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有家 yǒu jiā
(1).指家。有,词头。《易·家人》:“闲有家,志未变也。” 孔颖达 疏:“所以在初防闲其家者,家人志未变黷也。”
(2).指卿大夫。有,词头。《书·皋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 孔 传:“卿大夫称家。”
(3).谓女子出嫁。《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宋 王明清 《春娘传》:“妾闻‘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若即嫁一小民,布裙短衣,啜菽饮水,亦是人家媳妇。”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探姑》:“女 润玉 ,年方及笄,未遂有家。” ——《漢語大詞典》
(2).指卿大夫。有,词头。《书·皋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 孔 传:“卿大夫称家。”
(3).谓女子出嫁。《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宋 王明清 《春娘传》:“妾闻‘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若即嫁一小民,布裙短衣,啜菽饮水,亦是人家媳妇。”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探姑》:“女 润玉 ,年方及笄,未遂有家。” ——《漢語大詞典》
从小(從小)cóng xiǎo
自年纪小的时候。 唐 贾岛 《寄贺兰朋吉》诗:“故园从小别,夜雨近秋闻。”《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我和你从小夫妻,你去后,何曾有人和我吃酒!”《红楼梦》第二七回:“ 寳玉 和 黛玉 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从小就寄居在叔父家里。” ——《漢語大詞典》
别 ( 別 ) bié/biè《國語辭典》
- 「別 」的異體字。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寺 sì《國語辭典》
寺 [ sì ]
名- 古代的官舍、官署。如:「大理寺」、「太常寺」。《说文解字·寸部》:「寺,廷也。」《新唐书·卷四十六·百官志一》:「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
- 佛教的庙宇,僧人所居住的地方。如:「少林寺」、「善导寺」。唐·张籍〈野寺后池寄友〉诗:「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
- 宦官。如:「寺人」、「阉寺」。《洛阳伽蓝记·卷一·昭仪尼寺》:「太后临朝,阍寺专宠。」
即 jí《國語辭典》
即 [ jí ]
動- 近、靠近、投向。如:「若即若離」、「可望不可即」。《論語·子張》:「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 到、登上。如:「即位」。
- 是、便是。《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儋即老子。」
- 當下。《後漢書·卷五一·陳禪傳》:「夷賊素聞其聲,即時降服。」
- 便、就。如:「憑票即付」、「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 立刻。如:「立即出發」。《左傳·隱公四年》:「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
- 就是。《左傳·襄公八年》:「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 若、假使。如:「即使」。《呂氏春秋·慎行覽·疑似論》:「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
言归(言歸)yán guī
(1).回归。言,助词。《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一说为我归。 毛 传:“言,我也。”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 奘 少离桑梓,白首言归,访问亲故,零落殆尽。” 清 万寿祺 《答武进刘十》诗:“乱瘼何畤已?言归耕墓田。” 清 方文 《舟次三山》诗:“泊泊岁将暮,言归尚未能。”
(2).《诗·周南·葛覃》有“言告言归”之句,因以“言归”指《诗·葛覃》篇。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放队》:“羽觴湛湛,方陈《既醉》之诗,鼉鼓渊渊,復奏‘言归’之曲。” ——《漢語大詞典》
(2).《诗·周南·葛覃》有“言告言归”之句,因以“言归”指《诗·葛覃》篇。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放队》:“羽觴湛湛,方陈《既醉》之诗,鼉鼓渊渊,復奏‘言归’之曲。”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