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并包众智资多闻,倡明大义清妖氛。

魏了翁宋代〕《董侍郎

后皇一念根至仁,地虽南北民吾民。一二指搐不可信,彼动此应关诸身。

人言犬戎相噬吞,彼蚌鹬耳吾渔人。大国信誓方重申,时遣升勺苏穷鳞。

有狼其心不我恩,囊书赤白惊严宸,帝曰可矣予其征。

臣某奉诏之淮濆,臣某董师留汉滨。西南忧顾谁其分,我有从橐之亲臣。

时其动静制主宾,自闑以外惟将军。边头赤子方寝薪,旆旌悠悠鸟乌驯。

将军羽扇白纶巾,且将沈静弭放纷。迩来世道波沄沄,士为欲缚迷天真。

开禧戎首终身焚,未闻先事人有言。大官一唱和者群,前而和之后云云。

厥今狂猘先狺狺,事势不与开禧伦。方拯挚兽招饥蚊,此何为者祇自尘。

志士愤惋三军颦,置之不治虎患存。治之不胜桃虫拚,胜之不尽穷兽奔。

尽矣复与谁为邻,譬诸白黑方交枰。彼据腹胁吾边唇,养成持势犹不均。

况彼攻夺吾逡巡,局势往往随时新。不有妙手谁弥纶,人才生世厥有因。

帝赍天假崧降神,一心可以位乾坤。浮云轩冕何足论,祝公早还要路津。

并包众智资多闻,倡明大义清妖氛。携持令誉归麒麟,蹇余不能康世屯。

浯溪有石高嶙峋,傥能奔走东郭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并包众智多闻倡明大义妖氛

并包 bìng bāo
谓包括各方面。《庄子·徐无鬼》:“圣人并包天地。”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故驰騖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并包畜养,无异鉅细。” 明 张居正 《杂著》:“其招徠并包,盖亦有英雄之度。”  ——《漢語大詞典》
众智(衆智)zhòng zhì
众多有才智的人。《吕氏春秋·君守》:“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 张良 体弱而精彊,为众智之雋也。”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安得八紘罝,以道猎众智。”  ——《漢語大詞典》
资 ( 資 ) zī
资 [ zī ]
  1. 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
  2.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
  3. 供给,帮助:~助。~送。~敌。可~借鉴。
  4. 智慧能力:~质。天~。
  5. 出身和经历:~格。~历。
  6. 姓。
多闻 duō wén
见多识广。例如:博学多闻不是一件坏事。  ——《漢語大詞典》
倡明 chàng míng
提倡并阐明。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濂洛 诸君子,倡明理学,厥功不细。”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旧冬 宗夏 初归,始为之倡明此事。”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新繁县志·人物》:“﹝ 费密 ﹞晚年穷困,閤户著书,篤守古经,倡明圣学,以教及门。”  ——《漢語大詞典》
大义(大義)dà yì
(1).正道;大道理。《易·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旧唐书·李晟传》:“ 晟 亦同劳苦,每以大义奋激士心,卒无叛离者。”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不该因私情而忘大义,你不该阻止她回家去看她那患病的母亲。”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漢語大詞典》
清 qīng《國語辭典》

清 [ qīng ]

  1. 澄净、纯洁。与「浊」相对。如:「清洁」、「清澈」。《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2. 高洁、廉洁。如:「清望」、「清廉」、「清士」。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四折》:「法正天须顺,官清民自安。」
  3. 寂静。如:「冷清」、「清静」。
  4. 秀美。如:「眉清目秀」。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5. 安定、太平。如:「清平盛世」。《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1. 单纯的。如:「清一色」、「清唱」。
  2. 净尽、一点也不留。如:「债还清了。」、「书款付清了。」
  3. 详细、明白。如:「点清数目」、「查清户口」、「誊清作文」。
  1. 使干净、使整齐。如:「清洗」、「清理」、「清除」。
  2. 整顿。如:「清党」、「肃清」。
  3. 结帐。如:「清帐」、「清算」、「结清余欠」。
  4. 点检(清楚)​。如:「清点」、「清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们各人管的田房、利息帐目,都连夜攒造清完,先送与我逐细看过。」
  1. 朝代名。参见「清朝 」条。
  2. 参见「血清 」条。
  3. 姓。如宋代有清贤。
妖氛 yāo fēn
亦作“ 妖雰 ”。
(1).不祥的云气。多喻指凶灾、祸乱。《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 晋 杜预 注:“祲,妖氛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神戈退指,则妖雰顺制。”《隋书·卫玄传》:“近者妖氛充斥,扰动 关 河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上 稽山 看妖氛清尽,勒铭归国。” 清 邹容 《狱中答西狩》诗:“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
(2).妖气。《西游记》第九五回:“ 行者 早已知识,见那公主头顶上微露出一点妖氛。”参见“ 妖气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