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夏:映帘十二挂珍珠,燕子时来去。

马致远元代〕《【越调】小桃红_四公子宅赋

四公子宅赋



画堂春暖绣帏重,宝篆香微动。此外虚名要何用?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映帘十二挂珍珠,燕子时来去。午梦薰风在何处?问青奴,冰敲宝鑑玎珰玉。兀的不胜如,石家争富,击破紫珊瑚。



碧纱人歇翠纨闲,觉后微生汗。乞巧楼空夜筵散,袜生寒,青苔砌上观银汉。流萤几点,井梧一叶,新月曲阑干。



两轩修竹凤凰栖,雪压玲珑翠。惯得闲人日高睡,赖花医,扶头枕上多风味。门前怪得,狂风无力,家有辟寒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十二珍珠燕子时来

夏 xià《國語辭典》

夏 [ xià ]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农历指立夏至立秋的时期。一般而言气温较热,若以北半球气候而论,大概指从五月或六月至八月或九月的期间。如:「炎夏」、「盛夏」。
  2. 泛指中国。如:「华夏」。《书经·舜典》:「蛮夷猾夏。」
  3. 五彩的颜色。《周礼·天官·染人》:「秋染夏。」汉·郑玄·注:「染夏者,染五色。」
  4. 高大的房屋。《楚辞·王襃·九怀·陶壅》:「息阳城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通「厦」。
  5. 朝代名。参见「夏朝 」条。
  6. 姓。如汉代有夏牟。
  1. 高大。《诗经·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夏 [ jiǎ ]

  1. 参见「夏楚 」条。
映 yìng《國語辭典》

映 [ yìng ]

  1. 照射。南朝宋·謝靈運〈夜發石關亭〉詩:「亭亭曉月映,泠泠朝露滴。」《南史·卷一二·后妃傳下·陳後主沈皇后傳》:「每瞻視眄睞,光彩溢目,照映左右。」
  2. 光線照在物體反射出來。如:「倒映」。北周·庾信〈詠畫屏風詩〉二五首之五:「狹石分花逕,長橋映水門。」宋·陸游〈東湖新竹〉詩:「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
  1. 日光、光影。南朝梁·任昉〈落日泛舟東谿〉詩:「交柯溪易陰,反景澄餘映。」
帘 ( 簾 ) lián《國語辭典》

帘 [ lián ]

  1. 酒店門前懸掛的旗幟。《集韻·平聲·鹽韻》:「帘,酒家幟。」唐·李中〈江邊吟〉:「閃閃酒帘招醉客,深深綠樹隱啼鶯。」
  2. 布幔或竹片等做成遮蔽門窗的東西。如:「門帘」、「窗帘」、「竹帘」。同「簾 」。
十二 shí èr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漢語大詞典》
挂 ( 掛 ) guà《國語辭典》

挂 [ guà ]

  1. 區別、劃分。《說文解字·手部》:「挂,畫也。」清·段玉裁·注:「古本多作畫者,此等皆有分別畫出之意。」《淮南子·氾論》:「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縷,手經指挂,其成猶網羅。」
  2. 謀求。《莊子·漁父》:「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
  3. 懸吊。《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挂帆席,望濤遠決,冏然鳥逝。」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通「掛」。
  4. 登記。宋·蘇軾〈次韻范純父涵星硯月石風林屏詩〉:「上書挂名豈待我,獨立自可當雷霆。」
  5. 觸犯、違背。《文選·曹植·責躬詩》:「舉挂時網,動亂國經。」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九》:「青樓金蕊先以事挂法,一時交好,無能為之道地。」→「掛」的異體字(04216)​
珍珠 zhēn zhū
(1).珍宝珠玉。《战国策·秦策五》:“君之府藏珍珠宝石。” 唐 李咸用 《富贵曲》诗:“珍珠索得龙宫贫,膏腴刮下苍生背。”
(2).蚌类所生的真珠。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珠玉》:“凡珍珠必产蚌腹……经年最久,乃为至宝。”
(3).指珍珠帘。 元 马致远 《小桃红·四公子宅赋·夏》曲:“映帘十二掛珍珠,燕子时来去。”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漢語大詞典》
燕子 yàn zi
(1).家燕的通称。《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杨白花》:“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唐 杜甫 《绝句》之一:“泥融飞燕子,沙煖睡鸳鸯。” 宋 陈与义 《对酒》诗:“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怱怱燕子回。” 周恩来 《春日偶成》诗:“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2).指 明 阮大鋮 写的《燕子笺》传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今日无事,来听他《燕子》新词。”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覆巢倾卵之中,笺传《燕子》;焚屋沉舟之际,唱出《春灯》。”
(3).比喻体态轻盈的女子。 元 杨维桢 《次韵黄太痴艳体》:“仙人掌重初承露,燕子腰轻欲受风。”  ——《漢語大詞典》
时来(时来)
唐 李峤 杂曲歌辞 其一 桃花行 岁去无言忽憔悴,时来含笑吐氛氲。
唐 杜甫 北邻 时来访老疾,步屧到蓬蒿。  ——《骈字类编》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