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穆之百函至,酬答疲卷舒。

郑清之宋代〕《诗别可斋陈制置移镇吴门

恭惟上明圣,宵旰亲政初。
朝有快活贯,野无薄笨车。
我独何因缘,滥持钧与枢。
妄想在人物,搜罗到岩墟。
穆之百函至,酬答疲卷舒。
虽云得梗概,讵必相贤愚。
吾时蔼廉誉,一再登除书。
公牍耻私谢,直语非贡谀。
尚无赫{簴竹换左足}笺,而况双鲤鱼。
元龙一世豪,名下定不虚。
我归海之滨,偃息田园居。
生平旧交游,相忘付江湖。
军将忽打门,君书来自吴。
瓿藁富鸿笔,砚铭出龟趺。
兴怀向漻泬,论文逮荒疏。
自言久爱敬,今始通勤渠。
不为热翕翕,不为暖姝姝。
云何好尚真,夐与世俗殊。
意者元城贤,待以涑水迂。
兽旗画星壤,龙藩开玉符。
老我叹蒲柳,投闲托枌榆。
味言喜啖蔗,秀句嫌催租。
的知我辈人,调度非辕驹。
子长固多爱,舍菀乃集枯。
梅花倚瘦竹,清芬借敷与。
常恐硬黄纸,唤归翔紫庐。
问君立朝节,蹇谔辛毗裾。
问君治理效,所至桐乡朱。
正尔泽东履,俄然移右扶。
借留此截镫,来暮彼歌襦。
譬之绛霄云,来往本自如。
君亦何心哉,此事姑置诸。
但惜君去我,有唱谁和余。
寒山尚余雪,江阔征帆孤。
挥毫写别恨,临风独踌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百函酬答卷舒

穆 mù《國語辭典》

穆 [ mù ]

  1. 温和、和谐。如:「和穆」、「安穆」。《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宋·苏轼〈和劝农〉诗:「兽踪交缔,鸟喙谐穆。」
  2. 恭敬、肃敬。如:「肃穆」。《礼记·曲礼》:「天子穆穆,诸侯皇皇。」
  3. 美好。《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晋书·卷九三·外戚传·王蒙传》:「岂可令泾渭混流,亏清穆之风。」
  1. 古代宗庙神位排列的次序,左为昭,右为穆。《左传·僖公五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
  2. 姓。如汉代有穆生。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百函
晋书殷浩传浩父羡为豫章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者百馀函行次石头皆投之水中 宋书刘穆之传穆之与朱龄石并便尺牍尝于高祖座与龄石答书自旦至中穆之得百函龄石得八十函而穆之应对无废  ——《骈字类编》
至 zhì《國語辭典》

至 [ zhì ]

  1. 到达、来到。《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1. 大、完善。《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1. 极、甚。《吕氏春秋·杂俗览·为欲》:「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是三者不足以劝。」《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王国贱俘,至微至陋。」
  1. 表示转折的语气。《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如:「冬至」、「夏至」。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酬答 chóu dá
亦作“ 酬荅 ”。亦作“醻答”。亦作“酧答”。
(1).应答。 汉 刘向 《上〈子华子〉序》:“ 子华子 之言,如持水纳石,不相醻答。”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邻里来问事者,填咽门户, 仲仙 一一与相酧答。” 茅盾 《色盲》:“他勉强镇定着,搜索出一些话来和眼前的女主人酬答。”
(2).酬谢;报答。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既当日你金银曾受来,我如今这酬答何推拒?”《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贫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寻几味野蔬,少少酧答厚意一番。”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章:“结果为了自己的面子,同时为了酬答店伙的过份殷勤,仅仅选了两双乔其纱舞袜。”
(3).应酬交往。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调笑輙酬荅,嘲謔无慙沮。” 宋 叶适 《宿觉庵记》:“余亦在其下,苦疾痼,非人事酬答不妄出。” 清 刘大櫆 《舅氏杨君权厝志》:“舅氏性刚直,於寻常人未尝苟有所酬答。”  ——《漢語大詞典》
疲 pí《國語辭典》

疲 [ pí ]

  1. 劳累,困乏的样子。如:「精疲力尽」。《红楼梦·第一九回》:「且说荣《管子·小匡》:「故使天下诸侯以疲马犬羊为币。」
  2. 商品价格低落,买卖的情况稀少。如:「外汇市场行情疲软。」
  1. 使劳累。《左传·成公十六年》:「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
  2. 厌倦。如:「乐此不疲」。
卷舒 juǎn shū
(1).卷起与展开。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元 龙辅 《龙辅女红馀志·玳瑁屏》:“阳文张玳瑁屏风,黄金为屈膝,长七尺,广二丈,可以卷舒。”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叶子戏》:“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
(2).犹进退;隐显。 汉 刘向 《列女传·王章妻女》:“君子谓 王章 妻知卷舒之节。” 唐 韩愈 《遣兴联句》诗:“ 蘧 宁 知卷舒, 孔 颜 知行藏。” 元 刘祁 《归潜堂记》:“盖君子之道以时卷舒,得其时不进为固,失其时而强进为狂。”
卷缩和伸展。《淮南子·原道训》:“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俛仰兮。” 高诱 注:“卷舒,犹屈伸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