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李商隐唐代〕《无题二首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十四藏六悬知

十四
唐 白居易 龙花寺主家小尼 头青眉眼细,十四女沙弥。
元 顾瑛 欸歌二首 其二 锦筝弹尽鸳鸯曲,都在秋风十四弦。  ——《骈字类编》
藏六
杂阿含经有龟被野干所包藏六而不出野干怒而舍去佛告诸比丘当如龟藏六自藏六根魔不得便元好问黄筌龟藏六图诗世上疑谋待君决可能藏六便安全  ——《分类字锦》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2. 婚姻:~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5.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亲 [ qìng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读轻声)。
    悬知(懸知)xuán zhī
    料想;预知。 北周 庾信 《和赵王看伎》:“悬知曲不误,无事畏 周郎 。”《太平广记》卷七一引《玄门灵妙记》:“法之效验,未敢悬知。” 宋 秦观 《和东坡红鞋带》:“悬知百年事已定,却笑列仙形甚臞。” 明 吴承恩 《移竹寺中得诗》之四:“悬知此君意,亦自要狂夫。”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嫁 jià《國語辭典》

    嫁 [ jià ]

    1. 女子结婚。如:「出嫁」、「婚嫁」。唐·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诗:「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唐·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2. 推恶于人。如:「嫁祸」、「嫁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