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三边(三邊)sān biān
(1). 汉 时指 匈奴 、 南越 、 朝鲜 。《史记·律书》:“ 高祖 有天下,三边外畔。”
(2).指东、西、北边陲。《后汉书·杨震传》:“ 羌 虏钞掠,三边震扰。”《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边,东、西、北也。”
(3). 明 时指 延绥 、 甘肃 、 宁夏 三地区。《明史·宪宗纪一》:“﹝ 成化 十年正月﹞癸卯, 王越 总制 延绥 、 甘肃 、 寧夏 三边,驻 固原 。”
(4).原 安边 及 定边 、 靖边 三县的合称。抗日战争时期为 陕 甘 宁 边区的行政分区,简称 三边 。 毛泽东 《组织起来》:“我希望你们回到 关中 去,回到 陇东 去,回到 三边 去……领导人民,领导群众,把工作做得更好。”
(5).泛指边境,边疆。 唐 辛常伯 《军中行路难》诗:“但令一被君王知,谁惮三边征战苦。” 宋 刘克庄 《汉宫春·丞相生日乙丑》词:“但管取,三边无警,活他百万生灵。”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一折:“可怜死战三边上,不得生封万户侯。” ——《漢語大詞典》
(2).指东、西、北边陲。《后汉书·杨震传》:“ 羌 虏钞掠,三边震扰。”《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边,东、西、北也。”
(3). 明 时指 延绥 、 甘肃 、 宁夏 三地区。《明史·宪宗纪一》:“﹝ 成化 十年正月﹞癸卯, 王越 总制 延绥 、 甘肃 、 寧夏 三边,驻 固原 。”
(4).原 安边 及 定边 、 靖边 三县的合称。抗日战争时期为 陕 甘 宁 边区的行政分区,简称 三边 。 毛泽东 《组织起来》:“我希望你们回到 关中 去,回到 陇东 去,回到 三边 去……领导人民,领导群众,把工作做得更好。”
(5).泛指边境,边疆。 唐 辛常伯 《军中行路难》诗:“但令一被君王知,谁惮三边征战苦。” 宋 刘克庄 《汉宫春·丞相生日乙丑》词:“但管取,三边无警,活他百万生灵。”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一折:“可怜死战三边上,不得生封万户侯。” ——《漢語大詞典》
将士(將士)jiàng shì
(1).本为将帅士卒,以后泛指全军人员。《管子·枢言》:“霸主积於将士,衰主积於贵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於是大饗将士,班劳策勛。”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文昌阁鹳》:“偶中丞閲军,将士皆集辕门。”
(2).同“ 将仕 ”。旧时对富翁的谀称。《水浒传》第一一一回:“主人将士,叫做 陈观 。” ——《漢語大詞典》
(2).同“ 将仕 ”。旧时对富翁的谀称。《水浒传》第一一一回:“主人将士,叫做 陈观 。” ——《漢語大詞典》
趋 ( 趨 ) qū/cù
趋 [ qū ]
- 快走:~走。~进。~前。~奉。~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 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向。~势。大势所~。
- 鹅或蛇伸头咬人。
- 追求,追逐:~时(追求时髦)。~利。~光性。
- ◎ 古同“促”,催促;急速。
节制(節制)jié zhì
(1).节度法制。亦指严整有规律。《荀子·议兵》:“ 秦 之鋭士,不可以当 桓 文 之节制; 桓 文 之节制,不可以敌 汤 武 之仁义。”《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屡拒 诸葛亮 节制之兵,而东支 吴 人辅车之势。” 吕延济 注:“节制,言 亮 军士有节度制法也。” 明 高启 《威爱论》:“夫 三代 之兵也出於民,居则习其政策而知义,出则闻其节制而知法。”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我军闻其节制严整,军行皆持鹿角,止即成阵。”
(2).指礼仪制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议贵节制,经典之体也。”
(3).控制;克制。《北史·长孙道生传》:“君临臣丧,自有节制,今乘舆屡降,恐乖典礼。” 宋 沈括 《〈孟子〉解》:“人之情无节则流,故长幼贵贱莫不为之节制。”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他喜欢酒,又有海量,我几次请他喝酒,但我也常常劝他有所节制。”
(4).指挥,管辖。《尉缭子·兵令下》:“将能立威,卒能节制,号令明信,攻守皆得。”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 卢公 , 元和 初以左僕射节制 泽潞 。”《朱子语类》卷八七:“大将自击此鼓,为三军听他节制。”《西游记》第四十回:“你等既受他节制,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 周立波 《张闰生夫妇》:“‘民兵要受正规军节制。’队长笑嘻嘻地说。”
(5).指节度使。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近世勋将尤贵富者言 李 郭 ,然而 汾阳 、 西平 犹不得父子并世为节制。”《旧唐书·李德裕传》:“﹝ 鄴郡 道士﹞谓予曰:‘公当为西南节制,孟冬望舒前,符节至矣。’” 宋 范仲淹 《依韵答并州郑大资政见寄》:“节制重 并 汾 ,淹留又见春。” ——《漢語大詞典》
