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风光换,只青袍草色,漂泊谁怜。
张景祁〔清代〕《忆旧游 薄游吴淞,旅况萧然,惜别伤春,并成凄调》
又春帆带雨,暮角春寒,梦远吴天。拟伴梅花住,柰征尘点鬓,不似当年。
翠尊甚时重照,落月屋梁边。有多少离情,啼莺不语,江柳摇烟。
飞仙。渺何许,怕说与依依,归燕堂前。满目风光换,只青袍草色,漂泊谁怜。
但凭鲤鱼潮信,珍重递吟笺。想蝶扑帘栊,愁春未醒人倦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满目(滿目)mǎn mù
充满视野。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捧匣跪发,五内震骇,绳穷匣开,烂然满目。” 宋 秦观 《如梦令》词之五:“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而年逼耳顺,体素羸弱,以为弟姪已满目,可以无歉矣,遂自安慰焉。”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满目雪色长林,欣欣然迎我这万里羁客。” ——《漢語大詞典》
风光(風光)fēng guāng
(1).风以及草木上反射出的日光。《文选·谢朓〈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李周翰 注:“风本无光,草上有光色,风吹动之,如风之有光也。”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七:“雨柳枝枝弱,风光片片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评诗句可作画本》:“每咏其句,便如行 孤山 篱落间,风光物采来照映人,应接不暇也。”
(2).风景;景色。 唐 张渭 《湖上对酒行》:“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 宋 苏轼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暴雨初晴楼上晚景之一》:“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道静 ﹞随便一走,就开了这么多的眼界,欣赏了 北戴河 的美丽风光。”
(3).指繁华景象。 唐 李咸用 《同友人秋日登庾楼》诗:“ 六代 风光无问处,九条烟水但凝愁。” 清 卓尔堪 《扬州踏灯辞》:“城门十二无关锁,如此风光是太平。” 茅盾 《一个女性》四:“我希望明年,后年,大后年,或者是大大后年,将有另是一番风光的三月十七的佳节。”
(4).光景,时光景物。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五更天》:“莫负了有限的好风光,似这等閒是閒非也,待閒了和他讲。”《再生缘》卷十五:“女儿得受夫人誥,自己又饥有食来寒有衣。处此风光心本足,小千岁,偏偏一旦病沾躯。”
(5).指文采。 唐 元稹 《寄旧诗与薛涛因成长句》:“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亦指人美好的仪表举止。 欧阳山 《苦斗》六十:“她那灵慧、矫捷、安详的风光气韵却完全恢复了。”
(6).光采;体面。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图什么风光,待气昂昂端坐在中军帐!只不如守着农庄,倒也稳拍拍常为田舍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只是我的亲事,倒作成别人去风光。”《官场现形记》第四九回:“我只可怜我们老爷做了一辈子的官,如今死了,还不能够叫他风光风光,多念几天经,多拜几堂懺,好超度他老人家早生天界,免在地狱里受罪。”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真正是热火朝天,风光得不能再风光了,不仅名扬全县,同时简报也送到了省里,中央。” ——《漢語大詞典》
(2).风景;景色。 唐 张渭 《湖上对酒行》:“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 宋 苏轼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暴雨初晴楼上晚景之一》:“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道静 ﹞随便一走,就开了这么多的眼界,欣赏了 北戴河 的美丽风光。”
(3).指繁华景象。 唐 李咸用 《同友人秋日登庾楼》诗:“ 六代 风光无问处,九条烟水但凝愁。” 清 卓尔堪 《扬州踏灯辞》:“城门十二无关锁,如此风光是太平。” 茅盾 《一个女性》四:“我希望明年,后年,大后年,或者是大大后年,将有另是一番风光的三月十七的佳节。”
(4).光景,时光景物。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五更天》:“莫负了有限的好风光,似这等閒是閒非也,待閒了和他讲。”《再生缘》卷十五:“女儿得受夫人誥,自己又饥有食来寒有衣。处此风光心本足,小千岁,偏偏一旦病沾躯。”
(5).指文采。 唐 元稹 《寄旧诗与薛涛因成长句》:“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亦指人美好的仪表举止。 欧阳山 《苦斗》六十:“她那灵慧、矫捷、安详的风光气韵却完全恢复了。”
