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

白居易唐代〕《夜游西武丘寺八韵

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舟船转云岛,楼阁出烟萝。
路入青松影,门临白月波。鱼跳惊秉烛,猿觑怪鸣珂。
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香花助罗绮,钟梵避笙歌。
领郡时将久,游山数几何。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摇曳双红娉婷翠娥

摇曳 yáo yè
(1).亦作“ 摇拽 ”。晃荡;飘荡;摇动。 南朝 宋 鲍照 《代櫂歌行》:“飂戾长风振,摇曳高帆举。” 唐 温庭筠 《梦江南》词:“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画櫓声摇拽,水声呜咽,蝉声助凄切。”《明史·外国传四·吕宋》:“臣等惊魂摇曳,寝食不寧。”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2).优游自得貌。 唐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诗之二:“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漢語大詞典》
双红(雙紅)shuāng hóng
(1).指两条红色缎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完粮奖励》:“ 鸿 廉得其故,乃榜示于署前曰:‘有能急公照限全完者,本县公堂亲为递酒,披红插花……’因与披双红,导出如仪。”
(2).见“ 双红拜帖 ”。  ——《漢語大詞典》
旆 pèi《國語辭典》

旆 [ pèi ]

  1. 古代旌旗末端形似燕尾的下垂飾物。《詩經·小雅·六月》:「織文鳥章,白旆央央。」《文選·沈約·鍾山詩應西陽王教詩》:「君王挺逸趣,羽旆臨崇基。」唐·李善·注:「旆,旌旗之垂者。」
  2. 旗幟的通稱。南朝宋·顏延之〈請立渾天儀表〉:「值大軍旋旆,渾儀在路。」明·于謙〈山行〉詩:「酒旆搖村舍,鐘聲出寺樓。」
  1. 參見「[[旆旆]]」條。
娉婷 pīng tíng
(1).姿态美好貌。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货财足非恡,二女皆娉婷。” 宋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词:“一川明月疎星,浣纱人影娉婷。”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迎施》:“真娇艳,果娉婷,一段风流画不成。” 茅盾 《追求》五:“两位都是颀长,肥臀,细腰,但 陆女士 似乎更多一点娉婷的姿态。”
(2).美人;佳人。 唐 乔知之 《绿珠篇》:“ 石 家 金谷 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则见展翅忙呼万岁声,惊的那娉婷将鑾驾迎。” 清 李渔 《意中缘·借兵》:“专望你提精劲,救娉婷,锄梟獍。”  ——《漢語大詞典》
十 shí《國語辭典》

十 [ shí ]

  1. 数目字,为九加一的总和。大写为「拾」,阿拉伯数字作「10」。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满足、完满。如:「十足」、「十全十美」。
翠娥 cuì é
指美女。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翠娥嬋娟初月暉,美人更唱舞罗衣。” 宋 梅尧臣 《谢永叔答述旧之作和禹玉》:“金带繫袍迴禁署,翠娥持烛侍吟窗。” 清 孙枝蔚 《采莲歌》:“多少游人看翠娥,船归羞和采莲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