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随风(隨風)suí fēng
(1).卦象名。《易·巽》:“《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颖达 疏:“随风《巽》者,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随,物无不顺。” 高亨 注:“本卦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之教命,随风乃比教命重申。”
(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郭璞 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随俗从众。《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 惲 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吕向 注:“言 会宗 犹復随口如风之靡草,亦何求称善之誉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杰,有不随风草偃哉!风之既成,贤君相三纪挽之不足;风之将变,一狂士败之有餘。” ——《漢語大詞典》
(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郭璞 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随俗从众。《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 惲 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吕向 注:“言 会宗 犹復随口如风之靡草,亦何求称善之誉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杰,有不随风草偃哉!风之既成,贤君相三纪挽之不足;风之将变,一狂士败之有餘。” ——《漢語大詞典》
宛转(宛轉)wǎn zhuǎn
(1).随顺变化。《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 成玄英 疏:“宛转,变化也。復能打拍刑戮,而随顺时代,故能与物变化而不固执之者也。”《文子·守无》:“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转,祸福利害,不足以患心。”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明人押字之式》:“故京师有卖花字者,随人意欲,必有宛转藏顿。”
(2).回旋;盘曲;蜿蜒曲折。《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揄扬涤盪漂流陨往触崟石兮,龙邛脟圈繚戾宛转阻相薄兮。” 王逸 注:“言水得风则龙邛繚戾与险阻相薄,不得顺其流性也。” 明 袁凯 《杨白花》诗:“杨白花,飞入深宫里,宛转房櫳间,谁能復禁尔?”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及入其中,则重垣复阁,宛转交通。” 冯至 《十四行诗》:“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也有一条条宛转的小路。”
(3).谓含蓄曲折;委婉。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 范 诗清便宛转,如流风迴雪。”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序》:“其卒章激訐如 吴 声,虽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 淇 濮 之艳。” 清 冯班 《钝吟杂录·读古浅说》:“凡人作文字,下笔须有轻重,论贤人君子,虽欲纠正其谬误,词宜宛转。若言小人姦贼,不妨直駡。”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时说些宛转的话,是姑且客气客气的,何尝想借此免于下地狱。”
(4).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宋 陈恕可 《齐天乐·蝉》词:“琴丝宛转,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 明 刘易 《吴姬年十五》诗:“当筵歌宛转,閒坐弄参差。”《霓裳续谱·黄昏后倚阑干》:“把玉笛《梅花》悠扬宛转,一声声吹断深更。” 周立波 《卜春秀》:“今年春天里的一天,歌喉宛转的阳雀子开始啼叫了。”
(5).谓缠绵多情,依依动人。 唐 元稹 《莺莺传》:“天将晓, 红娘 促去, 崔氏 娇啼宛转, 红娘 又捧之而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养成一个假女,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 清 葆光子 《物妖志·赤蛇》:“公初不纳,后见丰姿艷冶,宛转依人,不能定情,遂与共枕。”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虽然也有着几分父亲的木讷,而五岁的年纪, 彬彬 已很会宛转作态了。”
(6).谓使身体或物翻来覆去,不断转动。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杂说》:“融羊牛脂,灌於蒲臺中,宛转於板上,桵令圆平。” 宋 苏轼 《与吴秀才书》:“留示珠玉,正快如九鼎之珍,徒咀嚼一臠,宛转而不忍下咽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忽舌烂至喉,饮食言语皆不能,宛转数日而死。” 朱自清 《羊群》:“不幸的羊儿宛转钢刀下!羊儿宛转,狼们享乐。”
(7).辗转。指经过许多人的手或许多地方。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下:“ 圣俞 在时,家甚贫,余或至其家,饮酒甚醇,非常人家所有。问其所得,云皇亲家有好学者,宛转致之。” 明 张煌言 《罗子木诗序》:“ 罗生 流离沧溟,宛转岛屿间,欲出奇计以救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修鳞》:“ 梅 或偶供廪给,必力辞不受;即强而后可,亦必宛转报復。”
(8).指周折。《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我见师父藏头露尾不肯直説出来,所以也做哑装呆,取笑一回。却又一件,这是家姑从幼许我的,何必今日又要师父多这些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安老爷 ﹞自从见了 邓九公 ,费了无限的调停,无限的宛转,才得到了 青云峰 见着了这位隐姓埋名昨是今非的 十三妹 。”
(9).犹通融或斡旋。 宋 张九成 《横浦语录》:“一士夫以改官,少一二纸举状,再三恳求宛转当路,其意甚切。因谓之曰:‘某平生不能为人宛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道:‘此纤芥之事,不必介怀,下官自当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今又见他这番深心厚意,宛转成全,又是欢忻,又是感激。”
(10).谓光阴流逝。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一:“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唐 李德裕 《鸳鸯篇》诗:“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 明 张居正 《元夕行》:“年光宛转不相待,过眼繁华空自爱。”
