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此风此竹堪谁共,着得茶经桑苧翁。

郑清之宋代〕《家园即事十三首 其十一

客有可人君子竹,书无同至大王风。此风此竹堪谁共,着得茶经桑苧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茶经桑苧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竹 zhú《國語辭典》

    竹 [ zhú ]

    1. 植物名。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木质,有隆起之节,节间部中空,细长作管状,色绿。竹茎坚韧,可供建筑制器之用。
    2. 乐器名。笛、箫之属。《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 简册。如:「竹帛」、「竹简」。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明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
    4. 姓。如汉代有竹多同。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1.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1.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2.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1.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1.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1.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2.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1.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1.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1.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着 ( 著 ) zhuó/zháo/zhāo/zhe
    着 [ zhuó ]
    1. 穿(衣):穿~。穿红~绿。~装。
    2. 接触,挨上:~陆。附~。不~边际。
    3.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眼。~笔。~色。~墨。~力。~想。~意(用心)。
    4. 下落,来源:~落。
    5. 派遣:~人前来领取。
    6.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着 [ zháo ]
    1. 接触,挨上:~边。上不~天,下不~地。
    2. 感受,受到:~凉。~急。~忙。~风。~迷。
    3. 使,派,用:别~手摸。
    4. 燃烧,亦指灯发光:~火。灯~了。
    5. 入睡:躺下就~。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了。没见~。
    着 [ zhāo ]
    1.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法。~数。一~儿好棋。
    2. 计策,办法:高~儿。没~儿了。
    3. 放,搁进去:~点儿盐。
    4.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哇!~,你说得真对!
    着 [ zhe ]
    1.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开~会。
    2.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呢!
    3.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
    4.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照~办。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茶经(茶经)
    宋 唐庚 嘲陆羽 陆子作茶经,竟为茶所困。
    宋 周必大 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 其二 暮年桑苧毁茶经,应为征行不到闽。
    宋 杨万里 新安江水自绩溪发源 水记茶经都未识,谪仙句里万年名。
    元 黄溍 滦阳邢君隐于药制芍药芽代茗饮号曰琼芽先朝尝以进御云 其一 千载茶经有遗恨,吴侬元不过滦河。  ——《骈字类编》
    桑苧
    唐书陆羽传上元初隐苕溪自称桑苧翁阖门著书 宋史陈尧叟传臣以国家所急布帛为先因劝谕民间广植桑苧好杜牧韦公遗爱碑铭灌田万顷益种桑苧 米芾诗 作新诗继桑苧垂虹秋色满东南然苏轼诗明年桑苧煎茶处忆著衰翁首重回自注皎 有九日与陆羽煎茶诗羽自号桑苧翁余来年九日去此久矣之陆游诗身是江南老桑苧祐马祖常送史正翁经历 嘉兴诗见莼鲈下 郑元 游惠山寺诗恭惟桑苧翁出处良独难下吴莱五泄山纪游诗见茶铛  ——《骈字类编》
    翁 wēng《國語辭典》

    翁 [ wēng ]

    1. 父亲。《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 参见「翁姑」、「翁婿」等条。
    3. 对男性长者的尊称。如:「老翁」、「李翁」、「渔翁」。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对男性的尊称。如:「仁翁」、「某翁」。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5. 姓。如汉代有翁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