(2).指礼仪制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议贵节制,经典之体也。”
(3).控制;克制。《北史·长孙道生传》:“君临臣丧,自有节制,今乘舆屡降,恐乖典礼。” 宋 沈括 《〈孟子〉解》:“人之情无节则流,故长幼贵贱莫不为之节制。”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他喜欢酒,又有海量,我几次请他喝酒,但我也常常劝他有所节制。”
(4).指挥,管辖。《尉缭子·兵令下》:“将能立威,卒能节制,号令明信,攻守皆得。”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 卢公 , 元和 初以左僕射节制 泽潞 。”《朱子语类》卷八七:“大将自击此鼓,为三军听他节制。”《西游记》第四十回:“你等既受他节制,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 周立波 《张闰生夫妇》:“‘民兵要受正规军节制。’队长笑嘻嘻地说。”
(5).指节度使。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近世勋将尤贵富者言 李 郭 ,然而 汾阳 、 西平 犹不得父子并世为节制。”《旧唐书·李德裕传》:“﹝ 鄴郡 道士﹞谓予曰:‘公当为西南节制,孟冬望舒前,符节至矣。’” 宋 范仲淹 《依韵答并州郑大资政见寄》:“节制重 并 汾 ,淹留又见春。” ——《漢語大詞典》
百城 bǎi chéng
(1).指各个城邑。 三国 魏 曹植 《又赠丁仪王粲》诗:“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 晋 陆云 《答张士然》诗:“百城各异俗,千室非良邻。”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百城烟歭,望秋露而乘风;千室云开,合宵霆而组化。” 清 钱谦益 《浙江台州府临海县知县张时旸授文林郎制》:“今长吏有遵奉詔条往復有闻者,吾用以表率新政,颁播百城,如不及焉。”
(2).借指各地的地方官。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 刘表 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所以一县称平,所以百城尤最。”
(3).见“ 百城书 ”。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各地的地方官。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 刘表 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所以一县称平,所以百城尤最。”
(3).见“ 百城书 ”。 ——《漢語大詞典》
吏民 lì mín
官吏与庶民。《墨子·号令》:“敌人卒而至,严令吏民,无敢讙嚣。”《汉书·武帝纪》:“其令州县,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絶国者。” 清 汪懋麟 《和孙屺瞻侍郎见怀原韵》:“吏民喧使节,湖海正秋天。” ——《漢語大詞典》
服 fú/fù《國語辭典》
服 [ fú ]
名- 衣装、衣裳的总称。如:「制服」、「礼服」、「便服」。
- 丧衣。如古代居丧的服制,以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五服。《魏书·卷八七·节义传·石文德传》:「文德祖父苗以家财殡葬,持服三年,奉养宣妻二十余载。」
- 丧事、居丧期间。《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
- 量词。计算中药服用剂量的单位。如:「他吃了三服药,病全好了。」
- 姓。如汉代有服彻。
- 穿著、穿戴。《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
- 吃、进食。《礼记·曲礼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
- 钦佩、顺从。如:「佩服」、「心服口服」。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 使折服、使降服。如:「以德服人」。
- 担任、从事、承担。如:「服役」、「服刑」。《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 习惯、适应。如:「水土不服」。《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威惠 wēi huì
(1).犹威福。谓持势弄权。《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而 竇宪 矜三捷之効,忽经世之规,狼戾不端,专行威惠。”参见“ 威福 ”。
(2).犹威恩。声威和恩泽。《三国志·魏志·王基传》:“为政清严有威惠。”《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今 隋 室无主,海内鼎沸,以公威惠,号令 岭 表。”《明史·把匝剌瓦尔密传》:“ 顺帝 之世,天下多故, 云南 僻远,王抚治有威惠。” ——《漢語大詞典》
(2).犹威恩。声威和恩泽。《三国志·魏志·王基传》:“为政清严有威惠。”《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今 隋 室无主,海内鼎沸,以公威惠,号令 岭 表。”《明史·把匝剌瓦尔密传》:“ 顺帝 之世,天下多故, 云南 僻远,王抚治有威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