(11).缠弓的绳。《尔雅·释器》“有缘者谓之弓” 晋 郭璞 注:“缘者,缴缠之,即今宛转也。” 郝懿行 义疏:“宛转,绳也。” ——《漢語大詞典》
(2).回旋;盘曲;蜿蜒曲折。《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揄扬涤盪漂流陨往触崟石兮,龙邛脟圈繚戾宛转阻相薄兮。” 王逸 注:“言水得风则龙邛繚戾与险阻相薄,不得顺其流性也。” 明 袁凯 《杨白花》诗:“杨白花,飞入深宫里,宛转房櫳间,谁能復禁尔?”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及入其中,则重垣复阁,宛转交通。” 冯至 《十四行诗》:“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也有一条条宛转的小路。”
(3).谓含蓄曲折;委婉。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 范 诗清便宛转,如流风迴雪。”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序》:“其卒章激訐如 吴 声,虽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 淇 濮 之艳。” 清 冯班 《钝吟杂录·读古浅说》:“凡人作文字,下笔须有轻重,论贤人君子,虽欲纠正其谬误,词宜宛转。若言小人姦贼,不妨直駡。”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时说些宛转的话,是姑且客气客气的,何尝想借此免于下地狱。”
(4).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宋 陈恕可 《齐天乐·蝉》词:“琴丝宛转,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 明 刘易 《吴姬年十五》诗:“当筵歌宛转,閒坐弄参差。”《霓裳续谱·黄昏后倚阑干》:“把玉笛《梅花》悠扬宛转,一声声吹断深更。” 周立波 《卜春秀》:“今年春天里的一天,歌喉宛转的阳雀子开始啼叫了。”
(5).谓缠绵多情,依依动人。 唐 元稹 《莺莺传》:“天将晓, 红娘 促去, 崔氏 娇啼宛转, 红娘 又捧之而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养成一个假女,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 清 葆光子 《物妖志·赤蛇》:“公初不纳,后见丰姿艷冶,宛转依人,不能定情,遂与共枕。”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虽然也有着几分父亲的木讷,而五岁的年纪, 彬彬 已很会宛转作态了。”
(6).谓使身体或物翻来覆去,不断转动。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杂说》:“融羊牛脂,灌於蒲臺中,宛转於板上,桵令圆平。” 宋 苏轼 《与吴秀才书》:“留示珠玉,正快如九鼎之珍,徒咀嚼一臠,宛转而不忍下咽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忽舌烂至喉,饮食言语皆不能,宛转数日而死。” 朱自清 《羊群》:“不幸的羊儿宛转钢刀下!羊儿宛转,狼们享乐。”
(7).辗转。指经过许多人的手或许多地方。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下:“ 圣俞 在时,家甚贫,余或至其家,饮酒甚醇,非常人家所有。问其所得,云皇亲家有好学者,宛转致之。” 明 张煌言 《罗子木诗序》:“ 罗生 流离沧溟,宛转岛屿间,欲出奇计以救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修鳞》:“ 梅 或偶供廪给,必力辞不受;即强而后可,亦必宛转报復。”
(8).指周折。《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我见师父藏头露尾不肯直説出来,所以也做哑装呆,取笑一回。却又一件,这是家姑从幼许我的,何必今日又要师父多这些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安老爷 ﹞自从见了 邓九公 ,费了无限的调停,无限的宛转,才得到了 青云峰 见着了这位隐姓埋名昨是今非的 十三妹 。”
(9).犹通融或斡旋。 宋 张九成 《横浦语录》:“一士夫以改官,少一二纸举状,再三恳求宛转当路,其意甚切。因谓之曰:‘某平生不能为人宛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道:‘此纤芥之事,不必介怀,下官自当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今又见他这番深心厚意,宛转成全,又是欢忻,又是感激。”
(10).谓光阴流逝。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一:“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唐 李德裕 《鸳鸯篇》诗:“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 明 张居正 《元夕行》:“年光宛转不相待,过眼繁华空自爱。”
(11).缠弓的绳。《尔雅·释器》“有缘者谓之弓” 晋 郭璞 注:“缘者,缴缠之,即今宛转也。” 郝懿行 义疏:“宛转,绳也。”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動-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 (一)之又音。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动-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 伶俐。如:「俐落」。
-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动-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名-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 (一)之又音。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霓裳 ní cháng
(1).神仙的衣裳。相传神仙以云为裳。《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元 袁桷 《甓社湖》诗:“ 灵妃 夜度霓裳冷,轻折菱花玩月明。” 许地山 《危巢坠简·无忧花》:“这动物质的衣裳,比起其馀的舞衣,直像寒冰狱里底鬼皮与天宫底霓裳的相差。”
(2).借指云雾,云气。 南朝 齐 谢朓 《赛敬亭山庙喜雨》诗:“排云接虬盖,蔽日下霓裳。” 元 袁桷 《秋雪联句》:“白藏縞衣舞,顥气霓裳呈。”
(3).飘拂轻柔的舞衣。 唐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诗:“ 贵妃 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冬雪飘颻锦袍煖,春风荡样霓裳飜。”
(4).借指舞女。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折:“教莫把瑶筝按,只许凤簫閒,他道是何用霓裳翠袖弯。”
