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孤舟一水中,艰险实可畏。

王周宋代〕《自喻

予念天之生,生本空疏器。五岁禀慈训,愤悱读书志。
七岁辨声律,勤苦会诗赋。九岁执公卷,倜傥干名意。
乞荐乡老书,幸会春官试。折桂愧巍峨,依莲何气味。
性拙绝不佞,才短无馀地。前年会知己,荐章实非据。
宁见民说平,空荷君恩寄。瞿唐抵巴渝,往来名揽辔。
孤舟一水中,艰险实可畏。群操百丈牵,临难无苟避。
濆向江底发,水在石中沸。槌鼓称打宽,系纫呼下纬。
善恶胡可分,死生何足讳。骑衡与垂堂,非不知前喻。
临渊与履冰,非不知深虑。我今縻搢绅,善地谁人致。
城狐与社鼠,巧佞谁从庇。奴颜与婢膝,丑直谁从媚。
妻儿夐限越,容颜几憔悴。致身霄汉人,呃嚱尽贤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孤舟一水艰险可畏

孤舟 gū zhōu
孤独的船。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緜緜归思紆。” 宋 陆游 《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明 高启 《出郭舟行避雨树下》诗:“一片春云雨满川,渔簑欲借苦多缘。多情水庙门前柳,庶我孤舟半日眠。”  ——《漢語大詞典》
一水
唐 崔湜 登总持寺阁 纡馀一水合,寥落五陵平。
唐 张九龄 彭蠡湖上 一水云际飞,数峰湖心出。
唐 杜甫 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
唐 刘长卿 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 一水不相见,千峰随客船。
唐 戴叔伦 次下牢韵 猿叫三声断,江流一水通。
唐 权德舆 七夕 东西一水隔,迢遰两年愁。
唐 白居易 雪中即事荅微之 莫道烟波一水隔,何妨气候两乡殊。
唐 李翱 广庆寺 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
唐 孟郊 戏赠陆大夫十二丈 其二 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
唐 徐凝 观钓台画图 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
唐 温庭筠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 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风物近柴荆。
唐 方干 君不来 舟随一水远,路出万山分。
唐 吴融 御沟十六韵 一水终南下,何年派作沟。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二首 其一 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唐 曹唐 皇初平将入金华山 一水暗鸣闲绕涧,五云长往不还家。
唐 曹唐 织女怀牵牛 桂树三春烟漠漠,银河一水夜悠悠。
唐 陆龟蒙 秋荷 盈盈一水不得渡,冷翠遗香愁向人。
唐 沈彬 句 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
宋 赵抃 再登亭偶作 河源一水下青嶂,人物两城如画屏。
宋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其一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宋 杨万里 峡山寺竹枝词五首 其二 一水双崖千万萦,有天无地只心惊。
金 李献能 夜宿虚皇阁下 倚天青壁截云霞,一水高悬界削瓜。
金 李俊民 游青莲 其二 翠揖双峰角,清临一水堂。
元 郭钰 除夕 乡关一水隔,风雪五更寒。  ——《骈字类编》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艰险(艱險)jiān xiǎn
困难和危险。《后汉书·虞诩传》:“先是运道艰险,舟车不通,驴马负载,僦五致一。” 唐 魏徵 《述怀》诗:“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缘小弟自 粤 来京,不避艰险,非图爵禄之荣,实欲备陈方策,以广圣闻。”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二章:“一次一次看来是不可逾越的艰险,也总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漢語大詞典》
实 ( 實 ) shí
实 [ shí ]
  1. 充满:~心。充~。虚~。
  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
  3. 植物结的果:果~。开花结~。
  4. 富足:殷~。富~。
可畏 kě wèi
(1).令人畏惧。《书·大禹谟》:“可爱非君?可畏非民?” 孔颖达 疏:“言君可畏者岂非民乎?”《左传·文公七年》“夏日之日也” 晋 杜预 注:“夏日可畏。”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颶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孙文定》:“目睢盱可畏。”
(2).令人敬畏。《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仙乐隐隐以引前,天女依依而后送,一道光明可畏。” 宋 曾巩 《王无咎字序》:“ 补之 明经术,为古文辞,其材卓然可畏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