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秋霜 qiū shuāng
(1).秋日的霜。《史记·李斯列传》:“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 唐 卢纶 《冬夜赠别友人》诗:“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
(2).常用以比喻威势盛大、品质高洁、言辞严厉、心志壮烈。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喜如春阳,怒如秋霜。”《后汉书·孔融传论》:“懍懍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晋书·儒林传·范弘之》:“志厉秋霜,诚贯一时。”
(3).喻白发。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宋 苏轼 《老人行》:“或安贫,或安富,或爵通侯封万户。一任秋霜换鬢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4).喻剑。 三国 魏 曹丕 《大墙上蒿行》:“白如积雪,利若秋霜。”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犯着咱三尺秋霜,管教你登时落叶黄。” ——《漢語大詞典》
(2).常用以比喻威势盛大、品质高洁、言辞严厉、心志壮烈。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喜如春阳,怒如秋霜。”《后汉书·孔融传论》:“懍懍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晋书·儒林传·范弘之》:“志厉秋霜,诚贯一时。”
(3).喻白发。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宋 苏轼 《老人行》:“或安贫,或安富,或爵通侯封万户。一任秋霜换鬢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4).喻剑。 三国 魏 曹丕 《大墙上蒿行》:“白如积雪,利若秋霜。”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犯着咱三尺秋霜,管教你登时落叶黄。”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领 ( 領 ) lǐng
领 [ lǐng ]
- 颈,脖子:引~而望。
- 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口。~结。~带。~章。
- 事物的纲要:~袖。要~。提纲挈~。
- 带,引,率(shuài):带~。率(shuài)~。~头。~衔。
- 治理的,管辖的:~海。~空。~土。~域。占~。
- 接受,取得:~奖。~命。~款。~教(jiào )。招~。
- 了解,明白:~悟。~略。心~神会。
- 量词,用于衣服、席、箔等:一~席。
- 同“岭”,山岭。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 不好:~听。~看。
-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 仇怨:排~解纷。
- 诘责,质问:发~。非~。责~。
- 古同“傩”。
消释(消釋)xiāo shì
(1).消溶,融化。《礼记·月令》:“﹝季冬之月﹞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世说新语·轻诋》“君得 哀 家梨,当復不烝食不”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旧语, 秣陵 有 哀仲 家梨甚美,大如升,入口消释。”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妃之初瘞,以紫褥裹之。及移葬,肌肤已消释矣。” 鲁迅 《野草·雪》:“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2).消除;解除。《汉书·杜钦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南唐 李煜 《悼幼子瑞保》诗:“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乍见山光水色,洗涤心胸。正如酷暑中行,遇着清泉百道,多时病滞一旦消释。” 鲁迅 《彷徨·孤独者》:“这仇恨是历了三月之久才消释的。” ——《漢語大詞典》
(2).消除;解除。《汉书·杜钦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南唐 李煜 《悼幼子瑞保》诗:“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乍见山光水色,洗涤心胸。正如酷暑中行,遇着清泉百道,多时病滞一旦消释。” 鲁迅 《彷徨·孤独者》:“这仇恨是历了三月之久才消释的。” ——《漢語大詞典》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副-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名-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读 ( 讀 ) dú/dòu
读 [ dú ]
- 依照文字念:~数。~经。~书。宣~。朗~。范~。
- 看书,阅览:阅~。速~。默~。~者。
- 求学:走~。
- 字的念法:~音。~破。
- 旧指文章里一句中间念起来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句~。
离骚(離騷)lí sāo
(1).遭遇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类对》:“ 刘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长子,贤而能文。 建中靖国 间,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谢诸公云:‘晚岁离骚,旋招魂於异域;平生精爽,犹见梦於故人。’”
(2).离别的愁思。语本《楚辞·离骚》 汉 王逸 注:“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諫君也。”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诗:“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宋 方岳 《齐天乐·和楚客赋芦》词:“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3).牢骚。《北史·儒林传论》:“ 孝籍 徒离骚其文,尚何救也。”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见寄》:“ 贾生 作传无封事, 屈平 忧世多离骚。”
(4).文体之一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 沉 宋 律诗。”
(5).泛指词赋、诗文。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斯诚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弹离骚》:“一曲《离骚》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国恩 《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 楚 国当时一种曲名。按《大招》云:‘ 楚 《劳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阳’部,‘离’在‘歌’部,‘骚’在‘幽’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离骚’之为 楚 曲,犹后世‘齐驱’‘吴趋’之类。 王逸 不知‘劳商’即‘离骚’之转音,故以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鲜卑’与《招魂》的‘犀比’是一件东西一样。” ——《漢語大詞典》
(2).离别的愁思。语本《楚辞·离骚》 汉 王逸 注:“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諫君也。”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诗:“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宋 方岳 《齐天乐·和楚客赋芦》词:“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3).牢骚。《北史·儒林传论》:“ 孝籍 徒离骚其文,尚何救也。”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见寄》:“ 贾生 作传无封事, 屈平 忧世多离骚。”
(4).文体之一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 沉 宋 律诗。”
(5).泛指词赋、诗文。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斯诚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弹离骚》:“一曲《离骚》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国恩 《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 楚 国当时一种曲名。按《大招》云:‘ 楚 《劳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阳’部,‘离’在‘歌’部,‘骚’在‘幽’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离骚’之为 楚 曲,犹后世‘齐驱’‘吴趋’之类。 王逸 不知‘劳商’即‘离骚’之转音,故以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鲜卑’与《招魂》的‘犀比’是一件东西一样。” ——《漢語大詞典》
失意 shī yì
(1).不遂心;不得志。《汉书·盖宽饶传》:“ 宽饶 自以行清能高,有益於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 唐 郑谷 《赠下第举公》诗:“见君失意我惆悵,记得当年落第情。” 宋 苏轼 《送杭州杜戚陈三掾罢官归乡》诗:“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復皎。” 郭沫若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来在他失意遭受了流窜的时候,他屡次想跑到别国去。”
(2).意见不合。 南朝 宋 鲍照 《代结客少年场行》:“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讎。”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駙马 郭曖 ,先与公主失意,上收公主在内,隔絶经年。” 宋 叶适 《郭处士墓志铭》:“ 东阳 旧俗,以气力为雄,带刀束棍,裹行道上,失意輒相仇杀。”
(3).不合别人心意。《汉书·韩王信传》:“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上官权许与,失意见迁斥。”《金史·施宜生传》:“失意於 刘麟 ,左迁 彰信军 节度判官。”
(4).谓心意迷乱。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女夏姬》:“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漢語大詞典》
(2).意见不合。 南朝 宋 鲍照 《代结客少年场行》:“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讎。”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駙马 郭曖 ,先与公主失意,上收公主在内,隔絶经年。” 宋 叶适 《郭处士墓志铭》:“ 东阳 旧俗,以气力为雄,带刀束棍,裹行道上,失意輒相仇杀。”
(3).不合别人心意。《汉书·韩王信传》:“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上官权许与,失意见迁斥。”《金史·施宜生传》:“失意於 刘麟 ,左迁 彰信军 节度判官。”
(4).谓心意迷乱。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女夏姬》:“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漢語大詞典》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