宋 杨万里 晓寒二首 其二 春光唤入百花丛,寒力平欺两鬓蓬。
宋 戴表元 丁丑岁初归鄞城 城郭三年别,风霜两鬓新。
元 刘秉忠 东胜道中 两鬓黄尘秋色里,又投东胜过黄河。 ——《骈字类编》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烂银(爛銀)làn yín
(1).灿烂如银。形容雪白闪亮。 闽 徐夤 《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烂银基地薄红妆,羞杀千花百卉芳。” 宋 张孝祥 《浣溪沙·用沈约之韵》词:“细仗春风簇翠筵,烂银袍拂禁炉烟。” 清 金农 《忆家》诗:“烂银月色露檐垂,千里思家鴈信迟。” 杨朔 《雪浪花》:“﹝老渔民﹞动手收拾着满船烂银也似的新鲜鱼儿。”
(2).纯银;白银。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丹阳化铜》:“此我一月养道食料也,此可化铜二两为烂银……以消石搅之,倾槽中,真是烂银,虽经百火,柔软不变也。” 明 宋濂 《资善大夫御史中丞章公神道碑铭》:“勑生蛰蛰千子孙,白笏堆床如烂银。” ——《漢語大詞典》
(2).纯银;白银。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丹阳化铜》:“此我一月养道食料也,此可化铜二两为烂银……以消石搅之,倾槽中,真是烂银,虽经百火,柔软不变也。” 明 宋濂 《资善大夫御史中丞章公神道碑铭》:“勑生蛰蛰千子孙,白笏堆床如烂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