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闻道分张遍亲友,可能乞我助呻吟。

赵蕃宋代〕《帖俞王诸君求笔

颜公笔法有家法,豪锥料得皆千金。
闻道分张遍亲友,可能乞我助呻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闻道分张亲友可能呻吟

闻道(聞道)wén dào
(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
(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漢語大詞典》
分张(分張)fēn zhāng
(1).分散;散布。 三国 魏 钟繇 《檄蜀文》:“而 巴 蜀 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 唐 温庭筠 《李羽处士寄新醖走笔戏酬》诗:“檐前柳色分张緑,窗外梅花借助香。” 清 汪懋麟 《抵舍自嘲》诗:“数卷残书须次第,几竿乱竹任分张。”
(2).分离;离散。《宋书·王微传》:“昔仕京师,分张六旬耳。” 唐 李白 《白头吟》:“寧同万死碎綺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剪灯馀话·鸾鸾传》:“百年伉儷,一旦分张,覆水再收,拳拳盼望。” 陈毅 《夕鹤词》:“似此负恩义,轻人只拜金。无奈两分张,高飞永别君。”
(3).指解散,遣散。《南齐书·萧景先传》:“周旋部曲还都,理应分张;其久旧劳动者,应料理,随宜啟闻乞恩。”
(4).分配;分施。《南齐书·张岱传》:“ 岱 初作遗命,分张家财,封置箱中,家业张减,随復改易,如此十数年。”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先夫人备极劳苦,躬亲养育。截长补败,以御寒冻,质价市米,以给餔旦。依倚舅族,分张外姻,奉祀免丧,礼无遗者。”
(5).指分脏。《元典章新集·刑部·骗夺》:“於 王二姐 牀上揣摸到籐箱一隻,於内抢讫钞六定,作六分分张。”
(6).分立。 唐 元结 《漫论》:“九流百氏,有定限耶?吾自分张,独为漫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凡二十有二人,咸有赋咏, 燕 郊春事,朱邸谦光,诗虎酒龙,分张旗鼓。” 黄远庸 《铸党论》:“昔在专制之朝,门户分张,旗帜各殊。”
(7).分割;分裂。 唐 王续 《负苓者传》:“自 伏羲氏 洩道之密,漏神之几,分张大和,磔裂元气,使天下之智者诡道逆出。”《前汉书平话》卷上:“凭仗威雄势已休,只因不用直臣筹。可怜八尺英雄体,一旦分张与五侯。”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多不到半月时光,餐刀刃亲赴 云阳 ,高杆首吊脊梁,木驴上碎分张,浑身的害么娘碗大血疔疮。”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慈恩宗》:“在 玄奘 那时, 中 印 两方的佛学都已有了转变的机运, 中国 的是趋向于统一,而 印度 的却是逐渐的分张。”  ——《漢語大詞典》
遍 biàn《國語辭典》

遍 [ ​biàn ]

读音
  1. 全部、整个。形容到处都是。如:「遍体鳞伤」、「哀鸿遍野」、「满山遍野」。宋·张俞〈蚕妇师〉:「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1. 没有一处遗漏的。如:「遍布」、「遍历」、「红遍东南亚」。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宋·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词:「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 布满。如:「朋友遍天下」。
  1. 量词。计算动作头尾经历的单位。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遍 [ ​piàn ]

