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道人 dào rén
(1).有极高道德的人。《庄子·秋水》:“道人不闻,至德不得。” 王先谦 集解:“语又见《山木篇》,道作至。”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稟高亮之纯粹,抗峻标以邈俗,虚灵机以如愚,不贰过而諂黷者,贤人也。居寂寞之无为,蹈修直而执平者,道人也。”
(2).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汉书·京房传》:“法曰:‘道人始去,寒,涌水为灾。’” 颜师古 注:“道人,有道术之人也。”《太平御览》卷八一二引 汉 桓谭 《新论》:“ 淮南王 之子娉迎道人作为金银。”
(3).道教徒;道士。《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傕 使公卿诣 汜 请和, 汜 皆执之,相攻击连月,死者万数” 裴松之 注引《献帝起居注》:“ 傕 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謳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宋史·吴元扆传》:“乃集道人设坛,洁斋三日,百拜祈祷。” 明 汤式 《风入松·寓意》曲:“杜鹃啼过落花多,天气近清和,道人不管公家事,一樽酒抚掌而歌。”
(4).佛教徒;和尚。 汉 牟融 《理惑论》:“僕尝游 于闐 之国,数与沙门道士相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 曰:‘贫道重其神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竺法兰 在 简文 坐, 刘尹 问:‘道人何以在朱门?’”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晋 宋 间佛学初行,其徒犹未有僧称,通曰道人,其姓则皆从所授学。” 清 张锡祚 《赠涧上僧》诗:“道人了观化,心止神流行。”
(5).佛寺中打杂的人。《水浒传》第四回:“那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喫。’”《西游记》第三六回:“那道人道:‘师父莫怪,我做不得主,我是这里扫地撞鐘打勤劳的道人。’”参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道人道士之别》。 ——《漢語大詞典》
(2).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汉书·京房传》:“法曰:‘道人始去,寒,涌水为灾。’” 颜师古 注:“道人,有道术之人也。”《太平御览》卷八一二引 汉 桓谭 《新论》:“ 淮南王 之子娉迎道人作为金银。”
(3).道教徒;道士。《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傕 使公卿诣 汜 请和, 汜 皆执之,相攻击连月,死者万数” 裴松之 注引《献帝起居注》:“ 傕 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謳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宋史·吴元扆传》:“乃集道人设坛,洁斋三日,百拜祈祷。” 明 汤式 《风入松·寓意》曲:“杜鹃啼过落花多,天气近清和,道人不管公家事,一樽酒抚掌而歌。”
(4).佛教徒;和尚。 汉 牟融 《理惑论》:“僕尝游 于闐 之国,数与沙门道士相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 曰:‘贫道重其神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竺法兰 在 简文 坐, 刘尹 问:‘道人何以在朱门?’”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晋 宋 间佛学初行,其徒犹未有僧称,通曰道人,其姓则皆从所授学。” 清 张锡祚 《赠涧上僧》诗:“道人了观化,心止神流行。”
(5).佛寺中打杂的人。《水浒传》第四回:“那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喫。’”《西游记》第三六回:“那道人道:‘师父莫怪,我做不得主,我是这里扫地撞鐘打勤劳的道人。’”参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道人道士之别》。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一事 yī shì
(1).一件事。《淮南子·缪称训》:“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纲纪总摄,法令明备,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 清 郑燮 《赠博也上人书》诗:“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同一件事;同一类事。《公羊传·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为復言 齐 师、 宋 师、 曹 师?不復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后汉书·桓谭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姦吏得因缘为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一座两情,两情一事,此其针线之最密者。”
(3).专一其事。《管子·心术下》:“一事能变曰智。” 尹知章 注:“能专一其事,能变而动之谓智也。”
(4).服役一次。《汉书·贾捐之传》:“ 孝文皇帝 閔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如:这家药铺和 北京 同仁堂 药铺是一事。 ——《漢語大詞典》
(2).同一件事;同一类事。《公羊传·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为復言 齐 师、 宋 师、 曹 师?不復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后汉书·桓谭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姦吏得因缘为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一座两情,两情一事,此其针线之最密者。”
(3).专一其事。《管子·心术下》:“一事能变曰智。” 尹知章 注:“能专一其事,能变而动之谓智也。”
(4).服役一次。《汉书·贾捐之传》:“ 孝文皇帝 閔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如:这家药铺和 北京 同仁堂 药铺是一事。 ——《漢語大詞典》
抱膝 bào xī
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躬耕垄亩,好为《梁父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每晨夕从容,常抱膝长啸。” 唐 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诗:“ 邯郸 驛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宋 文天祥 《楼桑》诗:“天下 卧龙 人,多少空抱膝。” 清 萧芷厓 《冬日村居》诗之一:“小窗时抱膝,闲捡旧农书。” ——《漢語大詞典》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動-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動- (一)2.4.之讀音。
-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回文(迴文)huí wén
(1).修辞手法之一。某些诗词字句,回环往复读之均能成诵。如 南朝 齐 王融 《春游回文诗》:“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回复读之则为“风朝拂锦幔,月晓照莲池。”起源说法不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回文所兴,则 道原 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餘制。”按, 道原 作品已佚。一说起源于 前秦 窦滔 妻 苏蕙 的《璇玑图》诗。参阅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六》、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第七编十一。
(2).回复的公文。《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解 曹伯明 并赃物、文卷,到府厅交割了,讨了回文自回。”
亦作“ 迴纹 ”。亦作“廻文”。亦作“逥纹”。 1.指编织物上回旋曲折的纹理。 南朝 梁 沈约 《相逢狭路间》诗:“大妇遶梁歌,中妇迴文织。” 元 顾瑛 《唐宫词次铁雅先生无题韵》之二:“莲花池畔暑风凉,玉竹迴文宝簟光。” 元 袁桷 《次韵马伯庸题〈凌波仙图〉》:“石痕生左角,松影印逥纹。”
(2).指回文诗。 北周 庾信 《荡子赋》:“合欢无信寄,迴纹织未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书写了数幅纸,更不算织锦廻文。”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手》:“故春日迴文,逞掺掺于机锦;秋风捣练,响皎皎于砧声。” ——《漢語大詞典》
(2).回复的公文。《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解 曹伯明 并赃物、文卷,到府厅交割了,讨了回文自回。”
亦作“ 迴纹 ”。亦作“廻文”。亦作“逥纹”。 1.指编织物上回旋曲折的纹理。 南朝 梁 沈约 《相逢狭路间》诗:“大妇遶梁歌,中妇迴文织。” 元 顾瑛 《唐宫词次铁雅先生无题韵》之二:“莲花池畔暑风凉,玉竹迴文宝簟光。” 元 袁桷 《次韵马伯庸题〈凌波仙图〉》:“石痕生左角,松影印逥纹。”
(2).指回文诗。 北周 庾信 《荡子赋》:“合欢无信寄,迴纹织未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书写了数幅纸,更不算织锦廻文。”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手》:“故春日迴文,逞掺掺于机锦;秋风捣练,响皎皎于砧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