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七岁辨声律,勤苦会诗赋。

王周宋代〕《自喻

予念天之生,生本空疏器。五岁禀慈训,愤悱读书志。
七岁辨声律,勤苦会诗赋。九岁执公卷,倜傥干名意。
乞荐乡老书,幸会春官试。折桂愧巍峨,依莲何气味。
性拙绝不佞,才短无馀地。前年会知己,荐章实非据。
宁见民说平,空荷君恩寄。瞿唐抵巴渝,往来名揽辔。
孤舟一水中,艰险实可畏。群操百丈牵,临难无苟避。
濆向江底发,水在石中沸。槌鼓称打宽,系纫呼下纬。
善恶胡可分,死生何足讳。骑衡与垂堂,非不知前喻。
临渊与履冰,非不知深虑。我今縻搢绅,善地谁人致。
城狐与社鼠,巧佞谁从庇。奴颜与婢膝,丑直谁从媚。
妻儿夐限越,容颜几憔悴。致身霄汉人,呃嚱尽贤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七岁声律勤苦诗赋

七岁(七岁)
唐 杨巨源 送司徒童子 卫多君子鲁多儒,七岁闻天笑舞雩。
唐 王建 送司空神童 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著衫衣。
唐 郑谷 卷末偶题三首 其二 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
唐 黄滔 送僧 才年七岁便从师,犹说辞家学佛迟。  ——《骈字类编》
辨 biàn《國語辭典》

辨 [ biàn ]

  1. 分别、判别。如:「辨别」、「分辨」、「明辨是非」、「雌雄莫辨」。《荀子·荣 辱》:「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唐·杜甫〈秋雨叹〉三首之二:「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2. 争论是非曲直。《战国策·赵策三》:「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此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通「辩」。
  1. 文体名。如唐代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也作「辩」。
声律(聲律)shēng lǜ
(1).五声六律。指音乐。《汉书·礼乐志》:“ 汉 兴,乐家有 制氏 ,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太乐官。”《南齐书·临川献王映传》:“ 映 善骑射,解声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 周 衰, 郑 卫 之音作,《诗》之声律废也。”
(2).指语言文字的声韵格律。 南朝 齐 周颙 《重答张长史书》:“佛教所以义夺情灵,言诡声律,盖谓即色非有,故檀絶於羣家耳。” 五代 王周 《自喻》诗:“七岁辨声律,勤苦会诗赋。” 宋 苏轼 《眉州远景楼记》:“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 天圣 以前学者犹袭 五代 文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 西汉 文词为宗师。” 王力 《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 中国 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主要是两件事:第一是对偶,第二是声律。”  ——《漢語大詞典》
勤苦 qín kǔ
勤劳刻苦。《墨子·兼爱下》:“今岁有癘疫,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 唐 杜甫 《柏学士茅屋》诗:“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宋 陆游 《赠西山老人》诗:“勤苦供租税,清贫遗子孙。” 郭沫若 《一只手》:“他在工厂里也是很勤苦的,因为要不这样便有失业的危险。”  ——《漢語大詞典》
会 ( 會 ) huì/kuài
会 [ huì ]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
  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
  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
  4. 彼此见面:~面。~见。
  5. 付钱:~账。~钞。
  6. 理解,领悟,懂:~心,体~。
  7. 能,善于:~游泳。~英语。
  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
  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
  10. 恰好,正好:~天大雨。
  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会 [ kuài ]
  1. 总计:~计(❶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❷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2. 姓。
诗赋(詩賦)shī fù
(1).诗和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何必歌咏诗赋,可以扬君哉,愚窃惑焉。”《陈书·文学传·阴铿》:“幼聪慧,五岁能诵诗赋,日千言。”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序》:“下及 唐 代,以诗赋取士,其韵一以 陆法言 《切韵》为準。”《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就是去岁宗师考取贵府二十七州县的诗赋首卷 杜先生 ?”
(2).指雅乐。《楚辞·大招》:“二八接舞,投诗赋只。” 王逸 注:“诗赋,雅乐也。古者以琴瑟歌诗赋为雅乐,《关雎》《鹿鸣》是也。言有美女十六人联接而舞,发声举足与诗雅相合,且有节度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