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帖新巾来与裹,犹看腾踏少年场。
春来渐觉一川明,马上繁花作阵迎。
掉臂只将诗酒敌,不劳金鼓助横行。
阊阖曾排捧御炉,犹看晓月认金铺。
羸形不画凌烟阁,只为微才激壮图。
镜留雪鬓暖消无,春到梨花日又晡。
移取扶桑阶下种,年年看长碍金乌。
折来未尽不须休,年少争来莫与留。
更愿狂风知我意,一时吹向海西头。
才情百巧斗风光,却笑雕花刻叶忙。
熨帖新巾来与裹,犹看腾踏少年场。
浮世荣枯总不知,且忧花阵被风欺。
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
白衫裁袖本教宽,朱紫由来亦一般。
王老小儿吹笛看,我侬试舞尔侬看。
单床薄被又羁栖,待到花开亦甚迷。
若道折多还有罪,只应莺啭是金鸡。
近来桃李半烧枯,归卧乡园只老夫。
莫算明年人在否,不知花得更开无。
汉王何事损精神,花满深宫不见春。
秾艳三千临粉镜,独悲掩面李夫人。
能艳能芳自一家,胜鸾胜凤胜烟霞。
客来须共醒醒看,碾尽明昌几角茶。
造化无端欲自神,裁红剪翠为新春。
不如分减闲心力,更助英豪济活人。
徘徊自劝莫沾缨,分付年年谷口莺。
却赖无情容易别,有情早个不胜情。
闲步偏宜舞袖迎,春光何事独无情。
垂杨合是诗家物,只爱敷溪道北生。
亦知王大是昌龄,杜二其如律韵清。
还有酸寒堪笑处,拟夸朱绂更峥嵘。
潘郎爱说是诗家,枉占河阳一县花。
千载几人搜警句,补方金字爱晴霞。
行乐溪边步转迟,出山渐减探花期。
去年四度今三度,恐到凭人折去时。
此身衰病转堪嗟,长忍春寒独惜花。
更恨新诗无纸写,蜀笺堆积是谁家。
昨日黄昏始看回,梦中相约又衔杯。
起来闻道风飘却,犹拟教人扫取来。
掉臂只将诗酒敌,不劳金鼓助横行。
阊阖曾排捧御炉,犹看晓月认金铺。
羸形不画凌烟阁,只为微才激壮图。
镜留雪鬓暖消无,春到梨花日又晡。
移取扶桑阶下种,年年看长碍金乌。
折来未尽不须休,年少争来莫与留。
更愿狂风知我意,一时吹向海西头。
才情百巧斗风光,却笑雕花刻叶忙。
熨帖新巾来与裹,犹看腾踏少年场。
浮世荣枯总不知,且忧花阵被风欺。
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
白衫裁袖本教宽,朱紫由来亦一般。
王老小儿吹笛看,我侬试舞尔侬看。
单床薄被又羁栖,待到花开亦甚迷。
若道折多还有罪,只应莺啭是金鸡。
近来桃李半烧枯,归卧乡园只老夫。
莫算明年人在否,不知花得更开无。
汉王何事损精神,花满深宫不见春。
秾艳三千临粉镜,独悲掩面李夫人。
能艳能芳自一家,胜鸾胜凤胜烟霞。
客来须共醒醒看,碾尽明昌几角茶。
造化无端欲自神,裁红剪翠为新春。
不如分减闲心力,更助英豪济活人。
徘徊自劝莫沾缨,分付年年谷口莺。
却赖无情容易别,有情早个不胜情。
闲步偏宜舞袖迎,春光何事独无情。
垂杨合是诗家物,只爱敷溪道北生。
亦知王大是昌龄,杜二其如律韵清。
还有酸寒堪笑处,拟夸朱绂更峥嵘。
潘郎爱说是诗家,枉占河阳一县花。
千载几人搜警句,补方金字爱晴霞。
行乐溪边步转迟,出山渐减探花期。
去年四度今三度,恐到凭人折去时。
此身衰病转堪嗟,长忍春寒独惜花。
更恨新诗无纸写,蜀笺堆积是谁家。
昨日黄昏始看回,梦中相约又衔杯。
起来闻道风飘却,犹拟教人扫取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熨帖 yù tiē
亦作“ 熨贴 ”。
(1).把衣物烫平。 唐 杜甫 《白丝行》:“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唐 白居易 《春末初夏闲游江郭》诗之二:“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清 朱彝尊 《赐紵纪事》诗:“织自珠宫加熨贴,擎来黄纸验封题。”
(2).平坦;平静。 宋 杨万里 《将至醴陵》诗:“行尽崎嶇峡,初逢熨帖坡。”《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这恳切的声调,诚心的话语,立即使小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严肃而熨贴。”
(3).紧帖。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今夜呵,权收苦泪,且舒皱眉,把香肌熨贴,较瘦论肥。”
(4).按压;按揉。 沙汀 《淘金记》二二:“他洞察地望了 何丘娃 一眼,接着便专心专意向烟哨里装上一口棉烟,深恐棉烟会自己再从烟哨里跳出来似的,他用大指拇熨贴着,而且就那么一直熨贴下去。” 沙汀 《困兽记》二四:“他就叹息着往后一靠,拿手掌往复不息地熨贴着愁蹙苍白的瘦脸,仿佛试图抹掉他的烦忧一样。”
(5).舒服;舒适。 宋 范成大 《范村雪后》:“熨贴愁眉展,勾般笑口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六:“ 老梁 ,你是不是不熨贴?我去给你沏碗姜汤。” 陈建功 《丹凤眼》:“三言两语,把 孟老太太 说得乐散了架儿,既开心,又熨贴。”
