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名-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 姓。如汉代有古霸。
-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山海经(山海經)shān hǎi jīng
(1).书名。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不详。大约成书于 战国 时期, 西汉 初又有所增删。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部族、物产、草木、鸟兽、祭祀、医巫、风俗等,内容多怪异,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传说和史地材料,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2).喻指漫无边际的谈说。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今年夏天, 大保 放暑假回来,不是他们总在一起玩玩笑笑, 荷香 不是顶喜欢 大保 说‘山海经’吗?”《人民日报》1955.1.12:“在生产时间,别人都聚精会神注意机器,她却东奔西跑找人谈‘山海经’。”
(3).指利用山、水资源的措施。《人民日报》1983.9.13:“ 福建 的山和海,潜力大得很。 福建 要翻身,就要念好‘山海经’。” ——《漢語大詞典》
(2).喻指漫无边际的谈说。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今年夏天, 大保 放暑假回来,不是他们总在一起玩玩笑笑, 荷香 不是顶喜欢 大保 说‘山海经’吗?”《人民日报》1955.1.12:“在生产时间,别人都聚精会神注意机器,她却东奔西跑找人谈‘山海经’。”
(3).指利用山、水资源的措施。《人民日报》1983.9.13:“ 福建 的山和海,潜力大得很。 福建 要翻身,就要念好‘山海经’。” ——《漢語大詞典》
历历(歷歷)lì lì
(1).清晰貌。《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玉衡指孟冬,众星何歷歷。” 唐 杜甫 《历历》诗:“歷歷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宋 孔平仲 《月夜》诗:“更登高处望,歷歷见湖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桂庵》:“景物歷歷,如在目前。”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六:“两岸的风物都历历如画。”
(2).逐一,一一。 唐 韩愈 《送李正字归》诗:“歷歷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明 高启 《门有车马客行》:“对案未能食,歷歷问桑梓。”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善饮者歷歷尝之曰:‘此 南京 酒也,此 苏州 酒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同治壬戌十月初七日》:“计看此俱已三过,故歷歷翻去,殊不费目力。”
(3).排列成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种白榆。”《楚辞·刘向〈九叹·惜贤〉》“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 汉 王逸 注:“蠡蠡犹歷歷,行列貌也。” 宋 司马光 《静斋》诗:“聊窥碧甃缺,寒草生歷歷。”
(4).犹历录。《诗·小雅·斯干》“约之阁阁” 毛 传:“阁阁,犹歷歷。” 马瑞辰 通释:“《传》云:‘阁阁犹歷歷’者,谓束板歷録之貌。”参见“ 歷録 ”。
(5).零落貌。 清 钱谦益 《东归漫兴》诗:“招魂倘有 巫阳 在,歷歷残棋忍重看。”
(6).象声词。 唐 曹唐 《赠南岳冯处士》诗:“穿厨歷歷泉声细,绕屋悠悠树影斜。” 元 耶律楚材 《再用张敏之韵》:“悲歌声歷歷,雅调韵洋洋。” 明 高启 《鹤瓢》诗之二:“醉听树头风歷歷,还疑秋傍九皋鸣。” ——《漢語大詞典》
(2).逐一,一一。 唐 韩愈 《送李正字归》诗:“歷歷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明 高启 《门有车马客行》:“对案未能食,歷歷问桑梓。”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善饮者歷歷尝之曰:‘此 南京 酒也,此 苏州 酒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同治壬戌十月初七日》:“计看此俱已三过,故歷歷翻去,殊不费目力。”
(3).排列成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种白榆。”《楚辞·刘向〈九叹·惜贤〉》“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 汉 王逸 注:“蠡蠡犹歷歷,行列貌也。” 宋 司马光 《静斋》诗:“聊窥碧甃缺,寒草生歷歷。”
(4).犹历录。《诗·小雅·斯干》“约之阁阁” 毛 传:“阁阁,犹歷歷。” 马瑞辰 通释:“《传》云:‘阁阁犹歷歷’者,谓束板歷録之貌。”参见“ 歷録 ”。
(5).零落貌。 清 钱谦益 《东归漫兴》诗:“招魂倘有 巫阳 在,歷歷残棋忍重看。”
(6).象声词。 唐 曹唐 《赠南岳冯处士》诗:“穿厨歷歷泉声细,绕屋悠悠树影斜。” 元 耶律楚材 《再用张敏之韵》:“悲歌声歷歷,雅调韵洋洋。” 明 高启 《鹤瓢》诗之二:“醉听树头风歷歷,还疑秋傍九皋鸣。” ——《漢語大詞典》
叙 ( 敘 ) xù
叙 [ xù ]
- 述说:~说。~事。~话。~亲。~旧。
- 同“序”。
- 评议等级次第:~功。~奖。~用(分级进用)。~擢(分级提拔,授予宜职)。
九州 jiǔ zhōu
1.古代分 中国 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 冀 、 兖 、 青 、 徐 、 扬 、 荆 、 豫 、 梁 、 雍 ;《尔雅·释地》有 幽 、 营 州而无 青 、 梁 州;《周礼·夏官·职方》有 幽 、 并 州而无 徐 、 梁 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 中国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 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郭沫若 《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
2.指大九州。 中国 仅其中之一州。 战国 时 邹衍 称 中国 为 赤县神州 ,谓“ 中国 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 神州 曰农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并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臺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东北 薄州 曰隐土,正东 阳州 曰申土。” 杨树达 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 冀州 与《禹贡》九州之 冀州 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 神州 ,与 邹衍 所称 中国 名曰 赤县神州 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 邹衍 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 邹衍 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漢語大詞典》
2.指大九州。 中国 仅其中之一州。 战国 时 邹衍 称 中国 为 赤县神州 ,谓“ 中国 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 神州 曰农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并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臺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东北 薄州 曰隐土,正东 阳州 曰申土。” 杨树达 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 冀州 与《禹贡》九州之 冀州 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 神州 ,与 邹衍 所称 中国 名曰 赤县神州 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 邹衍 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 邹衍 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