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於思虑惟忧国,好在功名更守边。
经济蜚声数十年,只今韫椟固依然。
老於思虑惟忧国,好在功名更守边。
人望鼎来须易地,春风早去便朝天。
汉家老将辉千古,只有留屯服{上罡下干}幵。
老於思虑惟忧国,好在功名更守边。
人望鼎来须易地,春风早去便朝天。
汉家老将辉千古,只有留屯服{上罡下干}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於 yú/wū《國語辭典》
於 [ yú ]
介- 在。如:「生於某年」、「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 給。《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向。《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丙子,頒即位詔於天下。」
- 對。如:「於心不忍」、「於事無補」。《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 到、至。《史記·卷二九·河渠書》:「於吳,則通渠三江、五湖;於齊,則通菑濟之閒。」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 從、由。《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
- 被,置於動詞之後,表示被動。《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史記·卷六八·商君傳》:「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
- 為、為了。《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齊使管仲平戎於周。」
- 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禮記·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唐·李白〈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 和、與、跟。《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宋·蘇軾〈日喻〉:「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
- 與、和,表示並列。《戰國策·齊策一》:「今趙之與秦,猶齊之於魯也。」《漢書·卷六○·杜周傳》:「況將軍之於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
- 依靠。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廣情故,心相於。」唐·劉得仁〈贈敬晊助教〉詩二首之一:「便欲去隨為弟子,片雲孤鶴可相於。」
- 位於句首的語氣詞,無義。《易經·繫辭下》:「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唐·盧肇〈漢堤〉詩:「於惟餘甿,飢傷喘呼。」
- 姓。如宋代有於清言。
於 [ wū ]
名- 「烏」的本字。《穆天子傳·卷三》:「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群,於鵲與處。」晉·郭璞·注:「於,讀曰烏。」
- 表示感嘆、讚美的語氣。《詩經·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史記·卷二·夏本紀》:「皋陶曰:『於!慎其身脩。』」
思虑(思慮)sī lǜ
(1).思索考虑。《楚辞·九章·悲回风》:“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正贯》:“夙夜无寤,思虑惓心。”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从古祸患来,每在思虑外。” 茅盾 《有志者》:“他挺了挺胸膛,觉得自己的思虑真是周密之至。”
(2).犹心智,心思。《墨子·公孟》:“身体强良,思虑徇通。” 汉 徐干 《中论·治学》:“然鄙儒之博学也……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宋 欧阳修 《东斋记》:“官署之东,有阁以燕休,或曰斋,谓闲居平心以养思虑。” 丁玲 《阿毛姑娘》四:“﹝ 阿毛 ﹞从单纯的孩提一变而为好用思虑的少女了。” ——《漢語大詞典》
(2).犹心智,心思。《墨子·公孟》:“身体强良,思虑徇通。” 汉 徐干 《中论·治学》:“然鄙儒之博学也……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宋 欧阳修 《东斋记》:“官署之东,有阁以燕休,或曰斋,谓闲居平心以养思虑。” 丁玲 《阿毛姑娘》四:“﹝ 阿毛 ﹞从单纯的孩提一变而为好用思虑的少女了。” ——《漢語大詞典》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动-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忧国(憂國)yōu guó
为国事而忧劳。《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清 钱谦益 《董应举授中大夫制》:“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 ——《漢語大詞典》
好在 hǎo zài
(1).安好。多用于问候。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子恭 苏,问家中曰:‘ 许侍郎 好在否?’” 唐 杜甫 《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诗:“因君问消息,好在 阮元瑜 ?” 唐 白居易 《代人赠王员外》诗:“好在 王员外 ,平生记得不?” 宋 周密 《甘州·灯夕书寄二隐》词:“喜故人好在,水驛寄诗筒。”
(2).犹依旧,如故。 唐 常建 《落第长安》诗:“家园好在尚留 秦 ,耻作明时失路人。” 宋 陆游 《湖上》诗:“犹怜不负湖山处,好在平生旧钓磯。” 元 姚燧 《黑漆弩》曲:“问 姮娥 不嫁空留,好在朱颜千古。”
(3).表示具有某种有利的条件或情况。《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为难了一会,説:‘有了,好在咱们带着仵作呢,且相验相验就明白了。’”《官场现形记》第四一回:“ 王柏臣 无可説得,只好收拾收拾行李,预备交代起程。好在囊橐充盈,倒也无所顾恋。” 续范亭 《七七抗战六周年寄晋西北同胞及诸同志并以自勉》:“好在我们是真正的民主政治,集中领导,少了一个机件仍是照样转动的。” ——《漢語大詞典》
(2).犹依旧,如故。 唐 常建 《落第长安》诗:“家园好在尚留 秦 ,耻作明时失路人。” 宋 陆游 《湖上》诗:“犹怜不负湖山处,好在平生旧钓磯。” 元 姚燧 《黑漆弩》曲:“问 姮娥 不嫁空留,好在朱颜千古。”
(3).表示具有某种有利的条件或情况。《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为难了一会,説:‘有了,好在咱们带着仵作呢,且相验相验就明白了。’”《官场现形记》第四一回:“ 王柏臣 无可説得,只好收拾收拾行李,预备交代起程。好在囊橐充盈,倒也无所顾恋。” 续范亭 《七七抗战六周年寄晋西北同胞及诸同志并以自勉》:“好在我们是真正的民主政治,集中领导,少了一个机件仍是照样转动的。” ——《漢語大詞典》
功名 gōng míng
(1).功业和名声。《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 成玄英 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於功绩,以留意於名誉!”《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 鲍叔 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宋 岳飞 《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续范亭 《莫干山》诗:“寳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漢語大詞典》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守边(守邊)shǒu biān
守卫边境。《汉书·卢绾传》:“ 豨 少时,常称慕 魏公子 ,及将守边,招致宾客。”《后汉书·鲜卑传》:“守边之术, 李牧 善其畧。保塞之论, 严尤 申其要。”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三:“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鸳鸯竹石图》:“守边在得士,此语要而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