语音
  1. (一)​之语音。
亲友(親友)qīn yǒu
(1).亲戚朋友。《战国策·赵策一》:“ 孟尝君 曰:‘ 文 甚不取也。夫所借衣车者,非亲友则兄弟也。夫驰亲友之车,被兄弟之衣, 文 以为不可。’” 唐 窦叔向 《夏夜宿表兄话旧》诗:“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我两人葬父母,自然该正正经经的告了庙,备祭辞灵,遍请亲友会葬,岂可如此草率!” 秦牧 《艺海拾贝·小羊的刺激》:“古代 长安 ,东面的 灞桥 ,西面的 渭城 ,都是 长安 人送别亲友的时候,盘桓惜别,折柳相赠的地方。”
(2).亲密的朋友。《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是时,中尉 条侯 周亚夫 与 梁 相 山都侯 王恬开 见 释之 持议平,乃结为亲友。”
(3).亲热友爱。《汉书·翟方进传》:“ 常 知 方进 之宗让己,内不自得,其后居士大夫之间未尝不称述 方进 ,遂相亲友。”《三国志·魏志·夏侯尚传》:“ 夏侯尚 字 伯仁 , 渊 从子也。 文帝 与之亲友。”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汉士择所从》:“ 曹操 牧 兖州 , 陈留 太守 张邈 与之亲友。”  ——《漢語大詞典》
可能 kě néng
(1).表示可以实现。《礼记·祭义》:“养可能也,敬为难。” 孔颖达 疏:“供养父母可能为也,但尊敬父母是为难也。”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真正不表示态度的文艺,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2).能否。 清 顾炎武 《不其山》诗:“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 郑康成 ?” 清 黄遵宪 《雁》诗:“可能沧海外,代寄故人书?”
(3).也许。 唐 韩偓 《偶题》诗:“萧艾转肥兰蕙瘦,可能天亦妬馨香!” 宋 李清照 《渔家傲》词之二:“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巴金 《里昂》:“一位女主人在席上递给我一件礼物,可能是一本书,一本画册,或者一本照相簿。”
(4).能成事实的属性;可能性。 巴金 《灭亡》第五章:“要不是 杜大心 昨天亲眼在这里看见那件事,那么他一定不相信会有发生惨剧的可能。” 杨朔 《征尘》:“战士的脚步也显得摇晃不定,似乎随时都有被大风吹倒的可能。”  ——《漢語大詞典》
乞 qǐ《國語辭典》

乞 [ qǐ ]

  1. 求、讨取。如:「乞巧」、「乞讨」、「摇尾乞怜」。《论语·公冶长》:「乞诸其邻而与之。」《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豫让传》:「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2. 引申为希冀、盼望的意思。《文选·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唐·白居易〈杨柳枝词〉八首之七:「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1. 乞丐,讨饭的人。《列子·黄帝》:「自此以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明·袁宏道〈山居小话〉:「余疑其为女乞,而问曰:『尔有丈夫乎?』乞微笑。」
  2. 姓。如明代有乞贤。

乞 [ qì ]

  1. 给与。《集韵·去声·未韵》:「乞,与也。」《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五八:「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铜买酒回。」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助 zhù/chú《國語辭典》

助 [ zhù ]

  1. 辅佐、帮忙。如:「互助」、「援助」、「守望相助」。唐·白居易〈春寒〉诗:「助酌有枯鱼,佐餐兼旨蓄。」
  1. 殷商时代的赋税制度。《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贡,殷人七十而助。」
呻吟 shēn yín
(1).诵读;吟咏。《庄子·列御寇》:“ 郑 人 缓 也,呻吟 裘氏 之地,祇三年,而 缓 为儒。” 郭象 注:“呻吟,吟咏之谓。” 汉 王充 《论衡·案书》:“ 刘子政 玩弄《左氏》,童僕妻子,皆呻吟之。”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属和才将竭,呻吟至日暾。” 清 孙枝蔚 《次韵酬李伯伟来诗》:“自有呻吟苦,全无唱和诗。”
(2).因忧劳苦痛而嗟叹。亦指嗟叹声。《吕氏春秋·大乐》:“君臣失位,父子失处,夫妇失宜,民人呻吟。”《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 佗 闻其呻吟,驻车往视。”《明史·王学曾传》:“北敌梟张,士卒固苦,呻吟嗟怨之状,陛下不闻。” 田汉 《卢沟桥》第三幕:“病室内伤兵累累,呻吟满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