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天寒
唐 杜甫 佳人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其一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唐 王维 阙题二首 其一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 高适 入昌松东界山行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唐 李益 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 天寒清洛苑,秋夕白云司。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 日落方收鼓,天寒更炙笙。
唐 项斯 边游 天寒明堠火,日晚裂旗风。
唐 罗隐 奉使宛陵别二三从事 豫章地暖矜千尺,越峤天寒愧一枝。
唐 灵澈 宿东林寺 天寒猛虎叫岩雪,林下无人空有月。
唐 皎然 从军行五首 其五 雾暗津蒲失,天寒塞柳疏。
元 袁桷 次韵善之杂兴三首 其一 日落长镵柄,天寒白苧衣。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其一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唐 王维 阙题二首 其一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 高适 入昌松东界山行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唐 李益 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 天寒清洛苑,秋夕白云司。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 日落方收鼓,天寒更炙笙。
唐 项斯 边游 天寒明堠火,日晚裂旗风。
唐 罗隐 奉使宛陵别二三从事 豫章地暖矜千尺,越峤天寒愧一枝。
唐 灵澈 宿东林寺 天寒猛虎叫岩雪,林下无人空有月。
唐 皎然 从军行五首 其五 雾暗津蒲失,天寒塞柳疏。
元 袁桷 次韵善之杂兴三首 其一 日落长镵柄,天寒白苧衣。 ——《骈字类编》
夜长(夜长)
唐 李益 水宿闻雁 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唐 戴叔伦 谷城逢杨评事 横流夜长不得渡,驻马荒亭逢故人。 ——《骈字类编》
唐 戴叔伦 谷城逢杨评事 横流夜长不得渡,驻马荒亭逢故人。 ——《骈字类编》
风气(風氣)fēng qì
(1).指空气和由空气流动而生的风。《文选·宋玉〈风赋〉》:“其所託者然,则风气殊焉。” 吕向 注:“虽同託户穴,其於清浊亦殊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西四十里有 风山 ,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 明 高启 《送顾倅序》:“士之仕於外者,咸乐居之;以其风气清美,有山川臺榭之胜,鱼稻茶笋之饶。”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但窟居者多在山谷之幽,风气不通,故於卫生不宜,太平极乐则居山顶,风气四通,故於养生最益也。”
(2).气候。《尚书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 安息国 ﹞土地风气,物类所有,民俗与 乌弋 、 罽宾同 。” 宋 洪巽 《旸谷漫录》:“﹝ 周俊叔 ﹞得十二时竹一根於某州,植之家庭,非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也,久不笋。及笋矣,又多憔悴不茂。”《元典章·户部十二·和买》:“古人立法取赋,必因其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以为之也。”
(3).风尚习俗。《魏书·李琰之传》:“ 琰之 虽以儒素为业,而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 关 西风气。” 宋 苏辙 《奉使契丹·燕山》诗:“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 夏衍 《秋瑾传》第二幕:“我从 北京 到了 上海 就觉得风气有点儿不一样。”
(4).谓某种时新的风尚习俗。 宋 陈亮 《量度权衡策》:“当是时,风气未开,人物尚朴,观象之妙,盖不必推数而后知也。” 元 刘因 《隐仙谷》诗:“山川含太古,风气如未开。”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他还说,应该让 桂林 来开风气之先。它本身是一个画廊城。”
(5).气氛情景。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西湖》:“竹篱傍水,家鶩睡波,宛然 江 南风气。”《红楼梦》第七五回:“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闔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凄惨起来。”
(6).风采气度。《宋书·王惠传》:“ 陈郡 谢瞻 才辩有风气,尝与兄弟羣从造 惠 ,谈论锋起,文史间发。”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 许彝千 少便歧嶷,总角风气更进。”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 康祺 以为 文敏 以院长之尊,督修书籍,不自断决,询及微僚,正前辈贵人风气也。”
(7).指诗文书画的风格或气韵。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冯璧》:“诗笔清峻,似其为人。字画楚楚有 魏 晋 间风气。”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故能备 钟 张 诸体,於屋漏雨锥画沙之外,别有一种风气。” 清 黄子云 《野鸿诗的》十五:“诗之浅深,有在一两字内见者……不知一字之间,风气顿殊,妍丑迥别矣。”
