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识面虽先后,陈诗匪异同。

赵蕃宋代〕《挽曾仲躬侍郎三首 其一

昔者嘉禾郡,曾容谒长公。已焉地官宅,还获见今翁。

识面虽先后,陈诗匪异同。如何一再恸,祇向十年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识面先后陈诗异同

识面(識面)shí miàn
(1).相见。 唐 韩愈 《答张彻》诗:“首敍始识面,次言后分形。” 宋 陆游 《赠应秀才》诗:“辱君雪里来叩门,自説辛勤求识面。”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有为宾主数年,迄未识面者。”
(2).见过面;熟识。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贄 居 忠州 十餘年,常闭门不出入,人无识面者。”《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看着路傍,专望一识面之人经过此地,便是救星。” 茅盾 《虹》五:“从未有过一个仅仅识面的男子对她这样地关切,这样地热心,并且这样地努力想博她的欢心。”
(3).犹世面。《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呸!你这死不见识面的货。”  ——《漢語大詞典》
虽 ( 雖 ) suī
虽 [ suī ]
     ◎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先后(先後)xiān hòu
(1).辅导;辅助。《书·梓材》:“王惟德用,和懌先后迷民。” 孔 传:“先后,谓教训。”《诗·大雅·緜》:“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 毛 传:“相道前后曰先后。”《周礼·秋官·士师》:“以五戒先后刑罚。” 孙诒让 正义:“谓豫教导之,使民知避罪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后汉书·伏湛传》:“ 湛 容貌堂堂,国之光暉;智略谋虑,朝之渊藪……实足以先后王室,名足以光示远人。” 李贤 注:“先后,相导也。”
(2).前后。《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楚辞·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车骑靁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五·秦汉书多同》:“ 荀子 《劝学》篇与 大戴 之《劝学》,前面俱同,或句有先后,字有多寡。”
(3).妯娌。《史记·孝武本纪》:“ 神君 者, 长陵 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於先后 宛若 。”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兄弟妻相谓‘先后’。” 司马贞 索隐:“即今妯娌也。” 唐 韩愈 《南山诗》:“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 高夫人 说:‘ 捷轩 ,你是大将,需要以身作则。把两位先后送到老营来,舍得么?’”
(4).犹言晋升和贬谪。《后汉书·皇甫规传》:“臣在 关西 ,窃听风声,未闻国家有所先后,而威福之来,咸归权倖。” 李贤 注:“先后谓进退也。言国家不妄有褒贬进退,而权倖之徒反为祸福也。”
(5).高下,优劣。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
(1).先世君王。《书·盘庚中》:“我先后绥乃祖乃父。” 孔 传:“言我先王安汝父祖之忠。”《汉书·韦贤传》:“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 颜师古 注:“先后,即先君也。” 晋 刘琨 《劝进表》:“赖先后之德,宗庙之灵,皇帝嗣建,旧物克甄。”
(2).已去世的母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王曰:‘先后其谓我何?’” 杨伯峻 注:“先后,其母 惠后 也。”  ——《漢語大詞典》
陈诗(陳詩)chén shī
(1).采集并进献民间诗歌。《礼记·王制》:“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 郑玄 注:“陈诗,谓采其诗而视之。” 孔颖达 疏:“此谓王巡守见诸侯毕,乃命其方诸侯大师是掌乐之官,各陈其国风之诗,以观其政令之善恶。”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观风久有作,陈诗愧未妍。” 唐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司諫方无闕,陈诗且未工。”
(2).指献上诗文。 郁达夫 《赠吉田某从征》诗之一:“君行倘向 辽阳 过,为我陈诗吊战场。”  ——《漢語大詞典》
匪 fěi《國語辭典》

匪 [ fěi ]

  1. 形状像箧的方形竹器,可用来盛物。今作「篚」。《说文解字·匚部》:「匪,器似竹箧。」
  2. 强盗贼寇。如:「土匪」、「盗匪」、「绑匪」。
  1. 有文彩的样子。《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通「斐」。
  1. 不。《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异同(異同)yì tóng
亦作“异同”。
(1).不同和相同之处。《汉书·朱云传》:“自 宣帝 时善 梁丘氏 説, 元帝 好之,欲考其异同,令 充宗 与诸《易》家论。”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论十代兮兴毁,访五都兮异同。”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逮至 晋 末,有中散大夫 东莞 徐广 始考异同,作《音义》十三卷。”
(2).不同;不一致。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古之经书,皆有别本,其用字多异同。” 清 黄宗羲 《〈陆石溪先生文集〉序》:“余选 明 文近千家,其间多与实録异同,盖实録有所隐避,有所偏党,文集无是也。”
(3).引申为反对。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 刘仁轨 为左僕射,暮年颇以言词取悦诉者,户部员外 魏克己 断案,多为 仁轨 所异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先帝在位久,德泽在人,故一日晏驾,天下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秋谷 不满 渔洋 ,故与异同。”
(4).反对意见;异议。《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北史·尉迟迥传》:“乃与羣公会议,诸将多有异同。” 林长民 《参议院一年史·沿革》:“ 袁世凯 於阁议中颇主张速与 俄 人交涉,独 许世英 、 刘揆一 及 如浩 持异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