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鸿雁南渡河,晓望旌旗北临海。
汉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间。
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
阴山瀚海千万里,此日桑河冻流水。
稽洛川边胡骑来,渔阳戍里烽烟起。
长途羽檄何相望,天子按剑思北方。
羽林练士拭金甲,将军校战出玉堂。
幽陵异域风烟改,亭障连连古今在。
夜闻鸿雁南渡河,晓望旌旗北临海。
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
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
城南百战多苦辛,路傍死卧黄沙人。
戎衣不脱随霜雪,汗马骖单长被铁。
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
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
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
天边回望何悠悠,芳树无人渡陇头。
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
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麾兵静北垂,此日交河湄。
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
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
阴山瀚海千万里,此日桑河冻流水。
稽洛川边胡骑来,渔阳戍里烽烟起。
长途羽檄何相望,天子按剑思北方。
羽林练士拭金甲,将军校战出玉堂。
幽陵异域风烟改,亭障连连古今在。
夜闻鸿雁南渡河,晓望旌旗北临海。
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
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
城南百战多苦辛,路傍死卧黄沙人。
戎衣不脱随霜雪,汗马骖单长被铁。
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
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
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
天边回望何悠悠,芳树无人渡陇头。
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
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麾兵静北垂,此日交河湄。
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夜闻(夜闻)
唐 杜甫 散愁二首 其一 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
唐 温庭筠 春日偶作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宋 苏轼 蜡梅一首赠赵景贶 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 ——《骈字类编》
唐 温庭筠 春日偶作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宋 苏轼 蜡梅一首赠赵景贶 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 ——《骈字类编》
鸿雁(鴻鴈)hóng yàn
亦作“ 鸿雁 ”。
(1).俗称大雁。一种候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主食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可供食用,并可驯养。《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顾鸿鴈麋鹿。”《淮南子·泰族训》:“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 唐 韩愈 《送湖南李正字归》诗:“人随鸿鴈少,江共蒹葭远。” 徐迟 《火中的凤凰》八:“十年来被迫离开 北京 的朋辈友好,差不多全回来了,他们有如天边鸿雁,联群而至。”
(2).《诗·小雅·鸿雁序》:“《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后即用以比喻灾乱流离之民。 清 蒲松龄 《拟上以山左饥荒截漕赈济全蠲四十三四两年钱粮仍亲巡地方省民疾苦群臣谢表》:“抱子离乡,劳哉鸿雁。” 清 杨伦 《流丐行》:“流亡尽復业,鸿雁期安栖。”
(3).《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后因以指书信。 清 孙枝蔚 《得方尔止越中消息》诗:“游 吴 曾有约,不谓滞 钱塘 。屡月无鸿鴈,沿途半虎狼。”参见“ 雁足书 ”。
(4).比喻兄弟。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一:“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鴒飞急到沙头。” 仇兆鳌 注:“《礼记》‘雁行’比先后有序,《毛诗》‘鶺鴒’比急难相须,故以二鸟喻兄弟。”参见“ 鸿雁行 ”。 ——《漢語大詞典》
(1).俗称大雁。一种候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主食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可供食用,并可驯养。《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顾鸿鴈麋鹿。”《淮南子·泰族训》:“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 唐 韩愈 《送湖南李正字归》诗:“人随鸿鴈少,江共蒹葭远。” 徐迟 《火中的凤凰》八:“十年来被迫离开 北京 的朋辈友好,差不多全回来了,他们有如天边鸿雁,联群而至。”
(2).《诗·小雅·鸿雁序》:“《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后即用以比喻灾乱流离之民。 清 蒲松龄 《拟上以山左饥荒截漕赈济全蠲四十三四两年钱粮仍亲巡地方省民疾苦群臣谢表》:“抱子离乡,劳哉鸿雁。” 清 杨伦 《流丐行》:“流亡尽復业,鸿雁期安栖。”
(3).《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后因以指书信。 清 孙枝蔚 《得方尔止越中消息》诗:“游 吴 曾有约,不谓滞 钱塘 。屡月无鸿鴈,沿途半虎狼。”参见“ 雁足书 ”。
(4).比喻兄弟。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一:“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鴒飞急到沙头。” 仇兆鳌 注:“《礼记》‘雁行’比先后有序,《毛诗》‘鶺鴒’比急难相须,故以二鸟喻兄弟。”参见“ 鸿雁行 ”。 ——《漢語大詞典》
南渡 nán dù
亦作“南度”。
