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申旦督课如园蔬,子夜程书过衡石。

郑清之宋代〕《静乐用元韵为劝学之什再和

士惟食志非食力,於陵奚事亲屦织。
静乐一门自师友,篑进不为子贡息。
元仲季方从太丘,海内人士俱愿识。
案上惟作羽籥声,室中定无锄箒色。
申旦督课如园蔬,子夜程书过衡石。
举似翁妪笞其儿,教育英才笑安得。
文献超群王谢家。韦布当磨铁砚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申旦督课园蔬子夜程书衡石

申旦 shēn dàn
自夜达旦。犹通宵。《楚辞·九章·思美人》:“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繁》:“ 宏 在舫中讽其所作咏史诗…… 尚 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之谈论,申旦不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叩寓归寝,展转申旦。”  ——《漢語大詞典》
督课(督課)dū kè
督察考核。《汉书·隽不疑传》:“逐捕盗贼,督课郡国。” 宋 曾巩 《陕西转运使制》:“夫使督课明而政事举,经画当而财用足。”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梦》:“ 苏州 蒋古愚 学博,秉鐸 潁 上,督课诸子甚严。”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督课甚严,赏罚甚明。”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园蔬(园蔬)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九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 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唐 杜甫 白小 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
唐 陆长源 詶孟十二新居见寄 褰帏荫窗柳,汲井滋园蔬。
唐 元稹 江边四十韵 庭草佣工薙,园蔬稚子掊。
唐 皮日休 暇日独处寄鲁望 园蔬预遣分僧料,廪粟先教算鹤粮。
《韵府拾遗 鱼韵》:北史西域康居国气候温宜五谷勤修园蔬树木滋茂  ——《骈字类编》
子夜 zǐ yè
(1).夜半子时,半夜。 唐 吕温 《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凉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於是子夜既逾,寅晓将发。” 清 钮琇 《觚賸·六贞女墓》:“﹝ 李氏 六女﹞潜以酒相酹,期於子夜潮生尽命。” 瞿秋白 《“子夜”和国货年》:“明明还只是子夜,而居然以为天已经大亮了,甚至于太阳又要落山了。”
(2).见“ 子夜歌 ”。  ——《漢語大詞典》
程书(程書)chéng shū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程),不中呈不得休息。”《汉书·刑法志》:“至於 秦始皇 ……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县,称也。石,百二十斤也。 始皇 省读文书,日以百二十斤为程。”后因以“程书”谓限量阅读处理文书。 宋 范成大 《晚步宣华旧苑》诗:“归来更了程书债,目眚昏花烛穗垂。”  ——《漢語大詞典》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衡石 héng shí
(1).泛指称重量的器物。衡,秤;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管子·七法》:“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尹知章 注:“凡此十二事,皆执政者所以为法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 咸阳 ,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2).比喻伟力,大才。《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若夫日用闃寂,虽无取於錙銖;岁功宏达,谅有寄於衡石。”
(3).比喻准则。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颜光禄》:“天宫华乐,焉赏而上升;地狱幽苦,奚罚而沦陷。唱言穷轩輊,立法无衡石,一至於此。”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明 宋濂 《太乙玄徵记》:“文者,乾坤之粹精也,阴阳之灵龢也,四时之衡石也,百物之錧鎋也。”
(4).比喻法度。《后汉书·冯衍传下》:“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李贤 注:“言时人弃衡石以意测量,諭背法度也。” 南朝 梁 任昉 《吏部郎表》:“涇渭搢绅,无繆衡石;抑扬庶品,亦自能官。”《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元年》:“上顺国典,下防威福,置方员於规矩,审轻重於衡石。” 胡三省 注:“此言决事当依典法也。”
(5).喻国柄,相权。《梁书·徐勉传》:“ 勉 以旧恩,越升重位……常参掌衡石,甚得士心。” 唐 张九龄 《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赠太师正平忠献公裴公碑铭序》:“夫以衡石之任,陶钧之力,莫不责成於下吏,求备於一人。以故舞文雷同,疑狱岁构,恬而不改,浸以成风。” 宋 苏轼 《祭司马君实文》:“付以衡石,惟公所为。公亦何为,视民所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