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风勾月引,催上泛宅时,酒倾玉,鲙堆雪,总道神仙侣。

向子諲宋代〕《蓦山溪(王明之曲,芗林易置十数字歌之)

挂冠神武。来作烟波主。千里好江山,都尽是,君恩赐与。风勾月引,催上泛宅时,酒倾玉,鲙堆雪,总道神仙侣。
蓑衣箬笠,更着些儿雨。横笛两三声,晚云中、惊鸥来去。欲烦妙手,写入散人图,蜗角名,蝇头利,着甚来由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泛宅酒倾堆雪道神仙侣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勾 gōu/gòu《國語辭典》

    勾 [ gōu ]

    1. 弯曲的物体。如:「衣勾」、「鱼勾」。同「钩 」。
    2. 一种书写符号,表示删除、截取或答案正确。如:「书写正确的请打勾。」
    3. 姓。如宋代有勾涛。
    1. 挑动、引起。元·张可久〈醉太平·金华洞冷〉曲:「数枝黄菊勾诗兴,一川红叶迷仙径。」《红楼梦·第九五回》:「偶沾寒气,勾起旧病。」
    2. 选取、徵调。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一折》:「今奉上司差遣,著我勾秋胡当军,走一遭去。」
    3. 删掉、取消。如:「新愁旧恨,一笔勾销。」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
    4. 暗地相通。如:「勾结」。《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沈炼因失职 怨望,教浩等煽妖作幻,勾虏谋逆。」
    5. 描绘。如:「勾勒」、「勾出轮廓来。」
    6. 一种烹饪方法。用芡粉或面粉使菜肴、汤汁浓稠。如:「勾卤」、「勾芡」。

    勾 [ gòu ]

    1. 探取。如:「他伸长了手去勾架上的书。」
    1. 足够。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刷选室女,已选勾九十九名。」同「够 」。
    月 yuè《國語辭典》

    月 [ yuè ]

    1. 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2.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3. 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4.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5.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2. 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引 yǐn《國語辭典》

    引 [ yǐn ]

    1. 开弓。《庄子·田子方》:「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孟子·尽心上》:「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2. 拉。《韩非子·人主》:「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聊斋志异·卷一·尸变》:「客大惧,恐将及己,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
    3. 伸长、延长。《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唐·韩愈〈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4. 领导、带领。《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红楼梦·第一回》:「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
    5. 招致、招惹。如:「抛砖引玉」。唐·白居易〈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酒引眼前兴,诗留身后名。」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八出》:「无端唱出兴亡恨,引得傍人也泪流。」
    6. 推荐、选拔。《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唐·钱起〈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诗:「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合引书生。」
    7. 援用。汉·何休〈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
    8. 退避、退出。《礼记·玉藻》:「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宋·苏轼〈与辩才禅师〉诗:「得此闲郡,虽未能超然远引,亦退老之渐也。」
    9. 承受。《新唐书·卷八○·太宗诸子传·庶人佑传》:「诚能饬躬引咎,万纪请入朝言之,上意宜解。」《三国演义·第九九回》:「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
    1.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公制一引等于一百公尺。也称为「公引」。
    2. 纸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胡子远之父,唐安人,家饶财,常委仆权钱,得钱引五千缗,皆伪也。」
    3. 通行证。如:「路引」。《西游记·第五四回》:「请投馆驿注名上簿,待下官执名奏驾,验引放行。」《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见了大尹,给引还乡。」
    4. 拉柩车的绳索。《礼记·檀弓下》:「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5. 文体名。相当于「序」,而较序短。唐·王勃〈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苏东坡祖名字,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序,又以未安,遂改作引。」
    6. 一种乐府诗体。如:「思归引」、「箜篌引」。唐·元稹〈乐府古题序〉:「赋、颂、引、谣、……、词、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
    催 cuī《國語辭典》

    催 [ cuī ]

    1. 促使行动开始,或加速进行。如:「催生」、「时间到了,催他上车。」《文选·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泛宅(汎宅)fàn zhái
    亦作“泛宅”。 谓以船为家。《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 颜真卿 为 湖州 刺史, 志和 来謁, 真卿 以舟敝漏,请更之, 志和 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 苕 霅 间。’” 清 孙枝蔚 《赠吴仁趾移居》诗:“牵船居岸上,泛宅在舟中。”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酒倾(酒倾)
    唐 曹唐 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 怨入清尘愁锦瑟,酒倾玄露醉瑶觞。  ——《骈字类编》
    玉 yù《國語辭典》

    玉 [ yù ]

    1. 质地温润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呈半透明状,一般用作装饰品或雕刻材料。如:「青玉」、「宝玉」、「碧玉」。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用玉做成的。如:「玉玺」、「玉簪」、「玉环」。《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 洁白、美好。如:「玉手」、「玉容」。《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灵妃顾我美,粲然启玉齿。」《南史·卷一九·谢晦传》:「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3. 珍贵的、精美的。如:「锦衣玉食」、「玉液琼浆」。《文选·左思·吴都赋》:「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
    4. 尊称他人的身体或言行。如:「玉体」、「玉照」。《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1. 培养、锻练。《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鲙 ( 鱠 ) kuài
    鲙 [ kuài ]
    1. 〔~鱼〕即“鳓鱼”。亦作“快鱼”。
    2. 同“脍”。细切肉。
    3. 鱼鲙。鱼细切作的肴馔。
    4. 方言。鳜鱼。
    堆雪
    陆游 春晚怀山南诗 梨花堆雪柳吹绵,常记梁州古驿前。  ——《分类字锦》
    总 ( 總 ) zǒng
    总 [ zǒng ]
    1. 聚合,聚在一起:~之。~数。~体。~结。汇~。
    2. 概括全部,主要的:~纲。~则。
    3. 为首的,最高的:~司令。~裁。~经理。~统。
    4. 束系,束头发:~角(jiǎo )。
    5. 经常,一直:~是这样。
    6. 一定,无论如何:~归。“万紫千红~是春”。
    道神 dào shén
    道路之神。《宋书·律历志中》:“ 崔寔 《四民月令》曰:祖者,道神。 黄帝 之子曰 累祖 ,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  ——《漢語大詞典》
    仙侣 xiān lǚ
    (1).仙人之辈。 明 文徵明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诗之三:“仙侣登真几百年,清风遗影尚依然。” 清 方文 《庐山诗·寻真观》:“ 五老 云壑间,髣髴有仙侣。”
    (2).指人品高尚、心神契合的朋友。语出《后汉书·郭太传》:“ 林宗 ( 郭太 字)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