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今岁上元君记取,红灯白月雪中看。

杨万里宋代〕《上元前大雪即晴

腊前三日巳奇绝,年後六花仍作团。
才定忽斜偏有思,欲消还冻不胜寒。
且留大地万银屋,要伴青天孤玉盘。
今岁上元君记取,红灯白月雪中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今岁上元记取红灯白月雪中

今岁(今歲)jīn suì
今年。 唐 元稹 《赋得数蓂》诗:“ 尧 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岂去岁之人皆忠厚,而今岁之士皆虚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临别,约今岁復来。”  ——《漢語大詞典》
上元 shàng yuán
(1).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旧唐书·中宗纪》:“﹝ 景龙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水浒传》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登高》:“岁上元夜,寺僧燃灯遶塔奏乐,金光明空,乐作天上矣。”
(2).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史记·天官书》:“其纪上元。” 司马贞 索隐:“上元是古历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会于子,谓之上元,以为历始。”
(3).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
(4).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 唐 王勃 《七夕赋》:“ 上元 锦书传宝字, 王母 琼箱荐金约。”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西海宴 王母 ,北宫邀 上元 。”
(5).指上天、太空。 唐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诗:“抗殿疏元首,高高接上元。”
(6).指帝王。 明 张居正 《寿严少师三十韵》:“握斗调元化,持衡佐上元。”  ——《漢語大詞典》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记取(記取)jì qǔ
记住;记得。 唐 王諲 《十五夜观灯》诗:“妓杂歌偏胜,场移舞更新;应须尽记取,説向不来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少饮酒,省游戏,记取奴言语,必登高第。”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一折:“他袖出三指,又反掌者三,然后指胸前小镜子,道是‘记取,记取’。这明明是有心我了。”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小朋友,记取,春天到了!”  ——《漢語大詞典》
红灯(紅燈)hóng dēng
(1).红色的灯。 唐 王建 《宫词》之二七:“红灯睡里唤春云,云上三更直宿分。” 宋 王安中 《清平乐》词:“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随觴。” 清 陈维嵩 《散馀霞·十六夜即景》词:“今夜红灯成阵,被雨丝淹尽。”
(2).红色信号灯。常表示注意、危险等。如交通管理有红绿灯,红灯表示停止车辆前进。  ——《漢語大詞典》
白月 bái yuè
(1).皎洁的月光。 唐 刘长卿 《宿北山禅寺兰若》诗:“青松临古路,白月满寒山。” 唐 孟郊 《寻裴处士》诗:“远心寄白月,华髮廻青春。”
(2).见“ 白分 ”。  ——《漢語大詞典》
雪中
唐 李益 暖川 塞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 他年雪中棹,阳羡访吾庐。
唐 杜牧 郡斋独酌 旗亭雪中过,敢问当垆娘。
唐 李商隐 崔处士 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唐 李山甫 山中览刘书记新诗 云外山高寒色重,雪中松苦夜声多。
《韵府拾遗 东韵》:方干诗湖边风力归帆上岭顶云根在雪中  ——《骈字类编》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