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举幡故异司隶救,右袒徒闻吕氏从。

赵蕃宋代〕《曾耆英自太和携所录谢民师观妙诗文副以长句

别时落落问山风,见日清霜鸣哑钟。
二谢有诗皆可诵,七言兼与见传宗。
举幡故异司隶救,右袒徒闻吕氏从。
君独凄凉能过我,逢迎敢作谬为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司隶右袒吕氏

举 ( 舉 ) jǔ
举 [ jǔ ]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
  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3. 发起,兴办:~义。~办。创~。
  4. 提出:~要。~例。
  5. 推选,推荐:推~。荐~。
  6. 全:~国。~世。~家。
  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
  8. 攻克:“一战而~鄢、郢”。
幡 fān《國語辭典》

幡 [ fān ]

  1. 一种狭长、垂直悬挂的旗帜。《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垂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清·张惠言〈木兰花慢·一春长〉词:「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
故 gù《國語辭典》

故 [ gù ]

  1. 原因、根由。如:「托故」、「无缘无故」、「不知何故」。《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2. 意外的事情、事件。如:「变故」、「事故」、「家庭多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伯问家故,尽对。」晋·杜预·注:「故,事也。」
  3. 好友、旧识。如:「沾亲带故」、「一见如故」。《隋书·卷七○·李密传》:「乃散家产,赒赡亲故。」
  4. 过去的事物。如:「温故知新」。《文选·班昭·东征赋》:「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1. 死亡。如:「病故」、「身故」、「已故」、「父母早故」。
  1. 原来的、以前的。如:「故乡」、「故国」、「故交」。《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王维〈春中田园作〉诗:「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2. 死去的。如:「故总统」。
  1. 本来、从前。《左传·昭公十三年》:「又夺成然邑而使为郊尹,蔓成然故事蔡公。」《荀子·性恶》:「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2. 有意、存心。如:「明知故犯」、「故弄玄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物,应对玄言。」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也故违了皇宣命,都是些吃仓廒的鼠耗,咂脓血的苍蝇。」
  3. 仍旧、依然。《史记·卷四·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1. 因此、所以。《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异 ( 異 ) yì
异 [ yì ]
  1. 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
  2. 分开:离~。~居。
  3.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4.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
  5. 奇怪:惊~。诧~。怪~。
司隶(司隸)sī lì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 汉武帝 置司隶校尉,领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察大奸猾。后罢其兵,改察 三辅 、 三河 、 弘农 七郡。 哀帝 时称司隶, 东汉 复旧称,仍察七郡。 魏 晋 以后沿用, 唐 废。参阅《通典·职官十四》。  ——《漢語大詞典》
救 jiù《國語辭典》

救 [ jiù ]

  1. 制止、阻止。如:「救火」。《管子·立政》:「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2. 援助、使脱离困难或危急。如:「拯救」、「援救」、「营救」。《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3. 治疗。如:「急救」、「无药可救」。《吕氏春秋·孟夏纪·劝学》:「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右袒 yòu tǎn
(1).脱右袖,露出右臂、右肩。《汉书·高后纪》:“ 勃 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 吕氏 右袒,为 刘氏 左袒。’军皆左袒。”后以“右袒”表示倒向不义者一方。 宋 岳珂 《百韵诗》:“虏焰犹繁炽, 吴 都忽震惊。东巡传警蹕,右袒半公卿。” 清 李渔 《义士李伦表传》:“詎意集众之令未下,而所属文武已先易服以示右袒。”
(2).脱右袖,露出右臂、右肩。佛教礼仪之一。 晋 慧远 《沙门袒服论》:“佛出於世,因而为教。明所行不左,故应右袒。”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釐国》:“时 三菩伽 於众中右袒长跪,扬言曰:‘众无譁!钦哉,念哉!’”  ——《漢語大詞典》
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1.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1.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2.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3.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4.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5.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1.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1.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2.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吕氏 lǚ shì
(1).指 春秋 吕尚 的后代。 周武王 封 太公望 吕尚 于 齐 ,其子孙世代为 齐 君。入 战国 ,为 田 氏所簒。《韩非子·孤愤》:“人之所以谓 齐 亡者,非地与城亡也, 吕 氏弗制而 田 氏用之。”《韩非子·忠孝》:“是故 田氏 夺 吕 氏於 齐 , 戴 氏侵 子 氏於 宋 。”
(2).《吕氏春秋》的省称。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春秋》之成,莫能损益;《吕氏》《淮南》,字直千金。” 章炳麟 《文学说例》:“且沉思孰若 庄周 荀卿 ,翰藻孰若《吕氏》《淮南》。”
(3).指 汉高祖 后 吕雉 及其侄 吕产 、 吕禄 等。 晋 陆机 《五等论》:“然 吕 氏之难,朝士外顾; 宋昌 策 汉 ,必称诸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宣后 乱 秦 , 吕 氏危 汉 。”  ——《漢語大詞典》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1. 「從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