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今岁(今歲)jīn suì
今年。 唐 元稹 《赋得数蓂》诗:“ 尧 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岂去岁之人皆忠厚,而今岁之士皆虚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临别,约今岁復来。” ——《漢語大詞典》
田荒
吴志钟离牧传少爰居永兴躬自垦田种稻二十馀亩临熟县民有识认之牧曰本以田荒故垦之耳遂以稻与县人田任士林不碍云山堂赋豆为萁兮 荒笔耒兮儿僵 ——《骈字类编》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动-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周急 zhōu jí
周济困急。《论语·雍也》:“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朱熹 集注:“急,穷迫也;周者,补不足。”《后汉书·王丹传》:“﹝ 丹 ﹞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 李贤 注:“周急,谓周济困急也。” 宋 叶适 《塔头林君挽诗》:“今岁田荒望周急,乡村忆着倍关情。”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朋友不通财》引《孑庵杂录》:“ 颜子 屡空,不改其乐, 原思 则夫子与粟,犹且辞却,二子岂望人周急者?” ——《漢語大詞典》
乡村(鄉村)xiāng cūn
亦作“ 乡邨 ”。
(1).村庄。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乡村絶闻见,樵苏限风霄。”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又请乡村去州县远处,令所由将盐就村糶易。” 宋 苏舜钦 《谘目五》:“又不可全依 汉 制,人人尽取,恐下户贫民难以应给,况乡邨之间徭役已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应天 苏州府 常熟县 有个乡村,叫做 麟紱镇 。”
(2).今亦泛指农村。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我想起乡村田野上的道路--用卵石或石板铺的曲折窄小的道路。”
(3).乡里,家乡。 唐 王维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清 蒲松龄 《流民蒙君恩载送东归》诗:“家中逃者方出门,旧年逃者返乡邨。” ——《漢語大詞典》
(1).村庄。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乡村絶闻见,樵苏限风霄。”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又请乡村去州县远处,令所由将盐就村糶易。” 宋 苏舜钦 《谘目五》:“又不可全依 汉 制,人人尽取,恐下户贫民难以应给,况乡邨之间徭役已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应天 苏州府 常熟县 有个乡村,叫做 麟紱镇 。”
(2).今亦泛指农村。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我想起乡村田野上的道路--用卵石或石板铺的曲折窄小的道路。”
(3).乡里,家乡。 唐 王维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闺风首邦族,庭训延乡村。” 清 蒲松龄 《流民蒙君恩载送东归》诗:“家中逃者方出门,旧年逃者返乡邨。” ——《漢語大詞典》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着 ( 著 ) zhuó/zháo/zhāo/zhe
着 [ zhuó ]
- 穿(衣):穿~。穿红~绿。~装。
- 接触,挨上:~陆。附~。不~边际。
-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眼。~笔。~色。~墨。~力。~想。~意(用心)。
- 下落,来源:~落。
- 派遣:~人前来领取。
-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 接触,挨上:~边。上不~天,下不~地。
- 感受,受到:~凉。~急。~忙。~风。~迷。
- 使,派,用:别~手摸。
- 燃烧,亦指灯发光:~火。灯~了。
- 入睡:躺下就~。
-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了。没见~。
-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法。~数。一~儿好棋。
- 计策,办法:高~儿。没~儿了。
- 放,搁进去:~点儿盐。
-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哇!~,你说得真对!
-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开~会。
-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呢!
-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
-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照~办。
倍 bèi《國語辭典》
倍 [ bèi ]
动- 违背、反叛。《说文解字·人部》:「倍,反也。」《礼记·缁衣》:「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 背向、背著。《战国策·赵策三》:「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 增加与原数相等的数。《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镕裁》:「虽翫其采,不倍领袖。」
- 量词。计算照原数再加上一个或几个全数的单位。如:「十倍」、「六是三的两倍」、「年所得增加一倍。」
- 更加、益增。如:「勇气倍增」、「倍受恩宠」。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关情(關情)guān qíng
(1).掩饰感情。 唐 张鷟 《游仙窟》:“琵琶入手,未弹中间,僕乃咏曰:‘心虚不可测,眼细强关情;迴身已入抱,不见有娇声。’”
(2).动心,牵动情怀。 唐 陆龟蒙 《又酬袭美次韵》:“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语若流鶯声似燕,丹青,燕语鶯声怎画成?难道不关情。” 郁达夫 《题淡然手册》诗:“风雨鸡鸣夜五更,浮云聚散总关情。”
(3).谓对人或事物注意、重视。 唐 崔峒 《送苏修游上饶》诗:“世事关情少,渔家寄宿多。” 明 刘基 《鹧鸪天·冬暖》词:“尘劳事,莫关情,清风皓月共忘形。”《再生缘》第十四回:“君王闻言心大悦,连呼继父太关情。” ——《漢語大詞典》
(2).动心,牵动情怀。 唐 陆龟蒙 《又酬袭美次韵》:“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语若流鶯声似燕,丹青,燕语鶯声怎画成?难道不关情。” 郁达夫 《题淡然手册》诗:“风雨鸡鸣夜五更,浮云聚散总关情。”
(3).谓对人或事物注意、重视。 唐 崔峒 《送苏修游上饶》诗:“世事关情少,渔家寄宿多。” 明 刘基 《鹧鸪天·冬暖》词:“尘劳事,莫关情,清风皓月共忘形。”《再生缘》第十四回:“君王闻言心大悦,连呼继父太关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