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恶诗聊赋徐凝瀑,妙句飞来漱鸣玉。

郑清之宋代〕《和葺芷笋诗

我贫每笑齐之斶,晚食虽甘未忘肉。
梅肥尚余风折绿,溟涬餐英命骚仆。
藩篱剟彼羝角触,送似玉堂如楚束。
恶诗聊赋徐凝瀑,妙句飞来漱鸣玉。
曾无导吏随贾餗,坐遣跛奚委葵菽。
茁芽勤视缘坡竹,期饫伯仁空洞腹。
书肠膏腥士之辱,得鱼不敢饷羊续。
要知菜味胜山谷,步趋强颜发曲局。
盘有美茹无足,陋矣王刍笺卫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恶诗妙句鸣玉

恶诗(惡詩)è shī
(1).拙劣或猥贱的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太保 在 淮南 ,进 崔叔清 诗百篇。 德宗 谓使者曰:‘此恶诗,焉用进?’时呼为‘准敕恶诗’。”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卷六:“ 文思 副使 方圭 ,好为恶诗,逢人即诵数十篇,其言喋喋可憎。”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前所列诸恶诗极矣。更有猥贱於此者,则诗佣是也。”
(2).用以谦称自己的诗作。 唐 白居易 《想归田园》诗:“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销春。” 宋 苏轼 《与钱志仲书》之三:“乌丝当用写道书一篇,非久纳上,恶诗不足録也。”  ——《漢語大詞典》
聊 liáo《國語辭典》

聊 [ liáo ]

  1. 乐事、兴趣。《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汉·王延寿·注:「聊,乐也。」
  2. 姓。如汉代有聊仓。
  1. 藉、依赖。如:「民不聊生」。《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2. 闲谈。如:「聊天」、「闲聊」。
  1. 姑且、暂且。如:「聊备一格」、「聊表寸心」。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三五:「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赋 ( 賦 ) fù
赋 [ fù ]
  1. 旧指田地税:田~。~税。
  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5. 古同“”,铺陈,分布。
徐 xú《國語辭典》

徐 [ xú ]

  1. 缓慢。宋·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宋·宗泽〈早发〉诗:「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1. 大陆地区徐州的省称。
  2. 国名。周朝初年徐族所建,为吴国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安徽省泗县北。
  3. 姓。如明代有徐光启。
凝 níng《國語辭典》

凝 [ níng ]

  1. 液体结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如:「凝结」。《易经·坤卦·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幕中草檄砚水凝。」
  2. 聚集、凝集。如:「凝聚」。唐·王勃〈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宋·欧阳修〈渔家傲·九月霜秋秋已尽〉词:「云欲凝,雁来应有吾乡信。」
  3. 成、形成。《书经·皋陶谟》:「抚于五辰,庶几其凝。」汉·孔安国·传:「凝,成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4. 巩固。《荀子·议兵》:「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
  5. 止、停。唐·孙处玄〈句〉诗:「日侧南涧幽,风凝北林暮。」宋·卢祖皋〈望江南·疏雨过〉词:「因看胡蝶著双飞,凝扇立多时。」
  1. 注意力专注或集中。如:「凝思」、「凝望」。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2. 徐缓。《文选·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1. 盛美、华丽。唐·韩愈〈幽怀〉诗:「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
  2. 肃重、庄严。《淮南子·兵略》:「湫漻如秋,典凝如冬。」《新唐书·卷一二四·宋璟传》:「璟风度凝远,人莫涯其量。
瀑 pù/bào《國語辭典》

瀑 [ pù ]

  1. 參見「瀑布 」條。

瀑 [ bào ]

  1. 水激飛。《文選·郭璞·江賦》:「揮弄灑珠,拊拂瀑沫。」
  1. 河川名。即瀑河,位大陸地區河北省境內。
  1. 迅疾的。如:「瀑風」、「瀑雨」。
妙句 miào jù
神妙的语句。 汉 陈琳 《答东阿王笺》:“清辞妙句,焱絶焕炳。”《宋书·谢灵运传论》:“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再生缘》第六四回:“顷刻间,锦綉胸中成妙句。登时里, 观音 像侧写乌丝。” 陈毅 《沁园春》词:“妙句拈来着眼高。”  ——《漢語大詞典》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2.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刀子~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漱 shù《國語辭典》

漱 [ ​shù ]

读音
  1. 含水荡洗口腔。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2. 洗涤。《礼记·曲礼上》:「诸母不漱裳。」
  3. 冲刷、冲蚀。《文选·马融·长笛赋》:「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唐·孟郊〈游韦七洞庭别业〉诗:「波涛漱古岸,铿锵辨奇石。」

漱 [ ​sòu ]

语音
  1. (一)​之语音。
鸣玉(鳴玉)míng yù
(1).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国语·楚语下》:“ 王孙圉 聘於 晋 , 定公 饗之。 赵简子 鸣玉以相。” 韦昭 注:“鸣玉,鸣其佩玉以相礼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 宋 黄庭坚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三:“紫府侍臣鸣玉,霜臺御史生风。”
(2).佩玉。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古者圣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鸣玉者,佩玉也。”《文选·潘岳〈西征赋〉》:“飞翠緌,施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 李善 注:“《礼记》曰:‘君子行则鸣佩玉。’” 宋 司马光 《致政王侍郎挽歌》之二:“清朝解鸣玉,旧里挂安车。”
(3).比喻出仕在朝。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櫳。” 仇兆鳌 注:“《嵇康传》:鸣玉殿省。”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抚己惭鸣玉,归田忆荷锄。” 明 何景明 《塘上行》:“房櫳凄鸣玉,紈素谁为收。”
(4).古琴名。 宋 周密 《志雅堂杂抄·诸玩》:“ 高彦敬 二琴,其一, 大中 年 张鉞 斲,后无名。其一, 咸通 中 金儒 製,此琴絶佳,名鸣玉,后题‘金儒鸣玉’四字。云是白玉軫足,絶奇。”
(5).指风铃。用碎玉片组成。风吹相击发声,即知有风。古称占风铎。 明 刘基 《蓦山溪·咏檐铎》词:“夜阑人静,鸣玉传声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