(8).指古代的一种占候之法。《三国志·吴志·吴范传》:“﹝ 吴范 ﹞以治历数,知风气,闻於郡中……每有灾祥,輒推数言状,其术多效。”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占风气,布筹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及星文风气,率不劳为之。”参见“ 风角 ”。
(9).病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 齐王 太后病者,臣 意 诊其脉,切其太阴之口,溼然风气也。”《北史·阳元景传》:“﹝ 阳元景 ﹞后以风气弥留,不堪近侍,出除 青州 高阳 内史,卒於郡。”《元典章·刑部十六·违枉》:“令人邀请 肥乡县 復检官吏捏合尸状,定验作因风气病身死。” ——《漢語大詞典》
(2).气候。《尚书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 安息国 ﹞土地风气,物类所有,民俗与 乌弋 、 罽宾同 。” 宋 洪巽 《旸谷漫录》:“﹝ 周俊叔 ﹞得十二时竹一根於某州,植之家庭,非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也,久不笋。及笋矣,又多憔悴不茂。”《元典章·户部十二·和买》:“古人立法取赋,必因其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以为之也。”
(3).风尚习俗。《魏书·李琰之传》:“ 琰之 虽以儒素为业,而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 关 西风气。” 宋 苏辙 《奉使契丹·燕山》诗:“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 夏衍 《秋瑾传》第二幕:“我从 北京 到了 上海 就觉得风气有点儿不一样。”
(4).谓某种时新的风尚习俗。 宋 陈亮 《量度权衡策》:“当是时,风气未开,人物尚朴,观象之妙,盖不必推数而后知也。” 元 刘因 《隐仙谷》诗:“山川含太古,风气如未开。”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他还说,应该让 桂林 来开风气之先。它本身是一个画廊城。”
(5).气氛情景。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西湖》:“竹篱傍水,家鶩睡波,宛然 江 南风气。”《红楼梦》第七五回:“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闔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凄惨起来。”
(6).风采气度。《宋书·王惠传》:“ 陈郡 谢瞻 才辩有风气,尝与兄弟羣从造 惠 ,谈论锋起,文史间发。”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 许彝千 少便歧嶷,总角风气更进。”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 康祺 以为 文敏 以院长之尊,督修书籍,不自断决,询及微僚,正前辈贵人风气也。”
(7).指诗文书画的风格或气韵。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冯璧》:“诗笔清峻,似其为人。字画楚楚有 魏 晋 间风气。”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故能备 钟 张 诸体,於屋漏雨锥画沙之外,别有一种风气。” 清 黄子云 《野鸿诗的》十五:“诗之浅深,有在一两字内见者……不知一字之间,风气顿殊,妍丑迥别矣。”
(8).指古代的一种占候之法。《三国志·吴志·吴范传》:“﹝ 吴范 ﹞以治历数,知风气,闻於郡中……每有灾祥,輒推数言状,其术多效。”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占风气,布筹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及星文风气,率不劳为之。”参见“ 风角 ”。
(9).病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 齐王 太后病者,臣 意 诊其脉,切其太阴之口,溼然风气也。”《北史·阳元景传》:“﹝ 阳元景 ﹞后以风气弥留,不堪近侍,出除 青州 高阳 内史,卒於郡。”《元典章·刑部十六·违枉》:“令人邀请 肥乡县 復检官吏捏合尸状,定验作因风气病身死。” ——《漢語大詞典》
萧索(蕭索)xiāo suǒ
(1).萧条冷落;凄凉。 晋 陶潜 《自祭文》:“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宋 刘过 《谒金门》词:“休道旅怀萧索,生怕香浓灰薄。” 明 高启 《长洲苑》诗:“草树迎萧索,湖山罢鬱葱。” 柔石 《二月》九:“小雨点打着二人底伞上,响出寂寞的调子。黄昏底镇内,也异样地萧索。”
(2).疏散;稀少。《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 唐 王初 《自和书秋》:“陇首斜飞避弋鸿,頽云萧索见层空。”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尔来飘流二十载,鬢髮萧索垂霜冰。”《明史·李时传》:“扈蹕謁陵,道 沙河 ,帝见居民萧索,愴然曰:‘七陵在此,宜加守护。’”
(3).淡漠。《魏书·崔道固传》:“ 安都 视人殊自萧索, 毕捺 固依依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司空图》:“某宦情萧索,百事无能。”
(4).衰颓。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犹病热阳狂之人,恶其疾而以毒寒攻之,疾去而元气亦萧索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一夜 莲 来,惊曰:‘郎何神气萧索?’”