(6).光采;体面。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图什么风光,待气昂昂端坐在中军帐!只不如守着农庄,倒也稳拍拍常为田舍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只是我的亲事,倒作成别人去风光。”《官场现形记》第四九回:“我只可怜我们老爷做了一辈子的官,如今死了,还不能够叫他风光风光,多念几天经,多拜几堂懺,好超度他老人家早生天界,免在地狱里受罪。”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真正是热火朝天,风光得不能再风光了,不仅名扬全县,同时简报也送到了省里,中央。” ——《漢語大詞典》
换 ( 換 ) huàn
换 [ huàn ]
- 给人东西同时从他那里取得别的东西:交~。对~。~工。~文。兑~。
- 更改,变:变~。更(gēng )~。~马(喻撤换担负某项职务的人,含贬义)。~样。~气。~言之(换句话说)。
只 ( 衹 隻 ) zhī/zhǐ《國語辭典》
只 [ zhǐ ]
副- 仅。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 尽。如:「只管去做」。
- 但、而。如:「你做得很好,只是少了一点儿变化。」、「他不是不会,只是不用心 罢了。」
-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楚辞·屈原·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 姓。如明代有只好仁。
只 [ zhī ]
名- 量词。计算物体件数的单位。如:「一只戒指」。同「只 」。
青袍 qīng páo
(1).青色的袍子。《古诗》:“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 南朝 梁 何逊 《与苏九德别》诗:“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唐 杜甫 《渡江》诗:“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
(2).比喻包围在树干上的苔藓。 元 明本 《苔梅》诗:“玉堂试看青袍客,莫忘 江 南有白衣。”按,苔梅,谓枝干上生有苔藓之梅。
(3).学子所穿之服。亦借指学子。 唐 许浑 《酬殷尧藩》:“莫怪青袍选, 长安 隐旧春。” 清 唐孙华 《浙闱撤棘后闻以铨曹公事连染左官》诗之二:“较比 翟公 添气色,青袍日日到门来。”参见“ 青衿 ”。
(4). 汉 以后贱者穿青色衣服。因指贱者之服。 唐 杜甫 《徒步归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仇兆鳌 注:“公往行在,麻鞋謁帝,有青袍而无朝服。”《宣和遗事》后集:“ 粘罕 令左右将青袍迫二帝易服。”
(5).借指寒士。 唐 李商隐 《泪》诗:“朝来 灞水桥 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刘学锴 等集解引 陈帆 曰:“然自我言之,岂 灞水桥 边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穷途饮恨,尤极可悲而可涕乎?”
(6). 唐 贞观 三年,规定八品、九品官服青色, 显庆 元年,规定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按,此处“青袍”指县尉之服。
(7).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 元 柳贯 《太子受册礼成赴西内朝贺退归书事》诗:“青袍最困微班忝,亲向前星挹斗杓。”
(8).借指出仕。 宋 林逋 《寄祝长官坦》诗:“深心赖黄卷,垂老愧青袍。”
(9). 唐 时幕府官居六品,六品服深绿,故称。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鳌 注:“《唐志》尚书员外郎,从六品。 上元 元年制,五品服浅緋,六品服深緑。 朱 注:‘公时已赐緋,而云青袍者,以在幕府故耳。旧注谓青袍九品服,误矣。’”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包围在树干上的苔藓。 元 明本 《苔梅》诗:“玉堂试看青袍客,莫忘 江 南有白衣。”按,苔梅,谓枝干上生有苔藓之梅。
(3).学子所穿之服。亦借指学子。 唐 许浑 《酬殷尧藩》:“莫怪青袍选, 长安 隐旧春。” 清 唐孙华 《浙闱撤棘后闻以铨曹公事连染左官》诗之二:“较比 翟公 添气色,青袍日日到门来。”参见“ 青衿 ”。
(4). 汉 以后贱者穿青色衣服。因指贱者之服。 唐 杜甫 《徒步归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仇兆鳌 注:“公往行在,麻鞋謁帝,有青袍而无朝服。”《宣和遗事》后集:“ 粘罕 令左右将青袍迫二帝易服。”
(5).借指寒士。 唐 李商隐 《泪》诗:“朝来 灞水桥 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刘学锴 等集解引 陈帆 曰:“然自我言之,岂 灞水桥 边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穷途饮恨,尤极可悲而可涕乎?”
