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潼关一败吴儿喜,簇马骊山看御汤。

司空图唐代〕《剑器

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
潼关一败吴儿喜,簇马骊山看御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潼关一败吴儿骊山御汤

潼关(潼關)tóng guān
关隘名。古称 桃林塞 。 东汉 时设 潼关 ,故址在今 陕西省 潼关县 东南,处 陕西 、 山西 、 河南 三省要冲,素称险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 在 关 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 潼关 。” 唐 杜甫 《北征》诗:“ 潼关 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只要明天从 潼关 附近冲过去,到了 河南 ,官兵就再也包围不住咱们啦。”  ——《漢語大詞典》
一败(一敗)yī bài
(1).一旦失败或一次失败。《新唐书·文艺传下·吴武陵》:“假使官军百败,而行阵未尝乏;足下一败,败成禽矣。”《二程遗书》卷二上:“今日堂堂天下,只西方一败,朝廷遂震,何也?”《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 李克用 喜曰:‘ 周阳五 此举,足以雪 沧滩 一败之耻矣!’”
(2).完全失败。《新唐书·魏徵传》:“始 魏公 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 唐 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3).全部败落。 唐 杨炯 《幽兰赋》:“悲秋风之一败,与蒿草而为芻。”  ——《漢語大詞典》
吴儿(吴兒)wú ér
(1). 吴 地少年。《晋书·隐逸传·夏统》:“ 充 ( 贾充 )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 宋 梅尧臣 《陪泛西湖》诗:“船学 吴 儿刺,吟稀 楚 老新。” 元 萨都剌 《和王本中直台书事》诗之二:“近曾夜直南臺上,学得 吴 儿《白苧歌》。”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弦絶阳春之音,金迷长夜之饮,而木石 吴 儿,且将以不入耳之言,来劝勉。”
(2).对 吴 人的蔑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 吴 儿甚厚,褰裳渡於 江 者,皆居不次之位。”一本作“ 吴人 ”。参见“ 吴子 ”。  ——《漢語大詞典》
喜 xǐ《國語辭典》

喜 [ xǐ ]

  1. 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2. 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1. 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2. 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3. 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4. 姓。如元代有喜同。
  1. 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2. 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簇 cù《國語辭典》

簇 [ cù ]

  1. 聚拢。唐·黄滔〈江州夜宴献陈员外〉诗:「多少欢娱簇眼前,浔阳江上夜开筵。」唐·韦庄〈谒金门·春雨足〉词:「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1. 聚集成堆或成团的物体。如:「花团锦簇」。宋·杨万里〈再和罗武冈钦若酴醿长句〉:「春风一夜吹滕六,旋落旋销不成簇。」
  2. 量词。计算群集的人或物的单位。《水浒传·第五回》:「过了一条板桥,远远地望见了一簇红霞。」《红楼梦·第五回》:「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
  1. 很、全。《红楼梦·第二八回》:「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一九回》:「署院举目一看,见他二人穿的都是簇新的袍褂。」
  2. 聚集、围绕。如:「簇拥」、「簇捧」。
马 ( 馬 ) mǎ
马 [ mǎ ]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2. 大:~蜂。~勺。
  3. 姓。
骊山(驪山)lí shān
在 陕西省 临潼县 东南,因古 骊戎 居此得名。是著名的游览、休养胜地。又名 郦山 。《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 唐 张说 《应制奉和》:“ 汉 家行树直 新丰 , 秦 地 驪山 抱温谷。” 清 陈维嵩 《满庭芳·距汝州四十里山有温泉相传为唐武后幸洛时浴处》词:“凄然也, 驪山 浴馆,一样野花稠。”  ——《漢語大詞典》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御汤(御湯)yù tāng
指 华清池 。 唐 代为帝王及后妃专用的温泉,故称。 唐 司空图 《剑器》诗:“ 潼关 一败胡儿喜,簇马 驪山 看御汤。”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