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学术趋平实,年来似寂寥。

魏了翁宋代〕《袁侍郎挽诗

学术趋平实,年来似寂寥。
岂无先后觉,未在始终条。
此老能深造,诸公独后彫。
平生寄心事,仿佛见鱼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学术平实年来寂寥

学术(學術)xué shù
(1).学习治国之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申不害 者, 京 人也,故 郑 之贱臣。学术以干 韩 昭侯 。”《史记·张仪列传》:“始尝与 苏秦 俱事 鬼谷先生 ,学术, 苏秦 自以不及 张仪 。”
(2).指治国之术。《北史·宇文护传论》:“然 护 寡於学术,昵近羣小,威福在己,征伐自出,有人臣无君之心,为人主不堪之事,终於妻子为戮,身首横分,盖其宜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诸葛孔明 为千古一人,其学术全从此书出。”
(3).犹教化。《后汉书·盖勋传》:“ 凉州 寡於学术,故屡致反暴。今欲多写《孝经》,令家家习之,庶或使人知义。”
(4).学问,学识。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小子无学术,丁寧困负薪。” 宋 苏轼 《十八阿罗汉颂》:“梵相奇古,学术渊博。”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加以志虑日短,学术愈荒。”
(5).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 黄人 《〈清文汇〉序》:“有一代之政教风尚,则有一代之学术思想。” 章炳麟 《訄书·学变》:“ 汉 晋 间,学术则五变。”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我们反对‘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那种提法(即使单纯从学术观点上来谈)。”
(6).观点;主张;学说。 宋 苏轼 《到惠州谢表》:“臣性资褊浅,学术荒唐。”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士大夫以嗜欲杀身,以财利杀子孙,以政事杀人,以学术杀天下后世。” 明 李贽 《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 墨子 之学术贵俭…… 商子 之学术贵法, 申子 之学术贵术, 韩非子 兼贵法、术。”
(7).犹学风。《宋史·吴潜传》:“ 潜 所陈九事……四曰正学术以还斯文之气脉。” 清 邓显鹤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训导邹君墓志铭》:“近时儒硕又厌薄 程 朱 务争胜於一名一物,拾末而遗本,语细而昧大。学术所关,非细故也。”
(8).法术;本领。《水浒传》第九六回:“你那学术,都是外道,不闻正法,快下马归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稚》:“哭之曰:‘詎意儿辈罹此閔凶,学术短浅,安能御此惨暴乎!’”  ——《漢語大詞典》
趋 ( 趨 ) qū/cù
趋 [ qū ]
  1. 快走:~走。~进。~前。~奉。~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2. 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向。~势。大势所~。
  3. 鹅或蛇伸头咬人。
  4. 追求,追逐:~时(追求时髦)。~利。~光性。
趋 [ cù ]
     ◎ 古同“”,催促;急速。
平实(平實)píng shí
(1).平坦严实。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羑里城》:“ 相州 汤阴县 北,周回可三百餘步,其中平实,高于城外地丈餘。”
(2).指使平整严实。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葬》:“ 胡 人之葬,务平实其地,望之则曰陵墓在焉。”
(3).平稳踏实;平易踏实。 唐 范摅 《云溪友议·蜀僧喻》:“麤行出家儿,心中未平实。”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人视君貌益冲然,接对言语,退就平实,几可亲近。”
(4).谓文词朴实无华。 明 宋濂 《〈水云亭小稿〉序》:“非惟其诗可称道,如先生所云;其文亦深稳平实,而多言外之趣。”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论语》:“ 宋 儒好讲一贯,惟 朱子 之説平实。”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 宋 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託往事而避近闻。”  ——《漢語大詞典》
年来(年來)nián lái
(1).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 唐 戴叔伦 《越溪村居》诗:“年来橈客寄禪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清 刘瀛 《珠江奇遇记》:“适媒媪来,以贱价售去,年来音耗遂絶。”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收集画象事,拟暂作一结束,因年来精神体力,大不如前。”
(2).年岁到来。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诗:“跡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  ——《漢語大詞典》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