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每 měi《國語辭典》
每 [ měi ]
形- 各个。如:「每人」、「每件」、「每时每刻」。
- 常、往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晋书·卷六二·祖逖传》:「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 凡是、只要。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宋·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词:「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 姓。如汉代有每当时。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 「怜 」的异体字。
庄周 zhuāng zhōu
即庄子,约前369—前295,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的代表之一的简称 ——《整理自网络》
齐物论(齊物論)qí wù lùn
酒名。 宋 唐庚 《泸人何邦直吾呼与饮为此诗》:“满饮一杯齐物论,白衣苍狗任浮云!”自注:“余在 惠州 作酒二种,其和者名‘养生主’,其稍劲者名‘齐物论’。” ——《漢語大詞典》
遣词(遣詞)qiǎn cí
亦作“ 遣辞 ”。 运用词语。《新唐书·徐浩传》:“四方詔令,多出 浩 手,遣辞赡速,而书法至精,帝喜之。” 宋 叶适 《超然堂》诗:“每怜 庄周 《齐物论》,遣词旷荡违经律。”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四:“ 宋 时史舘作一贵侯传,其人少贱,尝屠豕为业,讳之即非实録,书之即难遣辞。”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又如《喜雪献裴尚书》……等诗,又復措思极细,遣词极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凡题咏之作,遣词当有分寸。” 鲁迅 《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所以他的遣辞用典,有许多地方是惟独熟于大小故事的人物才能够了然。” ——《漢語大詞典》
旷荡(曠盪)kuàng dàng
亦作“ 旷盪 ”。
(1).辽阔;宽广。 汉 张衡 《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嶇。”《文选·王褒〈洞箫赋〉》:“弥望儻莽,联延旷盪。” 李善 注:“儻莽、旷盪,宽广之貌。” 明 唐寅 《山坡羊》曲:“烟波旷荡,旷荡鳞鸿杳。” 萧红 《最后的一星期》:“空了!在屋子里边走起来很旷荡。”
(2).浩荡,广大。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来命陈彼妖惑之罪,叙王师旷荡之德,岂不信然。” 前蜀 杜光庭 《众修三元醮词》:“俱承旷荡之恩,各遂逍遥之性。” 清 魏源 《军储篇一》:“自古旷荡之仁,可行於 文 景 ,不可行於 宣 元 之世。”
(3).指宽宏的恩德。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遭国颠沛,无节可纪,虽蒙旷盪,臣独何颜?”
(4).宽宥,从宽论处。《宋书·薛安都传》:“四方阻逆,无战不禽,主上皆加以旷荡,即其才用。”《陈书·华皎传》:“其贼主帅节将,竝许开恩出首,一同旷荡。”《旧唐书·柳奭传》:“ 神龙 初, 则天 遗制,与 褚遂良 、 韩瑗 等并还官爵,子孙亲属当时缘坐者,咸从旷荡。”
(5).旷达。 宋 叶适 《超然堂》诗:“每怜 庄周 《齐物论》,遣词旷荡违经律。” 明 王阳明 《答舒国用书》:“君子之所谓洒落者,非旷荡放逸、纵情肆意之谓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 曹丕 居太子尊位,旷荡不拘礼法。” ——《漢語大詞典》
(1).辽阔;宽广。 汉 张衡 《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嶇。”《文选·王褒〈洞箫赋〉》:“弥望儻莽,联延旷盪。” 李善 注:“儻莽、旷盪,宽广之貌。” 明 唐寅 《山坡羊》曲:“烟波旷荡,旷荡鳞鸿杳。” 萧红 《最后的一星期》:“空了!在屋子里边走起来很旷荡。”
(2).浩荡,广大。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来命陈彼妖惑之罪,叙王师旷荡之德,岂不信然。” 前蜀 杜光庭 《众修三元醮词》:“俱承旷荡之恩,各遂逍遥之性。” 清 魏源 《军储篇一》:“自古旷荡之仁,可行於 文 景 ,不可行於 宣 元 之世。”
(3).指宽宏的恩德。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遭国颠沛,无节可纪,虽蒙旷盪,臣独何颜?”
(4).宽宥,从宽论处。《宋书·薛安都传》:“四方阻逆,无战不禽,主上皆加以旷荡,即其才用。”《陈书·华皎传》:“其贼主帅节将,竝许开恩出首,一同旷荡。”《旧唐书·柳奭传》:“ 神龙 初, 则天 遗制,与 褚遂良 、 韩瑗 等并还官爵,子孙亲属当时缘坐者,咸从旷荡。”
(5).旷达。 宋 叶适 《超然堂》诗:“每怜 庄周 《齐物论》,遣词旷荡违经律。” 明 王阳明 《答舒国用书》:“君子之所谓洒落者,非旷荡放逸、纵情肆意之谓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 曹丕 居太子尊位,旷荡不拘礼法。” ——《漢語大詞典》
违经(違經)wéi jīng
违背义理、法则。《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夫 河 者水阴, 四瀆 之长,今乃大决,没漂陵邑,斯昭阴盛盈溢,违经絶纪之应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用疏则藏奸而不信,用密则任数而违经。” ——《漢語大詞典》
律 lǜ《國語辭典》
律 [ lǜ ]
名- 法令、法则。如:「法律」。《易经·师卦·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田谷先晓于农,断讼务精于律。」
- 格式、规则。如:「定律」、「格律」。《淮南子·览冥》:「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诗:「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 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阳律。如:「律吕」。
- 节奏。如:「旋律」、「音律」、「韵律」。
- 律诗的简称。如:「五律」、「七律」。
- 姓。如汉代有律子公。
- 约束。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韩非子·难四》:「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则是皆无贞廉也。」《金史卷一一○·杨云翼传》:「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
- 效法、遵守。《礼记·中庸》:「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唐·刘禹锡〈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诗:「有心律天道,无位救陵夷。」
- 山势高大险峻。参见「[[律律]]」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