(6).慰藉;体贴。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边人见公色词,既已心安公,公益务宽简绳法,以休懊熨帖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有顷,珍异毕陈,觥筹交错, 娟 则娇痴宛转,輭倚轻偎, 韩 则熨贴慇懃。” 殷夫 《监房的一夜》:“外面也静谧着,整个世界也似乎合着绅士先生的鼾声而呼吸着……夜是十二分的熨贴着人的灵魂。”
(7).贴切;妥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孽海花》第四回:“不如让我来替你拾掇一下,总比你两位贵僮要细腻熨贴些。” 郭沫若 《沸羹集·人做诗与诗做人》:“这在贺寿上似乎更要切合一些,这对我们所共同怀抱的信念,也表现得更熨贴一些。”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四:“她爱精致,爱素净,总是把房间里,灶门口,菜土里,都收拾得熨熨贴贴。”
(8).方言。整理妥当;办妥。 冰心 《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这都是 青 睡前亲手熨贴的。”
亦作“ 熨贴 ”。 热敷。《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案杌毒熨” 唐 司马贞 索隐:“毒熨谓毒病之处以药物熨帖也。” ——《漢語大詞典》
(1).把衣物烫平。 唐 杜甫 《白丝行》:“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唐 白居易 《春末初夏闲游江郭》诗之二:“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清 朱彝尊 《赐紵纪事》诗:“织自珠宫加熨贴,擎来黄纸验封题。”
(2).平坦;平静。 宋 杨万里 《将至醴陵》诗:“行尽崎嶇峡,初逢熨帖坡。”《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这恳切的声调,诚心的话语,立即使小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严肃而熨贴。”
(3).紧帖。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今夜呵,权收苦泪,且舒皱眉,把香肌熨贴,较瘦论肥。”
(4).按压;按揉。 沙汀 《淘金记》二二:“他洞察地望了 何丘娃 一眼,接着便专心专意向烟哨里装上一口棉烟,深恐棉烟会自己再从烟哨里跳出来似的,他用大指拇熨贴着,而且就那么一直熨贴下去。” 沙汀 《困兽记》二四:“他就叹息着往后一靠,拿手掌往复不息地熨贴着愁蹙苍白的瘦脸,仿佛试图抹掉他的烦忧一样。”
(5).舒服;舒适。 宋 范成大 《范村雪后》:“熨贴愁眉展,勾般笑口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六:“ 老梁 ,你是不是不熨贴?我去给你沏碗姜汤。” 陈建功 《丹凤眼》:“三言两语,把 孟老太太 说得乐散了架儿,既开心,又熨贴。”
(6).慰藉;体贴。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边人见公色词,既已心安公,公益务宽简绳法,以休懊熨帖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有顷,珍异毕陈,觥筹交错, 娟 则娇痴宛转,輭倚轻偎, 韩 则熨贴慇懃。” 殷夫 《监房的一夜》:“外面也静谧着,整个世界也似乎合着绅士先生的鼾声而呼吸着……夜是十二分的熨贴着人的灵魂。”
(7).贴切;妥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孽海花》第四回:“不如让我来替你拾掇一下,总比你两位贵僮要细腻熨贴些。” 郭沫若 《沸羹集·人做诗与诗做人》:“这在贺寿上似乎更要切合一些,这对我们所共同怀抱的信念,也表现得更熨贴一些。”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四:“她爱精致,爱素净,总是把房间里,灶门口,菜土里,都收拾得熨熨贴贴。”
(8).方言。整理妥当;办妥。 冰心 《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这都是 青 睡前亲手熨贴的。”
亦作“ 熨贴 ”。 热敷。《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案杌毒熨” 唐 司马贞 索隐:“毒熨谓毒病之处以药物熨帖也。”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巾 jīn《國語辭典》
巾 [ jīn ]
名- 擦洗用的布。如:「毛巾」、「手巾」、「浴巾」。唐·杜甫〈忆昔行〉:「巾拂香余捣药尘,阶除灰死烧丹火。」