(5).风雨吹打树叶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诗:“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元 萨都剌 《暮行》诗之一:“千山月崔嵬,万叶雨萧索。” 清 徐兰 《赤陵姐琵琶歌》:“曲终马上风萧索,风吹泪逐哀弦落。” ——《漢語大詞典》
(2).疏散;稀少。《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 唐 王初 《自和书秋》:“陇首斜飞避弋鸿,頽云萧索见层空。”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尔来飘流二十载,鬢髮萧索垂霜冰。”《明史·李时传》:“扈蹕謁陵,道 沙河 ,帝见居民萧索,愴然曰:‘七陵在此,宜加守护。’”
(3).淡漠。《魏书·崔道固传》:“ 安都 视人殊自萧索, 毕捺 固依依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司空图》:“某宦情萧索,百事无能。”
(4).衰颓。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犹病热阳狂之人,恶其疾而以毒寒攻之,疾去而元气亦萧索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一夜 莲 来,惊曰:‘郎何神气萧索?’”
(5).风雨吹打树叶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诗:“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元 萨都剌 《暮行》诗之一:“千山月崔嵬,万叶雨萧索。” 清 徐兰 《赤陵姐琵琶歌》:“曲终马上风萧索,风吹泪逐哀弦落。” ——《漢語大詞典》
鸿雁(鴻鴈)hóng yàn
亦作“ 鸿雁 ”。
(1).俗称大雁。一种候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主食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可供食用,并可驯养。《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顾鸿鴈麋鹿。”《淮南子·泰族训》:“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 唐 韩愈 《送湖南李正字归》诗:“人随鸿鴈少,江共蒹葭远。” 徐迟 《火中的凤凰》八:“十年来被迫离开 北京 的朋辈友好,差不多全回来了,他们有如天边鸿雁,联群而至。”
(2).《诗·小雅·鸿雁序》:“《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后即用以比喻灾乱流离之民。 清 蒲松龄 《拟上以山左饥荒截漕赈济全蠲四十三四两年钱粮仍亲巡地方省民疾苦群臣谢表》:“抱子离乡,劳哉鸿雁。” 清 杨伦 《流丐行》:“流亡尽復业,鸿雁期安栖。”
(3).《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后因以指书信。 清 孙枝蔚 《得方尔止越中消息》诗:“游 吴 曾有约,不谓滞 钱塘 。屡月无鸿鴈,沿途半虎狼。”参见“ 雁足书 ”。
(4).比喻兄弟。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一:“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鴒飞急到沙头。” 仇兆鳌 注:“《礼记》‘雁行’比先后有序,《毛诗》‘鶺鴒’比急难相须,故以二鸟喻兄弟。”参见“ 鸿雁行 ”。 ——《漢語大詞典》
(1).俗称大雁。一种候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主食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可供食用,并可驯养。《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顾鸿鴈麋鹿。”《淮南子·泰族训》:“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 唐 韩愈 《送湖南李正字归》诗:“人随鸿鴈少,江共蒹葭远。” 徐迟 《火中的凤凰》八:“十年来被迫离开 北京 的朋辈友好,差不多全回来了,他们有如天边鸿雁,联群而至。”
(2).《诗·小雅·鸿雁序》:“《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后即用以比喻灾乱流离之民。 清 蒲松龄 《拟上以山左饥荒截漕赈济全蠲四十三四两年钱粮仍亲巡地方省民疾苦群臣谢表》:“抱子离乡,劳哉鸿雁。” 清 杨伦 《流丐行》:“流亡尽復业,鸿雁期安栖。”
(3).《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后因以指书信。 清 孙枝蔚 《得方尔止越中消息》诗:“游 吴 曾有约,不谓滞 钱塘 。屡月无鸿鴈,沿途半虎狼。”参见“ 雁足书 ”。
(4).比喻兄弟。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一:“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鴒飞急到沙头。” 仇兆鳌 注:“《礼记》‘雁行’比先后有序,《毛诗》‘鶺鴒’比急难相须,故以二鸟喻兄弟。”参见“ 鸿雁行 ”。 ——《漢語大詞典》
于征 yú zhēng
远行。《诗·小雅·车攻》:“之子于征,有闻无声。” 汉 王逸 《九思·悼乱》:“鸿鸕兮振翅,归鴈兮于征。”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俾率尔徒,从王于征。” ——《漢語大詞典》
草木 cǎo mù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漢語大詞典》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漢語大詞典》
黄落 huáng luò
(1).谓草木枯萎凋零。《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 汉武帝 《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鴈南归。” 唐 李商隐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之一:“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2).指枯草落叶。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海无隐飈,山有黄落。”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林飞黄落,山积白雪。” 宋 戴复古 《山中即目》诗之一:“岩路穿黄落,人家隐翠微。” ——《漢語大詞典》
(2).指枯草落叶。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海无隐飈,山有黄落。”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林飞黄落,山积白雪。” 宋 戴复古 《山中即目》诗之一:“岩路穿黄落,人家隐翠微。”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