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唐尧茹藜藿,民俗犹忧深。

范祖禹宋代〕《席上分韵送天觉使河东以登山临水送将归为韵

唐尧茹藜藿,民俗犹忧深。
晋国壮山川,羌虏皆外禽。
宸心敬折狱,使节慎所临。
夫君台阁旧,空老翰墨林。
松柏饮岁寒,鵰鹗候秋阴。
揽辔上太行,北风爽烦襟。
当令桑枣地,愁汉为讴吟。
二江带双流,三峨耸危岑。
何时早归耕,杖履日相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唐尧藜藿民俗

唐尧(唐堯)táng yáo
(1).古帝名。 帝喾 之子,姓 伊祁 (亦作 伊耆 ),名 放勋 。初封于 陶 ,又封于 唐 ,号 陶唐氏 。以子 丹朱 不肖,传位于 舜 。参阅《史记·五帝本纪》
(2).鼓吹曲名。 晋武帝 受禅,令 傅玄 制乐。 玄 改 汉 乐《务成》《唐尧》。参阅《晋书·乐志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四》。  ——《漢語大詞典》
茹 rú《國語辭典》

茹 [ rú ]

  1. 吃、咀嚼、吞咽。《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2. 受、含。如:「含辛茹苦」。《诗经·大雅·烝民》:「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衔酷茹恨,彻于心髓。」
  3. 揣测、度量。《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1. 柔软、软弱。《楚辞·屈原·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2. 腐败、臭败的。《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以茹鱼去蝇,蝇愈至。」
  1. 蔬菜的总称。《文选·枚乘·七发》:「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后汉书·卷六六· 陈蕃传》:「又青、徐炎旱,五谷损伤,民物流迁,茹菽不足。」
  2. 姓。如清代有茹棻。

茹 [ ​rù ]

  1. (一)​之又音。
藜藿 lí huò
(1).藜和藿。亦泛指粗劣的饭菜。《韩非子·五蠹》:“糲粢之食,藜藿之羹。”《文选·曹植〈七启〉》:“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 刘良 注:“藜藿,贱菜,布衣之所食。” 明 王宠 《送钱太常元抑祠祭显陵》:“我辈饱藜藿,散发从 箕 潁 。” 闻一多 《奇迹》诗:“这心是真饿得慌,我不能不节省点,把藜藿权当作膏粱。”
(2).指贫贱的人。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十一:“藜藿应见弃,势位乃为亲。”  ——《漢語大詞典》
民俗 mín sú
(1).人民的风俗习惯。《韩非子·解老》:“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絶。”《史记·循吏列传》:“ 楚 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然后上下同心,致君亲如 尧 舜 ;中外有道,躋民俗於 羲皇 。” 清 薛福成 《创开中国铁路议疏》:“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
(2).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宋 张孝祥 《正提刑启》:“畴昔熟於条教,莫先图民俗之安;乃今奉以周旋,当益厉官常之守。”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奋白笔,书盈尺之纸,为国家陈民俗之急。”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忧 ( 憂 ) yōu
忧 [ yōu ]
  1. 发愁:~愤。~惧。~烦。~惶。~急。~煎。~思(➊忧念;➋忧愁的思绪)。~戚。杞人~天。
  2. 可忧虑的事:~患。内~外患。乐以忘~。高枕无~。
  3. 指父母之丧:丁~。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