(1).渡水而南。《楚辞·九章·哀郢》:“当 陵阳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 注:“渡,一作度。”《史记·晋世家》:“五年春, 晋文公 欲伐 曹 ,假道於 卫 , 卫 人弗许。还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卫 。” 唐 柳宗元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诗:“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2).犹南迁。 晋元帝 、 宋高宗 皆渡 长江 迁于南方建都,故史称南渡。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宋史·孝宗纪赞》:“ 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择 太祖 之后而主之,乃得 孝宗 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 元 赵孟俯 《岳鄂王墓》诗:“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郁达夫 《题闽县陈贻衍西湖记游画集》诗之一:“南渡江山气不雄, 钱塘 苏小 可怜虫。” ——《漢語大詞典》
(1).渡水而南。《楚辞·九章·哀郢》:“当 陵阳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 注:“渡,一作度。”《史记·晋世家》:“五年春, 晋文公 欲伐 曹 ,假道於 卫 , 卫 人弗许。还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卫 。” 唐 柳宗元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诗:“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2).犹南迁。 晋元帝 、 宋高宗 皆渡 长江 迁于南方建都,故史称南渡。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宋史·孝宗纪赞》:“ 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择 太祖 之后而主之,乃得 孝宗 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 元 赵孟俯 《岳鄂王墓》诗:“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郁达夫 《题闽县陈贻衍西湖记游画集》诗之一:“南渡江山气不雄, 钱塘 苏小 可怜虫。” ——《漢語大詞典》
河 hé《國語辭典》
河 [ hé ]
名- 水道的通称。如:「河流」、「运河」。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黄河的简称。如:「河套」。
- 成河川状的群体。如:「星河」、「银河」。
- 姓。如南北朝时有河祯。
晓望(晓望)
唐 张锡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九秋霜景净,千门晓望通。
唐 卢纶 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耿拾遗湋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沈下泉畅博士当感怀前踪有五十韵见寄辄有所詶以申悲旧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 晓望怯云阵,夜愁惊鹤声。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 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骈字类编》
唐 卢纶 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耿拾遗湋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沈下泉畅博士当感怀前踪有五十韵见寄辄有所詶以申悲旧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 晓望怯云阵,夜愁惊鹤声。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 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骈字类编》
旌旗(旌旂)jīng qí
亦作“ 旌旂 ”。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1).旗帜的总称。《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 汉 应玚 《弈势》:“旌旂既列,权虑蜂。” 汉 枚乘 《七发》:“旍旗偃蹇,羽毛肃纷。” 三国 魏 曹植 《怀亲赋》:“步壁垒之常制,识旌旗之所停。”《宋书·谢晦传》:“旍旂相照,蔽夺日光。” 宋 刘过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词:“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土鲁番表文》:“旌旂闪烁,超越乎 墨乌戚尔 。”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借指军士。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白马金鞍从 武皇 ,旌旗十万宿 长杨 。”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漢語大詞典》
(1).旗帜的总称。《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 汉 应玚 《弈势》:“旌旂既列,权虑蜂。” 汉 枚乘 《七发》:“旍旗偃蹇,羽毛肃纷。” 三国 魏 曹植 《怀亲赋》:“步壁垒之常制,识旌旗之所停。”《宋书·谢晦传》:“旍旂相照,蔽夺日光。” 宋 刘过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词:“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土鲁番表文》:“旌旂闪烁,超越乎 墨乌戚尔 。”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借指军士。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白马金鞍从 武皇 ,旌旗十万宿 长杨 。”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漢語大詞典》
北临(北临)
唐 韩翃 别泛水县尉 南向千峰北临水,佳期赏地应穷此。 ——《骈字类编》
海 hǎi《國語辭典》
海 [ hǎi ]
名- 地球上邻接大陆而小于洋的水域。如:「南海」、「黄海」、「地中海」。
- 海水。《汉书·卷四九·鼌错传》:「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
- 内陆的大湖或人工湖。如:「青海」、「中南海」。
- 积聚众广的人或物。如:「棉海」、「人海」、「火海」、「花海」。
- 领域、渊薮。如:「苦海无边」、「学海无涯」。宋·陆游〈休日感兴〉诗:「宦海风波实饱经,久将人世寄邮亭。」
- 荒远之地。《周礼·夏官·校人》:「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汉·郑玄·注:「四海,犹四方也。」
- 较宽大的器皿。如:「茶海」、「酒海」。
- 姓。如金代有海里。
- 巨大的。如:「海派」、「海量」、「海口」。
- 任意的、漫无目标的。《红楼梦·第七回》:「他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们,胡打海摔的 惯了。」《海上花列传·第九回》:「阿珠、阿金大都跟著海骂。莲生气得怔怔的,半晌说不出话。」
- 狠狠的、严重的。如:「他严重怠工,所以被老板海刮了一顿。」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