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自发(自發)zì fā
(1).不受外力影响而自然产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汉献帝 建安 中,东郡民家有怪,无故瓮器自发,訇訇作声,若有人击。” 唐 杜甫 《崔氏东山草堂》诗:“有时自发鐘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宋 梅尧臣 《咏苜蓿》:“黄花今自发,撩乱牧牛陂。”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二折:“深山中将一箇养家心来按捺,僧房中将一箇修行心来自发。”
(2).启发自己。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洪君 之於琴,非特能其音,又能其意者也。予将就学焉,故道予之所慕古人者,庶乎其有以自发也。”
(3).自行奋发。 唐 元稹 《诲侄等书》:“汝因便録吾此书寄之,庶其自发,千万努力,无弃斯须。”
(4).亲自发动。《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伯升 自发 舂陵 子弟,合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
(5).自行抒写。
(6).自己提倡。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朱文公》:“ 臧大夫 概 春秋 以为贤, 陈仲子 通 齐国 以为洁,而 孔 孟 之言若彼,岂谁毁谁誉, 仲尼 自发而自悖之哉!”
(7).同“ 自觉 ”相对。指人们未认识、未掌握客观规律时的一种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为客观必然过程所支配,往往不能预见其活动的后果。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这屯子的妇女的副业生产,带自发的性质。”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真是笑话!靠你那种自发思想,怎能把贫雇农领到社会主义的路上哩嘛。” ——《漢語大詞典》
(2).启发自己。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洪君 之於琴,非特能其音,又能其意者也。予将就学焉,故道予之所慕古人者,庶乎其有以自发也。”
(3).自行奋发。 唐 元稹 《诲侄等书》:“汝因便録吾此书寄之,庶其自发,千万努力,无弃斯须。”
(4).亲自发动。《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伯升 自发 舂陵 子弟,合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
(5).自行抒写。
(6).自己提倡。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朱文公》:“ 臧大夫 概 春秋 以为贤, 陈仲子 通 齐国 以为洁,而 孔 孟 之言若彼,岂谁毁谁誉, 仲尼 自发而自悖之哉!”
(7).同“ 自觉 ”相对。指人们未认识、未掌握客观规律时的一种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为客观必然过程所支配,往往不能预见其活动的后果。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这屯子的妇女的副业生产,带自发的性质。”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真是笑话!靠你那种自发思想,怎能把贫雇农领到社会主义的路上哩嘛。” ——《漢語大詞典》
袁 yuán《國語辭典》
袁 [ yuán ]
形- 衣服长的样子。《说文解字·衣部》:「袁,长衣貌。」
- 姓。如汉代有袁绍。
州 zhōu《國語辭典》
州 [ zhōu ]
名- 水面上的陆块。《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同「洲 」。
- 行政区域划分的名称。如:「苏州」、「加州」。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州绰。
- 稳固。《国语·齐语》:「令夫士,群萃而州处。」
使 shǐ《國語辭典》
使 [ shǐ ]
动- 命令、派遣。《左传·桓公五年》:「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水浒传·第八五回》:「若得如此,宋江星夜使人回家搬取老父,以绝根本。」
- 让、以致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役用、役使。《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晋·范宁〈为豫章临发上疏〉:「古之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二日休停。」
- 可、行、做。如:「使不得」。《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要看全,也不过一百多钱,倘若租看,亦使得。」
- 用。《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至少也得几百块钱,少了不够使的。」
- 放纵、放任。如:「使性子」。
- 出使。《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奉命到外国执行任务或留驻的外交长官。如:「大使」、「公使」。
- 假设、如果。《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汉·王充《论衡·祀义》:「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尽。」
使 [ shì ]
名- (一)、
- 之又音。
侵寻(侵尋)qīn xún
亦作“ 侵潯 ”。 渐进,渐次发展。《史记·孝武本纪》:“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於 泰山 矣。” 裴骃 集解引 晋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马贞 索隐:“ 小颜 云:‘浸淫渐染之义。’盖寻淫声相近,假借用耳。”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嬐侵潯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 宋 叶适 《胡尚书奏议序》:“自古贤人君子,进常艰,退常易,富贵有节,无侵寻之求。” 明 归有光 《乞致仕疏》:“见今病势侵寻,不能前迈,伏乞圣恩,容臣休致。” 廖仲恺 《全民政治论译本序》:“ 中华民国 成立八年,变乱侵寻,迄无寧岁,中间经改易国体者两次,违宪解散国会者两次。”参见“ 侵淫 ”。 ——《漢語大詞典》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暮春 mù chūn
春末,农历三月。《逸周书·文傅》:“ 文王 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 江 南草长,杂花生树,羣鸎乱飞。”《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王慧诗》:“﹝ 王慧 ﹞《闺词》云:‘轻寒薄暖暮春天,小立闲庭待燕还。’” 杨朔 《木棉花》:“北方才是暮春,你在这儿却可以听见蝉、蛙,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夏虫在得意地吟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