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君更强健,白发尽扫除。
赵蕃〔宋代〕《呈严黎二师并寄韩季萧》
名者世公器,丈也宁取虚。
我闻曾严黎,盖自入学初。
每繙东莱集,出门思税车。
一见良不易,寒暑三十余。
前年太和官,遣书叩曾庐。
得报副以诗,妙处真起予。
更有严黎在,因曾庶几欤。
骤闻鄂渚殁,经年为欷嘘。
严黎固老矣,我亦雪满梳。
奈何苦逼仄,决焉不踌躇。
严师虽龙钟,眸子炯炯如。
纵云昏忘集,解记韩吕徐。
黎君更强健,白发尽扫除。
岂非仙人家,服食信有诸。
我诗燕石尔,报以琼与琚。
便当与曾作,编联世行于。
季萧陵阳孙,与严并门居。
弃捐举子业,尽读先世书。
时从二老游,不曳王门裾。
我言无可采,殷勤乃来渠。
二老已知名,保此良不疎。
惟我与尔者,勉哉凉入墟。
我闻曾严黎,盖自入学初。
每繙东莱集,出门思税车。
一见良不易,寒暑三十余。
前年太和官,遣书叩曾庐。
得报副以诗,妙处真起予。
更有严黎在,因曾庶几欤。
骤闻鄂渚殁,经年为欷嘘。
严黎固老矣,我亦雪满梳。
奈何苦逼仄,决焉不踌躇。
严师虽龙钟,眸子炯炯如。
纵云昏忘集,解记韩吕徐。
黎君更强健,白发尽扫除。
岂非仙人家,服食信有诸。
我诗燕石尔,报以琼与琚。
便当与曾作,编联世行于。
季萧陵阳孙,与严并门居。
弃捐举子业,尽读先世书。
时从二老游,不曳王门裾。
我言无可采,殷勤乃来渠。
二老已知名,保此良不疎。
惟我与尔者,勉哉凉入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黎 lí《國語辭典》
黎 [ lí ]
形- 众多的。如:「黎庶」。《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 黑色的。《荀子·尧问》:「舍佚而为劳,颜色黎黑而不失其所。」通「梨」、「黧」。
- 及、将。参见「黎明 」条。
-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大陆地区广东、广西两省,而以海南岛黎母岭下人数最多。
- 国名。殷商时的诸侯国,故城在今大陆地区山西省长治县西南。
- 姓。如北周时有黎景熙。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强健 qiáng jiàn
亦作“彊健”。 强壮健康。 汉 王充 《论衡·命禄》:“加勉力之趋,致强健之势。”《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卿今彊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 唐 白居易 《偶吟》:“老自退闲非世弃,贫蒙强健是天怜。”《金史·夹谷清臣传》:“臣母年八十三矣,别十年,幸颇强健。”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身体亦较去年强健。” ——《漢語大詞典》
白发(白髮)bái fà
告发;揭露。《新唐书·元载传》:“ 华原 令 顾繇 上封白发其私,帝方倚以当国,乃斥 繇 ,除名为民。”《新唐书·韦保衡传》:“俄为怨家白发阴罪,贬 贺州 刺史,再贬 澄迈 令,遂赐死。”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毕令女》:“事既彰露,不可復续,而白发其事,皆出仲女,所谓坏其法者岂此邪?”
白头发。亦指老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白髮,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宋 范仲淹 《祭知环州种染院文》:“青春多难兮,白髮始遇。” 明 唐寅 《漫兴》诗之一:“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髮长。” 杨笑影 《赤子之心》:“他想念母亲,甚至看到了她粗糙的双手和鬓边的白发,她慈爱的笑容和温存的眼睛。” ——《漢語大詞典》
白头发。亦指老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白髮,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宋 范仲淹 《祭知环州种染院文》:“青春多难兮,白髮始遇。” 明 唐寅 《漫兴》诗之一:“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髮长。” 杨笑影 《赤子之心》:“他想念母亲,甚至看到了她粗糙的双手和鬓边的白发,她慈爱的笑容和温存的眼睛。” ——《漢語大詞典》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扫除(掃除)sǎo chú
(1).打扫,清除尘秽。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亭卒上楼扫除,见死妇,大惊。” 唐 李栖筠 《张公洞》诗:“我本道门子,愿言出尘笼。扫除方寸间,几与神灵通。”《三国演义》第六回:“ 坚 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二三章:“这图书馆真该扫除一下。”
(2).表示虔诚迎宾。《史记·魏公子列传》:“ 赵王 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3).廓清,荡涤。《后汉书·陈蕃传》:“﹝ 薛勤 ﹞谓 蕃 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蕃 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勤 知其有清世之志,甚奇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扫除寇难,靖匡王室。” 宋 秦观 《进策·治势下》:“臣闻祖宗之时,天下新脱割据战伐之祸,天厌久乱,俱欲无为,而又扫除烦苛之患。”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一》:“夫五霸更三王者也;七雄更五霸者也; 秦 兼四海,一切皆扫除之。”
(4).祭扫。《国语·齐语》:“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敢问为此若何?”《新唐书·王琚传》:“母居 洛阳 ,来京师,让 琚 曰:‘尔家上世皆州县职,今汝无攻城野战劳,以諂佞取容,海内切齿,吾恐汝家坟墓无人復扫除也。’”
(5).指妾。语本《礼记·曲礼下》:“纳女於天子曰备百姓,於国君曰备酒浆,於大夫曰备埽洒。” 宋 黄庭坚 《常父答诗有煎点径须烦绿珠之句复次韵戏答》:“知公家亦闕扫除,但有 文君 对 相如 。” 任渊 注:“扫除谓箕帚妾。” ——《漢語大詞典》
(2).表示虔诚迎宾。《史记·魏公子列传》:“ 赵王 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3).廓清,荡涤。《后汉书·陈蕃传》:“﹝ 薛勤 ﹞谓 蕃 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蕃 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勤 知其有清世之志,甚奇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扫除寇难,靖匡王室。” 宋 秦观 《进策·治势下》:“臣闻祖宗之时,天下新脱割据战伐之祸,天厌久乱,俱欲无为,而又扫除烦苛之患。”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一》:“夫五霸更三王者也;七雄更五霸者也; 秦 兼四海,一切皆扫除之。”
(4).祭扫。《国语·齐语》:“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敢问为此若何?”《新唐书·王琚传》:“母居 洛阳 ,来京师,让 琚 曰:‘尔家上世皆州县职,今汝无攻城野战劳,以諂佞取容,海内切齿,吾恐汝家坟墓无人復扫除也。’”
(5).指妾。语本《礼记·曲礼下》:“纳女於天子曰备百姓,於国君曰备酒浆,於大夫曰备埽洒。” 宋 黄庭坚 《常父答诗有煎点径须烦绿珠之句复次韵戏答》:“知公家亦闕扫除,但有 文君 对 相如 。” 任渊 注:“扫除谓箕帚妾。”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