(5).道士的衣服。《隋书·隐逸传·徐则》:“霓裳羽盖,既且腾云,空椁餘衣,詎藉坟垄!” 唐 钱起 《柏崖老人号无名先生男削发女黄冠自以云泉独乐命予赋诗》:“长男栖月宇,少女炫霓裳。”
(6).《霓裳羽衣曲》的略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復挑,初为《霓裳》后《緑腰》。”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张春舫》:“因赋《游仙》诗云:‘可怜一闋《霓裳》咏,证果翻迟十二年。’” 郁达夫 《病后寄汉文先生松木君》诗:“大罗天上咏《霓裳》,亦是当年弟子行。”
(7).指霓裳羽衣舞。 唐 裴铏 《传奇·薛昭》:“妃( 杨贵妃 )甚爱惜,常令独舞《霓裳》於 绣岭宫 。”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想当日个按《六么》,舞《霓裳》未了,猛回头烛灭香消。” 清 纳兰性德 《明月棹孤舟·海淀》词:“一片亭亭空凝佇,趁西风,《霓裳》徧舞。” ——《漢語大詞典》
(2).借指云雾,云气。 南朝 齐 谢朓 《赛敬亭山庙喜雨》诗:“排云接虬盖,蔽日下霓裳。” 元 袁桷 《秋雪联句》:“白藏縞衣舞,顥气霓裳呈。”
(3).飘拂轻柔的舞衣。 唐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诗:“ 贵妃 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冬雪飘颻锦袍煖,春风荡样霓裳飜。”
(4).借指舞女。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折:“教莫把瑶筝按,只许凤簫閒,他道是何用霓裳翠袖弯。”
(5).道士的衣服。《隋书·隐逸传·徐则》:“霓裳羽盖,既且腾云,空椁餘衣,詎藉坟垄!” 唐 钱起 《柏崖老人号无名先生男削发女黄冠自以云泉独乐命予赋诗》:“长男栖月宇,少女炫霓裳。”
(6).《霓裳羽衣曲》的略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復挑,初为《霓裳》后《緑腰》。”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张春舫》:“因赋《游仙》诗云:‘可怜一闋《霓裳》咏,证果翻迟十二年。’” 郁达夫 《病后寄汉文先生松木君》诗:“大罗天上咏《霓裳》,亦是当年弟子行。”
(7).指霓裳羽衣舞。 唐 裴铏 《传奇·薛昭》:“妃( 杨贵妃 )甚爱惜,常令独舞《霓裳》於 绣岭宫 。”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想当日个按《六么》,舞《霓裳》未了,猛回头烛灭香消。” 清 纳兰性德 《明月棹孤舟·海淀》词:“一片亭亭空凝佇,趁西风,《霓裳》徧舞。” ——《漢語大詞典》
羽衣 yǔ yī
(1).以羽毛织成的衣服。《史记·孝武本纪》:“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汉书·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 颜师古 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僊飞翔之意也。”按,五利将军 栾大 , 汉武帝 时方士。
(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三国 魏 曹植 《平陵东行》:“閶闔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 临皋 之下。”《西游记》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3).道士的代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种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忽有羽衣诣门,延之与语。” 清 黄景仁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羽衣散尽香火絶,时有丐者僵苔阶。”
(4).指轻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 吴 刀 楚 製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 冰心 《赞美所见》诗:“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独泛,你羽衣蹁跹飞到我的舟旁。”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吴融 《华清宫》诗之二:“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吴江中秋》词:“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羽衣》不奏人间曲,宝鼎时焚异国香。” ——《漢語大詞典》
(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三国 魏 曹植 《平陵东行》:“閶闔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 临皋 之下。”《西游记》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3).道士的代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种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忽有羽衣诣门,延之与语。” 清 黄景仁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羽衣散尽香火絶,时有丐者僵苔阶。”
(4).指轻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 吴 刀 楚 製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 冰心 《赞美所见》诗:“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独泛,你羽衣蹁跹飞到我的舟旁。”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吴融 《华清宫》诗之二:“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吴江中秋》词:“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羽衣》不奏人间曲,宝鼎时焚异国香。” ——《漢語大詞典》
舞 wǔ《國語辭典》
舞 [ wǔ ]
名- 一种配合音乐节奏移动身体,表演各种姿态的艺术。如:「芭蕾舞」、「华尔滋舞」、「交际舞」。《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 表演舞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
- 耍动、挥动。如:「舞剑」、「手舞足蹈」。《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飞扬、飞翔。如:「飞舞」、「眉飞色舞」、「龙飞凤舞」。
- 卖弄、玩弄。如:「舞文弄墨」。《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 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