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闻君方被荐,清庙陈玙璠。

赵蕃宋代〕《代书寄吴仲权

长沙失会面,龙阳将叩门。
君行黄鹤楼,我乃桃花源。
裴回遂两月,问讯非一言。
时时得新作,日日思高轩。
宁知竟相失,有抱阙细论。
闻君方被荐,清庙陈玙璠。
而我政落南,空江撷兰荪。
虽云出处异,得以书疏存。
言之有不尽,笔兮还载援。
惟当道情愫,故尔略寒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清庙玙璠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被 bèi/pī《國語辭典》

被 [ bèi ]

  1. 被子。睡眠时盖在身上的东西。《楚辞·宋玉·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2.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被瞻、吴国有被离。
  1. 覆盖。《楚辞·宋玉·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2. 蒙受、遭遇。《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战国策·齐策四》:「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
  3. 及,达到。《书经·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4. 配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诗官采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1. 因为《水浒传·第五回》:「被此间有座山,唤做桃花山,近来山上有两个大王扎了寨栅,聚集著五七百人,打家劫舍。」
  1. 表被动性,用在动词前构成被动词组。如:「被选」、「被害」。《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被 [ pī ]

  1. 分散。《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通「披」。
  2. 加衣于身而不束带。《楚辞·屈原·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通「披」。
荐 ( 薦 ) jiàn《國語辭典》

荐 [ jiàn ]

  1. 草席。《说文解字·艸部》:「荐,荐席也。」
  1. 逐水草的、游牧的。《左传·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贵货易土。」
  2. 屡次、频仍。《左传·僖公十三年》:「晋荐饥,使乞籴于秦。」《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兵革屡兴,荒馑荐及。」
  1. 推举。如:「推荐」。同「荐 」。
清庙(清廟)qīng miào
(1).《诗·周颂》篇名。《诗·周颂·清庙序》:“《清庙》,祀 文王 也。”
(2).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乐章。《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 郑玄 注:“清庙谓作乐歌;《清庙》也。”《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帝王升歌《清庙》之乐。” 郑玄 注:“《清庙》,乐章名。”《后汉书·逸民传·法真》:“臣愿圣朝就加袞职,必能唱《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矣。”
(3).即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清庙茅屋……昭具俭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登明堂,坐清庙。” 郭璞 注:“清庙,太庙也。”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但听临春歌《玉树》,不闻清庙奏朱弦。” 章炳麟 《訄书·订文》:“清庙之所奏,同律之所被,箸于赋颂者,四千名而足。”  ——《漢語大詞典》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1. 排列,摆设:~列。~兵。
  2. 述说:~述。~情。详~。~诉。~说。
  3.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6. 姓。
玙璠(璵璠)yú fán
(1).美玉。《左传·定公五年》:“ 季平子 行 东野 ,还未至,丙申,卒於 房 , 阳虎 将以璵璠敛。” 杜预 注:“璵璠,美玉,君所佩。” 汉 桓宽 《盐铁论·晁错》:“夫以璵璠之玼而弃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则天下无美宝信士也。” 唐 杜甫 《赠蜀僧闾邱师兄》诗:“斯文散都邑,高价越璵璠。” 明 宋濂 《题李息斋竹》诗:“人间留翰墨,不独重璵璠。”
(2).比喻美德或品德高洁的人。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亮怀璵璠美,积久德愈宣。”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吾衰卧 江 汉 ,但媿识璵璠。” 宋 司马光 《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寧因青蝇恶,遂取璵璠毁。” 清 孙枝蔚 《题掩钱图寿苏母汪太夫人》诗:“膝下何如 李景让 ,前为璵璠后球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