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 一作: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于嗟 yú jiē
(1).叹词。表示赞叹。《诗·周南·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毛 传:“于嗟,叹辞。”《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騶虞。” 郑玄 笺:“于嗟者,美之也。”
(2).叹词。表示悲叹。《诗·邶风·击鼓》:“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郑玄 笺:“叹其弃约,不与我相亲信。亦伤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赵王 饿,乃歌曰……于嗟不可悔兮寧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 唐 元稹 《唐故建州蒲城县尉元君墓志铭》:“禽交加,六神没,于嗟 元君 归此室。” ——《漢語大詞典》
(2).叹词。表示悲叹。《诗·邶风·击鼓》:“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郑玄 笺:“叹其弃约,不与我相亲信。亦伤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赵王 饿,乃歌曰……于嗟不可悔兮寧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 唐 元稹 《唐故建州蒲城县尉元君墓志铭》:“禽交加,六神没,于嗟 元君 归此室。” ——《漢語大詞典》
女 nǚ/rǔ《國語辭典》
女 [ nǚ ]
名- 女子,与「男」相对。如:「才女」、「男女平等」。《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晋书·卷九七·四夷传·南蛮传》:「贵女贱男,同姓为婚。」
- 女儿。如:「生儿育女」。唐·杜甫〈兵车行〉:「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四颗星。《晋书·卷一二·天文志中》:「怀帝永嘉六年七月,荧惑、岁星、太白聚牛、女之间。」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女性的、雌性的。如:「女道士」。《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崔绍》:「畜一女猫,常往来绍家捕鼠。」
- 幼小、柔弱。《诗经·豳风·七月》:「猗彼女桑。」
女 [ rǔ ]
代- 你。《左传·宣公十一年》:「诸侯县公皆庆寡人,女独不庆寡人。」同「汝 」。
- 姓。如商代有女方。
女 [ nǜ ]
动- 将女儿许配给他人。《左传·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姑。」《聊斋志异·卷六·江城》:「临江高蕃,少慧,仪容秀美。十四岁入邑庠,富室争女之。」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助-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无与(無與)wú yǔ
(1).不给予。《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亷;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法苑珠林》卷六:“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
(2).犹不跟,不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 王太常 ﹞生子 元丰 ,絶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
不参预;不相干。《左传·襄公十四年》:“詰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汉书·张汤传》:“ 汤 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 汤 无与也,不谢。” 颜师古 注:“与读曰豫。无豫,谓不干其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言为善则预,为恶则去……凡损於物,皆无与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赵康敏》:“公子孙自不肖,不能守此业;此宅且数易主人,与某无与。”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民声寂寥,羣志幽閟,岂以为匹夫无与于天下,尚如戴朔北之虏也。” ——《漢語大詞典》
(2).犹不跟,不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 王太常 ﹞生子 元丰 ,絶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
不参预;不相干。《左传·襄公十四年》:“詰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汉书·张汤传》:“ 汤 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 汤 无与也,不谢。” 颜师古 注:“与读曰豫。无豫,谓不干其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言为善则预,为恶则去……凡损於物,皆无与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赵康敏》:“公子孙自不肖,不能守此业;此宅且数易主人,与某无与。”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民声寂寥,羣志幽閟,岂以为匹夫无与于天下,尚如戴朔北之虏也。” ——《漢語大詞典》
士 shì《國語辭典》
士 [ shì ]
名- 未婚的男子。《易經·歸妹卦·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 男子的美稱。《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 四民之一。指讀書人、知識分子。如:「士農工商」。漢·王充《論衡·實知》:「故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 古代社會階層的等級之一,為貴族中等級最低者。如:「天子、諸侯、大夫、士、庶人。」
- 泛稱居官受祿的人。《禮記·中庸》:「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
- 對品德好、有睿智或特殊技藝的人的美稱。如:「明士」、「勇士」、「護士」、「博士」、「碩士」。
- 對人的美稱。如:「男士」、「女士」、「地方人士」。
- 兵卒。如:「士兵」、「士卒」。
- 現今軍中的階級名稱,在尉級以下。如:「上士」、「中士」、「下士」。
- 職業、工作。《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 姓。如戰國時晉國有士蒍。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耽 dān《國語辭典》
耽 [ dān ]
动- 延迟、滞留。如:「耽误」、「耽搁」。
- 沉迷。如:「耽溺」。《文选·枚乘·七发》:「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清·张尔岐〈辨志〉:「耽口体之养,徇耳目之娱。」
- 耳朵大而下垂。《淮南子·墬形》:「夸父耽耳,在其北方。」
- 快乐。《礼记·中庸》:「兄弟既翕,和乐且耽。」汉·郑玄·注:「亦乐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