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搔发伤今老,沿塘记昔曾。

赵蕃宋代〕《次韵成父舟中

久客日复日,穷冬冰复冰。
知还怜倦鸟,侧翅耻饥鹰。
搔发伤今老,沿塘记昔曾。
舒忧足行卷,教谄谢书縢。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伤今沿

搔 sāo《國語辭典》

搔 [ sāo ]

  1. 以指甲或器物轻轻抓括。如:「搔痒」、「搔爬」。唐·杜甫〈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 扰乱、骚动。《淮南子·兵略》:「贪昧饕餮之人,残贼天下,万人搔动。」通「骚」。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伤今(傷今)shāng jīn
    忧思今日。常用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 宋 辛弃疾 《贺新郎·用前韵再赋》词:“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右手淋浪才有用,闲却持螯左手。漫赢得、伤今感旧。” 明 李时勉 《〈犁眉公集〉序》:“伤今悼古,牢笼百态,可以超迈当世者,则於《覆瓿集》见之。” 鲁迅 《准风月谈·双十怀古》:“附记:这一篇没有能够刊出,大约是被抽去了的,盖双十盛典,‘伤今’固难,‘怀古’也不易了。”  ——《漢語大詞典》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1.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2.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3.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4.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1.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2.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3.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4.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5.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6.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1.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2. 很、極。如:「老遠」、「老早」。
    1.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2.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沿 yán《國語辭典》

    沿 [ yán ]

    1. 顺流而下。《说文解字·水部》:「沿,缘水而下也。」《书经·禹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2. 顺著。如:「沿途」、「沿街叫卖」。《红楼梦·第一一回》:「仰缉捕人员,将带做公的,沿乡历邑,道店村坊,画影图形。」
    3. 因循、遵照旧样。如:「相沿成习」。《三国志·卷六五·吴书·韦曜传》:「三王不相因礼,五帝不相沿乐。」
    4. 缝合衣服或被褥的边缘。参见「沿边儿 」条。
    5. 靠近水边。如:「沿海」、「沿岸」。

    沿 [ yàn ]

    1. 边缘、岸。如:「床沿」、「阶沿」。《西游记·第二二回》:「只让你引他上来,我拦住河沿,不让他回去,务要将他擒了。」
    塘 táng《國語辭典》

    塘 [ táng ]

    1. 堤岸,后亦用为地名。如:「堤塘」、「河塘」、「海塘」、「钱塘」、「瞿塘」。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连茂苑于海陵,跨横塘于江浦。」
    2. 水池、池子。如:「水塘」、「池塘」。唐·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诗:「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3. 浴池。如:「洗澡塘」。
    记 ( 記 ) jì
    记 [ jì ]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
    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
    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
    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
    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
    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
    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1.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1.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2.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1.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