(6). 唐 贞观 三年,规定八品、九品官服青色, 显庆 元年,规定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按,此处“青袍”指县尉之服。
(7).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 元 柳贯 《太子受册礼成赴西内朝贺退归书事》诗:“青袍最困微班忝,亲向前星挹斗杓。”
(8).借指出仕。 宋 林逋 《寄祝长官坦》诗:“深心赖黄卷,垂老愧青袍。”
(9). 唐 时幕府官居六品,六品服深绿,故称。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鳌 注:“《唐志》尚书员外郎,从六品。 上元 元年制,五品服浅緋,六品服深緑。 朱 注:‘公时已赐緋,而云青袍者,以在幕府故耳。旧注谓青袍九品服,误矣。’” ——《漢語大詞典》
草色
唐 岑参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
唐 刘长卿 入白沙渚夤缘二十五里至石窟山下怀天台陆山人 对此瑶草色,怀君琼树枝。
唐 钱起 春暮过石龟谷题温处士林园 设罝连草色,晒药背松阴。
唐 王维 送钱少府还蓝田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唐 贾岛 送雍陶入蜀 草色分危磴,杉阴近古潭。
唐 曹邺 寄刘驾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唐 罗邺 洛阳春望 草色花光惹襟袖,箫声歌响隔楼台。
唐 刘威 旅中早秋 草色萧条路,槐花零落风。
宋 张耒 春晚有感 茸茸草色铺风软,点点杨花著水轻。
宋 范成大 虎牙滩 牛眠草色里,犬吠竹林罅。
元 袁桷 次韵善之杂兴三首 其三 下帷怜草色,倚杖爱松声。
元 虞集 王朋梅东凉亭图延祐中奉敕所作草也 坡陀草色如波浪,长是銮舆六月来。
元 倪瓒 题张以中野亭 开门草色侵书幌,隔水松声和玉箫。
明 王冕 建康层楼 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
明 杨基 清明怀故园 高低草色相参绿,深浅桃花各自红。 ——《骈字类编》
唐 刘长卿 入白沙渚夤缘二十五里至石窟山下怀天台陆山人 对此瑶草色,怀君琼树枝。
唐 钱起 春暮过石龟谷题温处士林园 设罝连草色,晒药背松阴。
唐 王维 送钱少府还蓝田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唐 贾岛 送雍陶入蜀 草色分危磴,杉阴近古潭。
唐 曹邺 寄刘驾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唐 罗邺 洛阳春望 草色花光惹襟袖,箫声歌响隔楼台。
唐 刘威 旅中早秋 草色萧条路,槐花零落风。
宋 张耒 春晚有感 茸茸草色铺风软,点点杨花著水轻。
宋 范成大 虎牙滩 牛眠草色里,犬吠竹林罅。
元 袁桷 次韵善之杂兴三首 其三 下帷怜草色,倚杖爱松声。
元 虞集 王朋梅东凉亭图延祐中奉敕所作草也 坡陀草色如波浪,长是銮舆六月来。
元 倪瓒 题张以中野亭 开门草色侵书幌,隔水松声和玉箫。
明 王冕 建康层楼 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
明 杨基 清明怀故园 高低草色相参绿,深浅桃花各自红。 ——《骈字类编》
漂泊 piāo bó
(1).随流漂荡或停泊。《太平广记》卷四○五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嘉陵江巨木》:“江之滸有 乌阳 巨木,长百餘尺,围将半焉,漂泊摇撼於江波者久矣,而莫知奚自。” 明 徐榜 《济南纪政·杨化记》:“适有死人漂泊 于氏 之屋畔,众人视之,乃 杨化 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生北归,復经 洞庭 ,大风覆舟。幸扳一竹簏,漂泊终夜,絓木而止。”《人民日报》1970.3.28:“战艇在原地漂泊。”
(2).比喻行踪不定,居无定所或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下亭漂泊,高桥羈旅; 楚 歌非取乐之方, 鲁 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我今漂泊等鸿鴈, 江 南 江 北无常栖。”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小生以孤客少年,漂泊无依。” 罗旋 《红线记》四:“他漂泊一世,无处安身。” ——《漢語大詞典》
(2).比喻行踪不定,居无定所或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下亭漂泊,高桥羈旅; 楚 歌非取乐之方, 鲁 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我今漂泊等鸿鴈, 江 南 江 北无常栖。”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小生以孤客少年,漂泊无依。” 罗旋 《红线记》四:“他漂泊一世,无处安身。”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 「怜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