- 覆盖或缠绕用的布。如:「头巾」、「领巾」、「围巾」。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裹 guǒ《國語辭典》
裹 [ guǒ ]
動- 纏繞、包紮。如:「裹傷口」。《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一手把著新郎的手,用一根紅紙裹的新秤桿兒,把那塊蓋頭往下一挑。」
- 包羅、囊括。《呂氏春秋·孟春紀·本生》:「其於物無不受也,無不裹也,若天地然。」
- 包封的物品。如:「今天郵差送來一件包裹。」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動-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動- (一)2.4.之讀音。
-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腾踏(騰踏)téng tà
亦作“ 腾蹋 ”。
(1).提起脚踏或踢。 唐 顾况 《险竿歌》:“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綰头髻盘旋风。”《资治通鉴·唐则天后神功元年》:“丁卯, 昭德 、 俊臣 同弃市……仇家争噉 俊臣 之肉,斯须而尽,抉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蹋成泥。”特指舞蹈的踢腿踏脚。 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五:“熨帖新巾来与裹,犹看腾踏少年场。”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舞有骨尘舞、胡旋舞,俱於小圆毬子上纵横腾踏,两足不离毬上。”
(2).指高抬腿行进;奔腾。 唐 王建 《水夫谣》:“夜寒衣溼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无处説,齐声腾踏牵船出。”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王都观闕双巍巍,腾蹋众骏事鞍鞿,佩服上色紫与緋,独子之节可嗟唏。” 宋 苏辙 《王詵都尉宝绘堂词》诗:“腾踏騕褭联驌驦,喷振风雨驰平冈。”
(3).飞腾。 宋 苏舜钦 《顶破二山诗》:“此邑有顶山,下潜子母虯。其子去为雨,以救乡人忧……岁来省其母,风雹六月秋,烟云腾蹋去,不復经月留。”
(4).喻宦途得意。 宋 叶适 《赠岩电隐士》诗:“从来钟鼎无山林,老去岂復少年心,若言部位许亏闕,已早腾踏非埋沉。” ——《漢語大詞典》
(1).提起脚踏或踢。 唐 顾况 《险竿歌》:“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綰头髻盘旋风。”《资治通鉴·唐则天后神功元年》:“丁卯, 昭德 、 俊臣 同弃市……仇家争噉 俊臣 之肉,斯须而尽,抉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蹋成泥。”特指舞蹈的踢腿踏脚。 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五:“熨帖新巾来与裹,犹看腾踏少年场。”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舞有骨尘舞、胡旋舞,俱於小圆毬子上纵横腾踏,两足不离毬上。”
(2).指高抬腿行进;奔腾。 唐 王建 《水夫谣》:“夜寒衣溼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无处説,齐声腾踏牵船出。”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王都观闕双巍巍,腾蹋众骏事鞍鞿,佩服上色紫与緋,独子之节可嗟唏。” 宋 苏辙 《王詵都尉宝绘堂词》诗:“腾踏騕褭联驌驦,喷振风雨驰平冈。”
(3).飞腾。 宋 苏舜钦 《顶破二山诗》:“此邑有顶山,下潜子母虯。其子去为雨,以救乡人忧……岁来省其母,风雹六月秋,烟云腾蹋去,不復经月留。”
(4).喻宦途得意。 宋 叶适 《赠岩电隐士》诗:“从来钟鼎无山林,老去岂復少年心,若言部位许亏闕,已早腾踏非埋沉。” ——《漢語大詞典》
少年场(少年場)shào nián chǎng
年轻人聚会的场所。《汉书·酷吏传·尹赏》:“ 长安 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 北周 庾信 《结客少年场行》:“结客少年场,春风满路香。” 唐 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鬱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李光 《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道路艰难阻且长,探丸击剑少年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